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桓决定投降之后,出乎张国维意料,他反而变得爽快起来。
    除了提出城中已经被他“募集”的物资从百姓那劫掠来的财物无须上缴之外,别的条件他什么都没提。
    张国维知道形势紧急,想也没想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于是,双方“皆大欢喜”地完成了绍兴城防的交接,明军开始由三面城门入城,正式接管了绍兴城。
    金声桓部被集中安置于城西校场,等待战后整编。
    绍兴城的收复,等于让绍兴明军有了根据地,哪怕战斗失利,也不至于夫处可退、无险可守。
    这成为了这场战役的胜负手,左右了战局的结果。
    如果吴争为了图一时之快,不答应金声桓的条件,拖延了金声桓的献城投降时间,甚至与金声桓决战,从而使得兵力拖在绍兴城,那么战争结局就会改写,明军最好的结果,就是原路撤回杭州、沥海、平岗山。
    甚至有被清军东、西合围的危险。
    当然,这是后话了。
    。
    王得仁、池二憨率骑兵突袭道墟粮仓。
    这是突袭,不是偷袭。
    三千骑兵,在没有山的平原地带,大白天对一个远离村庄的粮仓重地进行偷袭,非常困难,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时间紧迫的情况下。
    所以,以迅猛之势突击,打驻军一个措手不及,才是正道。
    可王得仁、池二憨没有得逞。
    因为柯永盛派出的第一支偏师几乎是同时抵达道墟粮仓。
    区别在于一个是由西向东,一个是由东向西。
    而清军非常有经验,面对明军骑兵,他们在会师之后,并没有因兵力是明军两倍以上,就出要隘迎战,而是据守要隘,任凭明军大骂,只射箭不出战。
    双方由此陷入了僵持。
    明军骑兵有速度的优势,清军步兵可据城而守。
    但有一点,清军是占了大便宜的,那就是他们的箭矢射得比明军远,因为他们是步弓,而明军是骑弓。
    所以,两厢抵消之后,还是清军稍胜一筹,不过双方伤亡都很少,只是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
    池二憨执意强攻,王得仁不同意,他认为如果把这支骑兵损耗在这个粮仓上,哪怕最后惨胜,也会被吴争责罚。
    因为这粮仓对于明军来说,可有可无,本来就是清军的粮仓嘛。
    明军有自己的补给渠道,而南方少马,要组建这么一支三千人的骑兵,代价太大了。
    所以,王得仁不敢去冒这个险,一旦骑兵有失,这对于他一个刚刚新附不久的降将来说,等于自断了后路。
    而池二憨确实是被吴争叮嘱过要服从王得仁指挥的,所以二人争执之后,池二憨就不再坚持了,事实上,池二憨心里也在嘀咕如果发起强攻,这三千骑兵确实会有很大伤亡,折损了少爷的宝贝,这让池二憨有些胆寒。
    可问题是,现在任务怎么办
    二人在商议之后,选了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火攻。
    既然已经很明确,得不到粮仓的粮食了,那就一把火烧了它。
    这与吴争之前叮嘱的,能拿多少算多少的命令,意义基本是吻合的。
    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汉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八无和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八无和尚并收藏汉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