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疮一旦成形,想要痊癒最快的方法就是将它挤破。
    绍兴府这小朝廷,积累了两年的矛盾,就这么被彻底引发了。
    这是一场文武、新老,关于执政理念、利益瓜分的斗争。
    与外敌没有丝毫关系,也无须遮掩,它的本质,就是一场内讧。
    这内讧的根源来自于前朝,从崇祯朝至弘光朝。
    之前没有爆发,只是因为外敌强压,多方人都只能联合起来,一致抗敌。
    尽管如此,也有方国安与王之仁二国公对于军力之争,这二人又有联合起来与朝堂中文臣之争。
    如今,在吴争的突然崛起之后,又增加了一股新的势力。
    譬如夏完淳等义军、钱家叔侄和北伐一路,归附吴争、投降吴争的散兵游勇。
    这些势力虽然各有诉求,但在这个节骨点上,他们拧成了一股绳,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强大势力,是为新势力。
    他们原本是之前两个势力的附庸,如钱家叔侄。
    或者是一直游离在外的抗清义军,如夏完淳部。
    亦或者是根本没有资格介入权力之争的闲散人马,譬如降兵。
    可此刻,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代表,那就是吴争。
    在吴争这个名字之下,他们有了联合到一起的理由,他们有了表明自己诉求的力量。
    他们要争、要抢,争抢到他们认为应该属于他们应得的权利。
    洪武门前,终于酝酿起一场大乱。
    至少有四方人马形成了对峙,虽然还没有拔刀相向,但数万大军加上十万百姓掺杂在一起,没有伤亡,那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场悲剧,无法避免的悲剧。
    当然,如果吴争在,可能会烈度减弱一些,但不可能阻止。
    吴争对于新势力,充其量只是一个利益的代表,具有约束力,并无彻底的控制力。
    他可以统率各部与清军作战,但他无法去遏制各方对利益的诉求。
    如果强行压制,那必暴发兵变或者分崩离析。
    这,也是吴争抑郁地在叔叔墓前饮酒失控,痛哭失声的原因所在。
    一个外来者,不到二十的年纪,这一年多的时间,全花了作战上,可问题是,战争暂时停止,吴争空闲下来发现,朝廷依旧是那个朝廷,百官依旧是那群百官,没有人慨然响应他的北伐战略,有的只是异口同声地北迁。
    北迁,无可非议,无可指责。
    既然光复了南京,朝廷自然应该归返,以正视听。
    可吴争心里很清楚,这些居高位者想要北迁的目的,无非是汲取南京城中那份,比绍兴府远远超过的利益,然后进行瓜分。
    或许朱媺娖不是,钱肃乐不是,张煌言、熊汝霖、孙嘉绩等不是,可他们无法形成对整个朝堂的影响。
    那些人,资格老、阅历高,凡有诉求,必引经据典,站在道义的至高点,让你无法反驳。
    正象吴争在平岗山寨被刺之事,虽说这起于郑叔护主心切,但这代表了很大一群人的集体诉求。
    吴争不会傻到,没有察觉这事背后的阴暗。
    行刺,确实是郑叔所指使,可吴争遇刺,却在朝廷控制区域内,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汉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八无和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八无和尚并收藏汉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