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正文卷第一千八百十九章沈文奎之死宋安继续分析道,“卫国公与少爷情同手足、感情深厚,自然不会出此下策来算计少爷汉明半月谈隶属于大将军府,总编撰陈子龙有诸位大人看着,应该也不会吧至于三大学院,军校必定不可能参与此事,往日长林卫禀报中,也从无军校参与游行的情况江南学院是老爷在执掌,更是不可能了,只有商学院可也没听说江南商会参与其中啊,至于织造司,那是小姐在署理一切,就更不可能了依我看,只有皇帝才有动机,也符合少爷所说的,最忌惮两朝开战”

    “理由呢”吴争慢慢引导着。

    宋安想了想道“若决战北伐军胜了,少爷威名更是如日中天,功高震主,皇帝自然忌惮若北伐军败了,敌军势不可挡南下,应天府首当其冲,皇帝岂能不忌惮”

    宋安话越说越顺溜,“虽说明室一样希望北伐、收复河山,可按少爷此时的声望、权势,北伐成功,万一。”

    说到这,宋安顿了顿,但依旧往下说道“万一少爷拥功自立,那明室反而面临更大的挑战所以,清廷一旦向朝廷宣战,皇帝只能改变原本计划,合上下、内外之力先抗清军来犯,也只有这样,近三十府之地的游行者,才会在三、五日内突然消声匿迹。”

    “那皇帝之前为何要组织起如此规模的游行,倡导继续北伐,意图何在”

    宋安这次想了很久,犹豫瑞三答道,“所有人都知道,这次与清廷和谈,少爷没有经过朝堂和皇帝首肯,是私下与敌谈判明面上,游行背后主使之人推崇少爷,可实际上,是将少爷擅自主此次和谈之事,公诸于众对,一定是这样,只有这样,才能波澜不惊地毁坏少爷的名声,使得无数愚民还以为少爷在促成与清廷苟和”

    吴争仰头呵呵一声,“证据呢”

    宋安躬身道“少爷放心,我这就亲自去查”

    吴争满意地点点头,“这就对了嘛大胆猜测,小心求证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杭州府也得暗中查查,能出了这档子事,证明有人将触手都伸进咱们的老窝了,这不得不防啊你眼界要放宽一点,经过确证之后,再慢慢收缩怀疑范围,最后将这只手揪出来”

    “是。”

    吴争点点头道,“动作温柔些,别惊着了谁你也说了,如今外敌来犯、大战当前,这事闹开了,对战局不利但咱们心里得知道,究竟是谁在背后下绊子,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待时机成熟了,旧帐新帐一块算明白吗”

    “是”

    。

    天津,三岔口码头。

    此时正暴发一场血战。

    码头上,至少有不下千人在疯狂地搏杀。

    之所以被称为三岔口,是因此地处于南北运河的交汇处。

    天津从唐朝一个盐场,慢慢在辽朝发展成“榷盐院”,再成为宋朝的直沽寨、元朝的海津镇,最后由朱棣一言而决,称为天津,确实是占了大运河的光。

    清廷和硕承泽亲王,也就是福临的兄弟硕塞,此时整张脸都是青的。

    他心里在后悔,太轻敌了。

    硕塞亲自前来,只带了亲卫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汉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八无和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八无和尚并收藏汉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