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鸣则矣,一鸣惊人,那是小说中的故事。
    唯一例外的那位,人家是楚庄王。
    身份决定地位,地位决定脑袋。
    没有足够的地位,就发表什么不合身份的言论,得到的结果只能是此人白痴,不自量力。
    良臣说完就后悔了,因为这种事根本轮不到他发表看法,他现在还不是什么小千岁呢。
    正常情形,良臣这种乱插嘴的人一定会被人嫌弃。
    事实也的确如此,发现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人乱插嘴,王主事他们都是一脸不悦。
    丝毫没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那般豁然开朗,亦或如雷贯耳,醍醐灌顶般的震惊状
    “毛头小儿,知道个什么你是怎么进来的”
    王主事说完便要叫人将良臣撵走,良臣见状,无奈拍拍屁股起身,与其被人家赶,不如自己走人。只是,“领导”们轻视的眼光让良臣略有不甘。
    莫欺少年穷,我叔魏忠贤
    想着已然这样了,多说两句又不会要命,良臣便撇了撇嘴,朝赶他走的王主事说道“我是毛头小儿不假,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呢。”
    “唔”王主事一愣,这少年还知如此大道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宋主事等人细细品味这八个字,各人神情稍有缓和。
    刘时敏觉得这少年有意思,笑了起来,朝良臣招了招手“你说说看,这国家兴亡,匹夫如何有责呢”
    “那说得便远了,一时半会怕诸位大人们也听不完。”良臣站在棚外,没进去。他很识趣,就在外面放放嘴炮得了。
    “就说刚才武科的事,如何个不会就教法”刘时敏饶有兴趣的打量着不肯进来的魏良臣。他这么大时,已经净身入宫。
    良臣晒然道“很简单啊,办武学就是了,考生不会的,就让武学教好了。”
    闻言,棚中却是哄笑起来,众考官都是摇头。
    良臣被他们笑得莫名其妙,不知自己哪里说错了。
    刘时敏亦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对良臣道“天下各卫皆有武学,可这武学根本无有学生,咱家问你,没有学生,这武学又如何个教法”
    良臣怔了一下,这才想到自己是信口开河了,明朝的武职皆是世荫,余下大半是行伍立功所得,武举不过补充形式,每届就那么点人考取。并且能考武举的,多半是家境富裕的子弟,穷人孩子几乎没有习武的。
    故而,武学办得再好,没有生源,又如何个教法。这事,其实便是当下文贵武贱的风气。不改这风气,构思再好,终是空中楼阁。而要改这风气,紫禁城里那位都不能,况别人呢。
    不会就教,听着简单,实则根本不可能实现。
    就拿今届武科会试的这百余名考生而言,实际便是天下武举大半,这还是得益于本朝最近二十年连年征战,诸番大捷,令得不少人向往军中建功的缘故。
    从前,一届武科会试都不足二十人,嘉靖年间,更是出过只两人考武科的稀罕事。
    参加武举的人这么少,武学如何办
    军中那些行伍辈,凭借战功就可封荫,又哪里需要来考这武举。
    换言之,大明朝的武举,不过是个鸡胁。
    良臣以后世学校思维来解这武科难事,水土不符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还真是嘴欠。
    “刘公公何必和这少年一般计较,他懂个什么。”王主事朝魏良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司礼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傲骨铁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傲骨铁心并收藏司礼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