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象钱肃乐去杭州见吴争时说的,这个群体,他们忠的不是国家、民族,也不是君,而是他们自身和整个阶层的利益。
    就象后世建国伟人评价的,如果不是朱元璋及时调整思路,恐怕得不到天下。
    陈子龙、钱肃乐甚至象张煌言等人,其实都属于这个阶层。
    只是张煌言等人想挣扎出来,并付诸了行动。
    钱肃乐醒悟到人的一生,只需要做成一件事,足矣。
    而陈子龙却依旧效忠于他的阶层。
    这个阶层几乎囊括了天下所有士子菁英和无数的巨贾显贵。
    就算有几个有识之士,发觉不对,也无法从这样一个庞大而富有粘着力的阶层中脱身而出。
    这样的阶层,几乎占据了天下财富和人才。
    它有着不死之躯,朝代的更替,对它而言不过是换了一件新衣。
    这就是他们可以掌握着海一般的实力,而明末朝廷却无法支付抗击鞑子的大军军饷。
    这就是大明亡,而他们依旧可以凭借这个群体而继续高居庙堂。
    这就是满清坐拥三百年江山,到多来却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真正原因。
    哪怕后世,这股力量依旧存在,只是被压缩了许多,压缩到几乎不被世人所留意。
    而压缩它的力量,来自于觉醒的民众。
    可眼下,它却是无敌的存在。
    人挡,人死
    国挡,国亡
    好在,朱慈烺仅仅是初次得罪。
    好在,它也懂得牺牲,它绝对不会为了几十个或者几百个伪代言人去与一个真代言人对抗。
    它还懂得,分寸。
    。
    济尔哈朗也犯了个错误。
    他不该动用手中这最后一万机动兵力。
    要知道,此时的江北清军号称十万,但真正能调动参战的不超过六万人。
    突破王之仁水师江防,已经折操作损了近一万。
    正在进攻神策、太平二门的兵力已经达到二万人。
    还有一万被王之仁部署在镇江府方向的水师牵制着。
    谭泰那支进攻钟阜、金川二门的偏师分走了八千人。
    手中仅存的一万机动兵力一旦调动,那么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非胜即败。
    济尔哈朗难道不知道这是一个错误
    当然不会
    戎马生涯数十载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是个错误
    可他还是毅然调动了这一万人,增援神策、太平二门。
    因为济尔哈朗没有时间了,粮草、军械补给跟不上,火炮无法短时间运过河。
    而应天府城墙上的火炮却正在向清军猛烈地开火。
    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多尔衮率十五万大军南下了。
    咦,这不是好事吗
    难道济尔哈朗会为了与多尔衮的私怨,置国战成败而不顾
    当然不是
    那贯着爱新觉罗的姓氏,济尔哈朗还分得清轻重。
    让他不得不动用机动兵力的真正原因不是多尔衮率十五万大军南下,而是多尔衮所率十五万大军至徐州以北黄河入海口在明朝改道,明弘治八年,为保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畅通,筑断黄陵冈,以淮河受全河之水。所以,当时的黄河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汉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八无和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八无和尚并收藏汉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