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郭鹏提出的这个想法,州牧府里的官员们也是花了不少时间才吃透。
    不止这些官员感到惊讶,到各个乡、村里宣布的时候,乡长村长们也是很惊讶。
    有人觉得疑惑,有人觉得没必要,有人觉得这是白费劲。
    连农户自己都这样认为。
    不过当奖励政策和惩处政策颁布之后,就没有人这样感觉了。
    所以惊讶归惊讶,真的要实施的时候,也没人觉得这样不好,因为这样的确很省钱,是也没有给青州带来多大的财政负担。
    然后还能实践一下孔老夫子教化万民的理念。
    对,郭鹏对外宣称自己的理念是孔老夫子有教无类的理念的延伸。
    他要贯彻孔老夫子的理念,拉大旗做虎皮,祭出孔老夫子的名号,还把蔡邕拉来给自己站台。
    蔡邕一听郭鹏不仅开了学宫,还要实践孔老夫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顿时感觉十分感动,认为这是利国利民的行为,所以大加赞扬。
    有蔡邕帮忙站台,舆论方面郭鹏自然不会受到什么非议。
    有些人对此持疑惑的态度,觉得那些愚民又能学到什么呢
    认识几个字又能如何
    他们不还是黎庶平民吗
    他们能当官
    虽说是有教无类,但是真的秉持这样的理念的人几乎没有。
    自从西汉诞生豪门以来,孔老夫子有教无类的理念一直都被有意无意的忽视,而在此之前,皇帝们主观和客观上都不会这样去做。
    主观上没必要,客观上没有实现这样做的经济条件。
    说是无类,但那是士族豪门这个范围之内的无类,和平民黎庶没有关系。
    郭鹏要让真正的平民黎庶识字,还一天就认一个字,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些人表示支持,说这是伟大的实践,是圣人之道的实践。
    有些人则私下里议论,说这是毫无意义的事情,觉得郭鹏是吃饱了撑的,太想要政绩和名望去对抗袁绍了。
    很自然的,郭鹏真正的想法也就没有人知道了。
    程立了解郭鹏心中最黑暗的欲望,却不曾发现这欲望所掩盖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程立知道郭鹏教士兵认字,给士兵发饷,这是要自己亲自掌握军队,不让其他人僭越,是心术,而教黎庶识字,是权术。
    他认为郭鹏在为自己做汉贼、篡夺汉室江山做准备。
    这是他所理解的全部,也是他能理解的全部。
    可是郭鹏深深的明白,汉室,现如今只是一面旗帜而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他要做的不是篡夺汉室江山,他要做的也不是汉贼。
    汉贼,很狭隘。
    王朝的背叛者,很狭隘。
    这片山河真正的主人曾经是汉室,曾经是皇帝,但现在早已不是汉室,不是皇帝。
    而是士族豪门。
    往后数百年都是如此。
    得民心者得天下是真实存在的,而这个民,是平民的意思吗
    不,和平民黎庶一点关系都没有。
    在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时代,民,代表着没有做官的地主、豪门、士族。
    北宋以前的历史,和平民黎庶几乎没有任何直接联系。
    他们不识字,没有统治知识,只是可怜的奴隶,可怜的生产工具,用血泪灌溉着这片土地,死了以后还要化作土地的肥料。
    他们活着的时候,最大的价值是种地生产以供剥削。
    他们死亡的时候,只能以万为单位,百万、千万的死去,不配拥有姓名。
    以百万千万的精华养料所产出的全部的物质供养着历代的统治者们和代理人们。
    他们用血泪产出的丰富的物质,养肥了地主、豪门、士族,成就了帝、王、将、相。
    让他们豪情万丈,让他们叱诧风云,让他们创作不朽诗篇,让他们的精神流传千古。
    以此诞生出极为璀璨光辉的文化。
    帝王将相们欣赏着琴棋书画,咏唱着诗词歌赋,将优秀的古典文化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闪耀在人类历史的舞台上,成就不朽的自己和不朽的诗篇,名扬千古。
    可谁又会去在意,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一个纵情山水之间的脱产读书人,需要多少平民黎庶用血泪用命去供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东汉末年枭雄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御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御炎并收藏东汉末年枭雄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