,
    不远处的长安街上车流不息。
    北京饭店门口,陈爱秀笑容满面的道“你们真是太客气了,本来这顿饭应该我来请的”
    “下次一定要给我机会宴请你们一家。”
    林凤连忙摆手“莫太客气了,一顿饭而已,应该的应该的。”
    “那我们就不远送了”
    “”
    方年一家人站在门口,跟陈爱秀、李安南母子俩挥手道别。
    目送他们前往不远处的天安门东地铁站。
    快到地铁站入口时,陈爱秀忽然叹着气说道“本来我是想借方年家请客的机会,提前去付账。”
    “没想到服务员说早就结账了,账单都已经入库了。”
    见李安南不吱声,陈爱秀回头看过去“怎么不做声了,刚才在饭桌上你不是挺外向,一点也不怕丑哒”
    李安南张了张嘴,小声道“妈,我说句话,你别介意。”
    见陈爱秀点头,李安南咳嗽了声“如果不是老方提前去结账的话,你可能结不起这顿饭。”
    “账单应该是他特地让服务员不给我们看的。”
    陈爱秀眼睛一瞪,摆着手道“怎么可能,不就是一顿饭”
    李安南抿了抿嘴“那如果我跟你,大家都觉得特别好吃的那盅像是粉丝黄焖鱼翅,大概要每位一千多块,还有那个你说花样太多的燕菜,价格也差不多”
    顿了顿,李安南一脸冷静的道“这顿饭你可能结的起,但真不敢结。”
    李安南每说一句,陈爱秀瞳孔就放大一圈,最后连眼皮都跳了起来,震惊道“就这么一顿饭,吃了两三万”
    “城里当大老板的都不会这么吃吧。。”
    李安南不动声色的道“这可说不好,不过你别小看我刚才说的菜,都是非常耗时的,有的要吊火熬三天,老方说我们是运气好。”
    “我估计连阿姨都不知道这顿饭里面的门道。”
    良久,陈爱秀才幽幽的开口“你说方年写的小说挣了多少钱”
    李安南回答道“他说几十万,我估计可能有个一百来万。”
    陈爱秀倒吸一口冷气,接着感慨道“你真是认识了个好同学,要不是他带着你,你这重本根本没戏。”
    “方年比你还小一岁吧,瞧瞧人家”
    李安南望向别处,再不敢吱声。
    果然,陈爱秀没放过这个教育的机会,说着说着便是很难懂的话,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什么你看看你。
    虽然李安南嘴上说得随意,可从吃饭到现在,心里的震惊从未消散。
    他真的没想到,在自己的高中最后一年里,影响自己最深的两个人其实是同一个人。
    而且这个人一直就在他跟前吊儿郎当的。
    北京饭店的一间套房中,林凤正发着感慨“方正国,看着李安南同学,啧”
    “说是我们做主的旅游,实际上很多事情都是方年准备在了前面,就没有手忙脚乱的时候。”
    “啧是吧”
    方正国附和的说了几句儿子优秀脸上有光呐之类的。
    说着说着,林凤忽然望向方年“方年,你说说看,你为什么这么懒”
    方年“”
    “这都被您看出来了”
    林凤呵了声,自得道“我什么不知道”
    “你就说说,今天晚上这顿饭能买多少张故宫的门票吧。”
    方年不动声色的道“没多少没多少,故宫门票要60元一张,可贵。”
    方正国在一旁打圆场“一顿饭能有多少钱,在申城的时候大餐还吃得少吗不都是几百元”
    于是林凤斜乜向方正国,方正国便耸耸肩,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
    接着林凤抱着膀子望向方年“说句实话有那么难”
    “在申城住的酒店那个天价你以为我不知道这家也是五星级,这些你根本都不带掩饰的,晚上这顿饭刚上完菜你就赶紧去结账,还让服务员瞒着,连菜单都没让我们看到,说”
    方年干咳一声,小声道“也就不到500张。”
    “多少”林凤的声音徒然高了八度。
    这时轮到方年的外婆连忙笑呵呵的打圆场“吃都吃了,林凤你就别说年宝啦。”
    林凤小声叹了口气“妈,这个败家子的手笔一次比一次大,真得让他给吓出心脏病”
    “本来只是随便问问,你听听,一顿饭吃三万,这是吃的黄金啊,包飞机,住五星级酒店,我都不说什么”
    林凤正准备长篇大论时,方年咕哝一句“吃的时候没见你说不吃。”
    “要不是外婆来,我才懒得吃这么好的,有个煎饼果子吃就不错。”
    林凤张了张嘴,最后颓然道“行行行,我不说了。”
    方年陪了个笑脸,赶紧道“妈,这顶多是偶尔一次,你别太放在心上,挣钱就是用来花的,我们这次还是运气好,要不然都吃不到,越往后越不好吃到的。”
    林凤叹了口气,没再多说。
    如果她认真想下去,可能她接受不了的并不是方年的铺张浪费,而是她发现方年忽然之间真的长大了。
    林凤不敢细想,这样的成长里面有方年默默付出的代价。
    如果不是自己没能力,何至于此。
    这次旅游辗转三个城市,不管去看什么玩什么,从来都顺其自然。
    林凤不知道这里面方年准备了多少,但知道自己绝无可能如此周到。
    因为真的只有很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再细想方年的铺张浪费,何尝不是因为考虑到家庭集体出行旅游的机会难得。
    尤其是老人,越往后越是没这样的机会了。
    毕竟是近七十岁的高龄了,还能有几多机会能像这次一样。
    这也是方年不提前打招呼,执意要来京城的缘故。
    对于很多的中国人来说,京城的象征意义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的重返人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偷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偷名并收藏我的重返人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