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听得懂。
    “啾”“啾”“啾”“啾”。
    象鸟叫,但绝不是鸟叫。
    那是死神的招唤声音。
    列队的鞑子,面对着突如其来,飞蝗般的箭矢。
    脑子里甚至连躲避的意识都来不及做出,箭矢就已经来到他们的面前。
    瞬间百余人被射翻倒地。
    可明军只来得及射出第二波箭矢。
    因为是面对面,鞑子的反应速度很快。
    就算猝不及防之下,他们依旧在第二波箭矢到来前,迅速散开。
    所以,第二波箭矢就远不如第一波那么收获巨大。
    仅射翻了了了二十余人。
    而这时,鞑子反击了。
    当然,鞑子无法迅速组织起冲锋来反击。
    没有哪只军队可能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组织起冲锋。
    鞑子的反击手段是他们的强项弓箭。
    他们的从背后取弓、从箭壶抽箭,然后弯弓搭箭,开弦射出,如同行云流水,在吴争看来,就象是一种完美的艺术。
    这就是差距,吴争此行,带来的都是最好的弓箭手,把所有的弩都留在了三界。
    可就算是军中最好的弓箭手,对弓的把握,都不及对面鞑子那么自然。
    这弓就象长在鞑子身上一样,用一个如臂使指的成语,最合适不过了。
    明军的第三波箭矢仅射倒了七人。
    可鞑子仓促之下发起的反击,就射翻了数十个明军。
    吴争一看不对,急忙大声喝道“撤”
    于是,明军转身逃跑。
    敢说逃就逃,不是明军想找死,实在是因为有参差不齐的稻草垛掩护。
    这也是吴争选择在农田旷野埋伏的原因之一。
    可就算如此,依旧有十几个明军,被鞑子的神射手射倒在地。
    可也一样,鞑子已经无法再射轮了,因为明军已经跑出了弓箭的射程范围。
    吴争带着明军逃入村子。
    占据了早已圈定的几个制高点。
    鞑子也片刻之后,一支三百人的小队,便开始慢慢向前试探着前进。
    刚越过农田,踏上田埂,便迎来了明军密集的箭矢。
    鞑子在损失了十几个人之后,只能撤退,因为他们的箭矢很难找到目标。
    有了民宅的掩护,明军在箭术上的不利被掩盖。
    双方形成战术僵持,开始了长达半个时辰的零散对射。
    说来好笑,这半个时辰,双方没有一个人被射中。
    半个时辰之后,鞑子箭壶空了。
    可明军带来的箭矢,那可是用车拉的,想射多少就多少,除非弓箭手疲惫,拉不动弓了。
    可这现象不存在,每个明军开三弓之后,就轮换着休息,怎么可能累
    鞑子等不及了,他们明白不迅速击溃面前这支明军,那么明军的援兵就会赶到,这毕竟是敌人腹地嘛。
    在这种心理下,鞑子开始组织全军冲锋。
    他们带有盾,小圆盾,无法遮掩四肢,但可遮掩要害处。
    鞑子主将已经判断出对面明军的人数不多,那么凭借己方的人数优势,以命换命,完全可以突破对方的阻击。

章节目录

汉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八无和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八无和尚并收藏汉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