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当吕匡前往县衙拜访毛老夫人时,章靖也已带着他的一干侍卫离开了叶县,前往鲁阳县。
    他首先来到了鲁阳乡侯府的旧址,但很可惜那里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不过周围那些原本属于赵家的田地,如今却还有人耕种。
    经章靖派人询问,这些田地现如今已经充公了,归属鲁阳县衙,鲁阳县令刘緈将这些田地租给当地的难民耕种。
    乍一看这是善举,然而在这片田地上耕种的难民,却几乎没有称赞这位刘县令的,章靖甚至注意到有人背地里骂刘緈软骨头。
    问起原因,即鲁阳县衙当初认定鲁阳乡侯一家勾结叛军。
    看来鲁阳赵氏在当地的名声确实很好啊
    回想起毛公在那封临终书信中用乡贤来称赞鲁阳乡侯,章靖微微点了点头。
    随后,他拜访了鲁阳县令刘緈。
    对于章靖的到来,刘緈表现地既兴奋而又愧疚,但很可惜,他也仅仅只知道一个童谚而已,帮不上章靖什么。
    期间章靖问刘緈道“刘县令认为鲁阳乡侯可曾勾结叛军”
    “绝无可能。”刘緈平静地摇头道。
    章靖听得有点意思,对刘緈说道“然而这份罪状,可是贵衙按在鲁阳赵氏头上的。”
    刘緈沉默不语,足足片刻后这才说道“当日那童谚用在下的官职相要挟,在下在下不能丢掉这个官职,不能。”
    “”
    章靖微微皱了皱眉,在他身旁的李负则露出了几许鄙夷之色。
    “告辞。”
    片刻后,待等从县衙里走出来,李负鄙夷地冷笑道“这个刘公谦,还真是个软骨头没错。鲁阳乡侯瞎了眼,才会跟这种人为伍。”
    章靖也不说话,与李负等侍卫骑着马离开县城。
    离城不远,章靖等人便看到有一群人正在挖掘一条河渠。
    在经过一块临河的河碑时,章靖转头看了一眼河碑上的题字,微皱的眉头终于稍稍舒展“谁说鲁阳乡侯瞎了眼”
    李负低头一瞧那石碑,一瞬间仿佛明白了几分,嘁了一声便不说话了。
    在前往宛城的途中,章靖从怀中取出一张纸将其摊开。
    那是他从鲁阳县衙抄录的县册,上面记载着鲁阳赵氏的家谱,除了鲁阳乡侯一家四口外,还记载着鲁阳乡侯之妻周氏的娘家,郾城周氏,以及
    “下邳赵氏”
    章靖愣了愣,忽然转头问李负道“李负,我记得去年,下邳有官员叛乱,杀了县尉,对吧”
    李负想了想说道“是下邳没错,但不是杀了县尉,造反的就是县尉,他们引来叛军,献了城池,全家都投奔了叛军。”
    “那县尉叫什么”
    李负摸着下巴沉思了片刻,说道“好像是叫赵璋。怎么了”
    看着名册上在下邳赵氏那一行的名字赵祯,章靖微微摇了摇头“不,没什么。”
    据他所知,去年五六月,下邳县县尉赵璋突然毫无征兆地反叛,杀了当地县令,举城投奔了叛军,此事引起了朝野震动。
    朝廷立刻派兵前往围剿,派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章靖的四弟韩晫。
    虽然章靖相信以他义弟韩晫的能力,肯定能够平定叛乱,但他始终搞不明白,下邳县县尉赵璋为何会反叛。
    要知道江东的叛军势力是相当微弱的,远不及荆楚这边,然而那赵璋就莫名其妙地反叛了,摇身一变成为了叛军方的大将,以至于江东的叛军,一下子就将势力扩张到了泗淮之地。
    正因为赵璋的反叛莫名其妙,章靖才会格外关注这件事,从而记住了下邳赵氏。
    而现如今,他在鲁阳赵氏的家谱中,看到了下邳赵氏。
    虽然名字没对上,但章靖还是怀疑此下邳赵氏就是彼下邳赵氏,毕竟鲁阳县衙所保存的赵氏家谱,它并不完全,只有另一支赵氏分家的家主名字,还不一定就是当代的,因此章靖也无法判断。
    但倘若他的猜测无误,那么下邳县县尉赵璋的反叛,其直接原因很有可能就是鲁阳乡侯一家的惨剧所致。
    当晚鲁阳乡侯府其实有人幸存么
    章靖想了想,决定待见过王尚德后,奔赴下邳一带探探情况。
    两日后,章靖带着李负等侍卫来到了宛城。
    两年之后的宛城,已与两年前大不相同,宛城城内已经开满了店铺,人口亦逐渐恢复,总得来说正逐步恢复至曾经的繁荣。
    即便与王尚德不对付,章靖也必须承认,这王尚德确实做得不错。
    片刻后,有他派出去的侍卫回来禀告道“少将军,卑职找到了王尚德的住处,不过听说王尚德不在城内,而是在城外的军营中。”
    “去军营。”
    章靖二话不说便带着护卫径直来到了城外的军营,对守在军营外的士卒笑道“去通报王尚德,就说有故友来访,叫他出来接见”
    见章靖语气如此狂妄,那些士卒心中惊疑,连忙问道“您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赵氏虎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贱宗首席弟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贱宗首席弟子并收藏赵氏虎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