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 章 (1/2)
苏苒之盘膝坐在秦无对面, 把钝剑搭在自己的双腿上。
秦无余光扫到妻子之前的那把剑,跟他自己的剑并排靠在石头上。
虽然旁边有他的剑作伴,但还是生出一股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的感觉来。
因为它主人暂时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钝剑上面。
得到了新武器的苏苒之眉梢眼角都洋溢着开心, 平日里的沉稳撇去一半,透着满身少年气儿。
她没有去追寻秦无的目光,而是用指尖轻点在钝剑上,笑着说“也不知道等我注入了灵力之后, 到底哪一头算剑柄。”
秦无听闻, 一边自己调理着气息压制腹内剑气, 一边把钝剑拿了过去。
他仔细观察一番, 摇了摇头“看不出来。”
钝剑的边缘和角都长得一样, 无法从外形分辨。
苏苒之眨了眨眼睛, 说“我心里隐隐感觉它是分上下、正反的, 但刚刚舞剑时我把四个角都试着捏过,入手的感觉一模一样。”
秦无五岁就开始拿剑, 到如今已经十七年。
先不说他剑道上的造诣, 单单只提他对剑的了解,已经可以说是十分透彻。
因此, 听到苏苒之的话后,秦无都有微微错愕“入手感觉一样”
刚刚苏苒之舞剑的动作他也看了, 全程没有丝毫磕绊, 行云流水一般的从头舞到结束。
难道这把剑不需要分剑柄和剑尾
众所周知,剑由剑柄和剑身构成。
而剑身又分为剑尖、剑刃和剑脊。剑尖尖锐, 剑刃薄, 剑脊则稍微厚重。
剑身每一处形态构造的不同,也就代表其重量有差距。
正是因为这些微小的差距, 才赋予了剑轻快、锋利等特点。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剑修,必须熟练应用剑的锋锐之处来对敌。
因此,让自己的灵力薄厚有致的分布在剑身上很是关键。
这样才能让剑如臂使指,在比试、切磋中人剑合一,最后达到一剑出,无人敢直面其锋芒的效果。
所以,用剑的正反与拿剑手法都很重要。
这直接关系到拿剑人能不能将其发挥出最大效力。
秦无原本想着如果苒苒用不惯,就找个铁匠铺给钝剑镶一个剑柄。
结果苒苒告诉他,不论从哪个方向拿剑,她的手感都很好。
不分正反,不分头尾。
那完全不再需要剑柄了,镶了说不定反而还束缚了苒苒的发挥。
秦无再次接过钝剑,放在手心里捧了良久,才斟酌着猜到“这铁片原身恐怕不是一柄剑,但却可以被当作剑来用。”
他从未见过如此古怪的东西。
而且,秦无尝试着用了一下,发现因为它没有薄厚之分,导致他用得很不习惯。
所以,铁片原本应该不是剑吧
但苒苒能把它当剑来用,也是苒苒的本事。
苏苒之一点就通“难怪我下意识觉得它有正反之分。”
那就是这铁片在真正用途时有正反之分。但用作剑的话,完全不需要刻意分辨,就像给她量身打造的一样。
苏苒之想,在她没有研究透彻铁片的真正用法之前,就拿它当普通的剑。
至少这把剑除了钝一点,其他方面比她见过的任何剑都好用。
她用这把剑练习基础剑法,说不定出剑速度还能更快一点。
眼看着到了午时,苏苒之去水潭里捞了条鱼上来,跟秦无烤了吃。
大概吃到一半,苏苒之早上忙活这么多并且还把灵力用完的后遗症就出现了。
――脱力、疲乏。
秦无眼睁睁看着她吃半条烤鱼的功夫,蔫儿哒哒的打了两个哈欠。
好不容易最后一口烤鱼入口,苏苒之已经坚持不住,熄灭火堆后找了个舒服的地儿侧卧着休息了。
但她到底还惦记着秦无的伤,只睡了小半个时辰就起来。
她说“你的伤需要静养,我们雇辆马车直接去府城吧,那里有医馆和客栈,比较方便。”
秦无能看出苒苒喜欢这里、留恋这里,他说“伤口无碍,医馆也只能医治皮外伤。况且,从商和镇到兴阳府这段路比较颠簸,坐马车反而会影响伤口愈合。不若在这里多歇息几日,待我伤口好个八成,咱们再出发。”
那时候,就是直接回云水镇了。
其实对秦无而言最好的选择是在商和镇落脚,但因为苏父叮嘱,两人暂时还不会踏入那里一步。
在附近歇下也算一个不错的选择。
秦无野外出行经验丰富,他说有伤口不能坐马车苏苒之便信了,于是点头答应秦无的建议。
苏苒之此次回乡,一是为了祭拜亲爹,二就是为了水潭底的东西。
虽然说她想拿的东西已经拿到了,甚至还分析出爹爹护着自己和秦无的开端,但亲爹墓没了,她心里到底还是有些空落落的。
秦无留下来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安慰到了苏苒之。
就算不能祭拜亲爹,在这空荡荡的只有她和秦无俩人的地方多停留一会儿,回忆着儿时过往,也能聊以慰藉。
苏苒之起身寻找适合晚上休息的地儿。
她让秦无在原地打坐,别乱动“我记得不远处有个山洞,找到后就回来。”
现在这个时节山里夜寒,秦无又有伤在身,风餐露宿对身体不好,能有山洞睡觉的话会好一点。
苏苒之循着自己幼时的记忆上山。
当年那些在她看来高高的、需要攀爬才能上去的山石,如今随便一步就能跨过去。给她平添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但苏苒之也不是一个把自己束缚在过去的人,她并没有难过,而是继续专心找山洞。
因为她许久没来,再加上山洞隐秘,一寸寸走过去寻找并不会很轻松。
但苏苒之能记得大概方位,再配合着闭目可见的能力,基本上没走弯路就找到了。
这山洞应该是天然形成的,里面还有青苔生长。
但也只有靠着石壁的部分潮湿,其他地方还算干燥。
苏苒之站进去,觉得这里不闷不冷,算是一个休息的好地方。
于是她从附近抱了不少干叶子铺在地上,直到有厚厚一层,才下去水潭边陪着秦无,等到晚上再过去休息。
与此同时,大安国钦天监。
国师大人正跟皇帝正在商议郊祭大典的事情。
此大典可是是大安国最为隆重的祭典之一,在每年冬至日进行。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祭祀仪式。注
来年的国运是否昌宏,与这次郊祭大典的情况息息相关。
因为历朝历代皇帝对这场盛典都很看重。
所以别看现在才十月初,当今陛下就按照惯例,来跟国师讨论相关事宜了。
而且,礼部整个府衙从上到下更是早早的就开始准备筹划。
此前,国师大人广而告之张贴皇榜,请民间修士助陛下寻回遗失在外的皇室血脉。
其奖赏就是郊祭大典前排祭拜的位子。
那可是能近距离接触一国紫气的地方,因此才有无数人挤破脑袋都想完成皇榜内容。
但就在今早,国师大人正在跟皇帝讨论的时候。
话才说了半截儿,他就突然闭上眼睛,眉目间一派凝重之色,不知道在掐算着什么。
皇帝对国师很是敬重,见他突然不语,一丝愠怒的神色都没有,反倒是自己的心悬了起来。
他寻思着“难道是朕派人偷偷找血脉的事情被国师知晓了”
但这也不大可能啊,他早在三个多月前就派人去找了。
若是国师大人不允,定会直接跟他说,而不是现在这样一脸神色凝重的样子。
况且,就算他真的有遗落在外的血脉,按理说也不影响郊祭大典啊。
不过,说实在的,皇家避子汤的效果是真的好。
他安排人去自己还是普通王爷时游历过地方挨个寻找,所寻到的那些女子根本没有一个怀上龙种的。
皇帝自己还纳闷了许久,国师大人分明算出此位身负大气运之人跟自己血脉相连,怎么会找不到人。
他并不是怀疑国师占卜出错,只是感觉自己养的暗卫都是一群酒囊饭袋。
国师这边一直闭目打坐,皇帝就坐在他对面一杯接着一杯的喝茶。
毕竟刚刚讨论的可是郊祭大典,事关国运,皇帝见国师这幅表情,现在也没心思回养心殿批奏章。
就在皇帝如厕了八回后,国师终于睁开双眸。
皇帝一张大脸凑到国师老道跟前,迫切地问“国师,刚刚可算出何事不妥”
国师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闻言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
“郊祭大典应当无事,只是我借国运作占卜时,无意间看到了一缕幽深的魔气。”
当时他闭目打坐,恰好就是秦无动用魔气跟禁制拼搏的点,无比巧合。
危及一国安危的事情,皇帝好歹都听国师讲过。
其中就包含魔气的危害。
毕竟,若是真的有魔气泄漏,最先抵挡不住的定然是普通百姓。
他作为一国之君,有必要多了解一番,来守护自己的子民。
但皇帝从小到大就没接触过魔气,因此他在第一时间听到后懵了一下。
正准备说魔气算什么的时候,旋即反应过来――
他瞪大了双眼,不可思议的站起身,茶杯倒了都未曾察觉。
皇帝嗓门儿骤然提高,道“魔气”
那东西不是早在数千年前就消弭了吗怎么会现在出现,难不成是老天要亡他大安国
“正是,”国师神色凝重,“其实早在四个多月前,老道就隐隐察觉到有魔气出现。但这次的魔气似乎已有灵智,把自己隐藏的滴水不漏。根本无法追溯其方位。”
皇帝已经宛若热锅上的蚂蚁,起身后来回不断踱步。
“国师,您说这可如何是好”不知不觉,他说话时都带上了敬语。
国师宠辱不惊道“自从六月底最后一次感知到魔气后,它就再没出现过。但我觉得它不是没再出现,而是找到了躲避窥测和感知的方法。”
皇帝“”
国师实事求是道“此次若不是借着国运,以老道之力,恐怕是无法感应到魔气的。”
“那可如何是好”皇帝焦躁无比,如果大安国灭国在他手
秦无余光扫到妻子之前的那把剑,跟他自己的剑并排靠在石头上。
虽然旁边有他的剑作伴,但还是生出一股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的感觉来。
因为它主人暂时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钝剑上面。
得到了新武器的苏苒之眉梢眼角都洋溢着开心, 平日里的沉稳撇去一半,透着满身少年气儿。
她没有去追寻秦无的目光,而是用指尖轻点在钝剑上,笑着说“也不知道等我注入了灵力之后, 到底哪一头算剑柄。”
秦无听闻, 一边自己调理着气息压制腹内剑气, 一边把钝剑拿了过去。
他仔细观察一番, 摇了摇头“看不出来。”
钝剑的边缘和角都长得一样, 无法从外形分辨。
苏苒之眨了眨眼睛, 说“我心里隐隐感觉它是分上下、正反的, 但刚刚舞剑时我把四个角都试着捏过,入手的感觉一模一样。”
秦无五岁就开始拿剑, 到如今已经十七年。
先不说他剑道上的造诣, 单单只提他对剑的了解,已经可以说是十分透彻。
因此, 听到苏苒之的话后,秦无都有微微错愕“入手感觉一样”
刚刚苏苒之舞剑的动作他也看了, 全程没有丝毫磕绊, 行云流水一般的从头舞到结束。
难道这把剑不需要分剑柄和剑尾
众所周知,剑由剑柄和剑身构成。
而剑身又分为剑尖、剑刃和剑脊。剑尖尖锐, 剑刃薄, 剑脊则稍微厚重。
剑身每一处形态构造的不同,也就代表其重量有差距。
正是因为这些微小的差距, 才赋予了剑轻快、锋利等特点。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剑修,必须熟练应用剑的锋锐之处来对敌。
因此,让自己的灵力薄厚有致的分布在剑身上很是关键。
这样才能让剑如臂使指,在比试、切磋中人剑合一,最后达到一剑出,无人敢直面其锋芒的效果。
所以,用剑的正反与拿剑手法都很重要。
这直接关系到拿剑人能不能将其发挥出最大效力。
秦无原本想着如果苒苒用不惯,就找个铁匠铺给钝剑镶一个剑柄。
结果苒苒告诉他,不论从哪个方向拿剑,她的手感都很好。
不分正反,不分头尾。
那完全不再需要剑柄了,镶了说不定反而还束缚了苒苒的发挥。
秦无再次接过钝剑,放在手心里捧了良久,才斟酌着猜到“这铁片原身恐怕不是一柄剑,但却可以被当作剑来用。”
他从未见过如此古怪的东西。
而且,秦无尝试着用了一下,发现因为它没有薄厚之分,导致他用得很不习惯。
所以,铁片原本应该不是剑吧
但苒苒能把它当剑来用,也是苒苒的本事。
苏苒之一点就通“难怪我下意识觉得它有正反之分。”
那就是这铁片在真正用途时有正反之分。但用作剑的话,完全不需要刻意分辨,就像给她量身打造的一样。
苏苒之想,在她没有研究透彻铁片的真正用法之前,就拿它当普通的剑。
至少这把剑除了钝一点,其他方面比她见过的任何剑都好用。
她用这把剑练习基础剑法,说不定出剑速度还能更快一点。
眼看着到了午时,苏苒之去水潭里捞了条鱼上来,跟秦无烤了吃。
大概吃到一半,苏苒之早上忙活这么多并且还把灵力用完的后遗症就出现了。
――脱力、疲乏。
秦无眼睁睁看着她吃半条烤鱼的功夫,蔫儿哒哒的打了两个哈欠。
好不容易最后一口烤鱼入口,苏苒之已经坚持不住,熄灭火堆后找了个舒服的地儿侧卧着休息了。
但她到底还惦记着秦无的伤,只睡了小半个时辰就起来。
她说“你的伤需要静养,我们雇辆马车直接去府城吧,那里有医馆和客栈,比较方便。”
秦无能看出苒苒喜欢这里、留恋这里,他说“伤口无碍,医馆也只能医治皮外伤。况且,从商和镇到兴阳府这段路比较颠簸,坐马车反而会影响伤口愈合。不若在这里多歇息几日,待我伤口好个八成,咱们再出发。”
那时候,就是直接回云水镇了。
其实对秦无而言最好的选择是在商和镇落脚,但因为苏父叮嘱,两人暂时还不会踏入那里一步。
在附近歇下也算一个不错的选择。
秦无野外出行经验丰富,他说有伤口不能坐马车苏苒之便信了,于是点头答应秦无的建议。
苏苒之此次回乡,一是为了祭拜亲爹,二就是为了水潭底的东西。
虽然说她想拿的东西已经拿到了,甚至还分析出爹爹护着自己和秦无的开端,但亲爹墓没了,她心里到底还是有些空落落的。
秦无留下来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安慰到了苏苒之。
就算不能祭拜亲爹,在这空荡荡的只有她和秦无俩人的地方多停留一会儿,回忆着儿时过往,也能聊以慰藉。
苏苒之起身寻找适合晚上休息的地儿。
她让秦无在原地打坐,别乱动“我记得不远处有个山洞,找到后就回来。”
现在这个时节山里夜寒,秦无又有伤在身,风餐露宿对身体不好,能有山洞睡觉的话会好一点。
苏苒之循着自己幼时的记忆上山。
当年那些在她看来高高的、需要攀爬才能上去的山石,如今随便一步就能跨过去。给她平添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但苏苒之也不是一个把自己束缚在过去的人,她并没有难过,而是继续专心找山洞。
因为她许久没来,再加上山洞隐秘,一寸寸走过去寻找并不会很轻松。
但苏苒之能记得大概方位,再配合着闭目可见的能力,基本上没走弯路就找到了。
这山洞应该是天然形成的,里面还有青苔生长。
但也只有靠着石壁的部分潮湿,其他地方还算干燥。
苏苒之站进去,觉得这里不闷不冷,算是一个休息的好地方。
于是她从附近抱了不少干叶子铺在地上,直到有厚厚一层,才下去水潭边陪着秦无,等到晚上再过去休息。
与此同时,大安国钦天监。
国师大人正跟皇帝正在商议郊祭大典的事情。
此大典可是是大安国最为隆重的祭典之一,在每年冬至日进行。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祭祀仪式。注
来年的国运是否昌宏,与这次郊祭大典的情况息息相关。
因为历朝历代皇帝对这场盛典都很看重。
所以别看现在才十月初,当今陛下就按照惯例,来跟国师讨论相关事宜了。
而且,礼部整个府衙从上到下更是早早的就开始准备筹划。
此前,国师大人广而告之张贴皇榜,请民间修士助陛下寻回遗失在外的皇室血脉。
其奖赏就是郊祭大典前排祭拜的位子。
那可是能近距离接触一国紫气的地方,因此才有无数人挤破脑袋都想完成皇榜内容。
但就在今早,国师大人正在跟皇帝讨论的时候。
话才说了半截儿,他就突然闭上眼睛,眉目间一派凝重之色,不知道在掐算着什么。
皇帝对国师很是敬重,见他突然不语,一丝愠怒的神色都没有,反倒是自己的心悬了起来。
他寻思着“难道是朕派人偷偷找血脉的事情被国师知晓了”
但这也不大可能啊,他早在三个多月前就派人去找了。
若是国师大人不允,定会直接跟他说,而不是现在这样一脸神色凝重的样子。
况且,就算他真的有遗落在外的血脉,按理说也不影响郊祭大典啊。
不过,说实在的,皇家避子汤的效果是真的好。
他安排人去自己还是普通王爷时游历过地方挨个寻找,所寻到的那些女子根本没有一个怀上龙种的。
皇帝自己还纳闷了许久,国师大人分明算出此位身负大气运之人跟自己血脉相连,怎么会找不到人。
他并不是怀疑国师占卜出错,只是感觉自己养的暗卫都是一群酒囊饭袋。
国师这边一直闭目打坐,皇帝就坐在他对面一杯接着一杯的喝茶。
毕竟刚刚讨论的可是郊祭大典,事关国运,皇帝见国师这幅表情,现在也没心思回养心殿批奏章。
就在皇帝如厕了八回后,国师终于睁开双眸。
皇帝一张大脸凑到国师老道跟前,迫切地问“国师,刚刚可算出何事不妥”
国师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闻言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
“郊祭大典应当无事,只是我借国运作占卜时,无意间看到了一缕幽深的魔气。”
当时他闭目打坐,恰好就是秦无动用魔气跟禁制拼搏的点,无比巧合。
危及一国安危的事情,皇帝好歹都听国师讲过。
其中就包含魔气的危害。
毕竟,若是真的有魔气泄漏,最先抵挡不住的定然是普通百姓。
他作为一国之君,有必要多了解一番,来守护自己的子民。
但皇帝从小到大就没接触过魔气,因此他在第一时间听到后懵了一下。
正准备说魔气算什么的时候,旋即反应过来――
他瞪大了双眼,不可思议的站起身,茶杯倒了都未曾察觉。
皇帝嗓门儿骤然提高,道“魔气”
那东西不是早在数千年前就消弭了吗怎么会现在出现,难不成是老天要亡他大安国
“正是,”国师神色凝重,“其实早在四个多月前,老道就隐隐察觉到有魔气出现。但这次的魔气似乎已有灵智,把自己隐藏的滴水不漏。根本无法追溯其方位。”
皇帝已经宛若热锅上的蚂蚁,起身后来回不断踱步。
“国师,您说这可如何是好”不知不觉,他说话时都带上了敬语。
国师宠辱不惊道“自从六月底最后一次感知到魔气后,它就再没出现过。但我觉得它不是没再出现,而是找到了躲避窥测和感知的方法。”
皇帝“”
国师实事求是道“此次若不是借着国运,以老道之力,恐怕是无法感应到魔气的。”
“那可如何是好”皇帝焦躁无比,如果大安国灭国在他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