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的说,这位是未来的大佬,也是二叔一生最大的敌人。
    终天启一朝,二叔都对此人忌惮万分。
    原因无它,此人不但是皇帝的老师,更手握重兵,是辽东和蓟州的军事统帅。
    换言之,只要这人敢,就没有二叔这个九千岁了。
    这人的一生算起来应当是干了两件事。
    一件是提拔了一个人,另一件则是组建了一支军队。
    可惜,他提拔的那个人叫京师百姓生吃了,并且那个人还杀了另一个抗清统帅,结果造就了平定明朝的三顺王及他们的汉奸军队。
    那个人叫袁崇焕。
    而这人亲手组建的那支军队叫关宁军,后来的满州入侵中国急先锋,与以三顺王为首的汉奸军队一起埋葬了中国,打断了汉族的脊梁。
    最后,这个人领着他一家满门老小为大明朝守了节,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满门一百余人殉国。
    两百多年后,一个自称是他后人的军阀挖开了伪清乾隆和慈禧墓,以此宣告为他的祖宗复仇。
    何为复仇,挫骨扬灰也
    这个人,叫孙承宗。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孙承宗都是大佬,货真价实的大佬。
    试问,一个连九千岁都害怕的人,能不是大佬么
    不过,眼下这位大佬和千里之外的二叔一样,尚在蛰伏,都在等待机会。
    只是,二叔是成年后净身入宫,没有机缘,先扫地再洗马圈,最后没法子去四川看大门,完全的被动发展,真正的一文不值。
    而孙承宗是以全国第二、榜眼的殊荣进入翰林院,担任正七品编修一职。如今人家正在熬资历,一步一步来,先编修,再中允,再检讨、修撰、侍讲、侍读学士、学士、兵部尚书、督师最终,成为九千岁都害怕的人物。
    所以,两位大佬的蛰伏,不可同日而语。
    孙承宗是刚从山海关回来,他去山海关不是公干,而是兴趣所致去走访的。
    这个兴趣他保持了很多年,早在十年前他去山西给大同巡抚当西席时,没事就喜欢下兵营,看看士兵们的生活,听听士兵们说什么。并且,因为这个兴趣,他还成功阻止了一起兵乱。如今,孙承宗虽然成了科道清流显贵,预备大学士的侯补接班人,但这个习惯却一直没有丢。
    当然,孙承宗现在翰林院任职,自是不可能去离京师太远的地方考察,因而山海关就成了他不二选择。
    说起来,孙承宗去山海关和良臣倒是有点关系。
    关门军变虽以高淮倒台结束,但这起事件还是牵动了京中不少有识之士的心思。
    孙承宗就是其中之一,他想弄明白为何这些士兵要变乱,为何不是从前闹,而是现在闹,闹事的理由是不是站得住脚,又缘何一个没有任何名义的少年单马就能叫开城门。
    另外,他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背后,辽东李家和以李家为首的那些将门子弟牵涉有多深。这些将门集团的存在,对于大明在辽东的统治和边事方面,起到的是积极还是消极作用。
    可惜,仅仅两天的时间,还不足以让孙承宗找到答案。况且,关门那边对他这位翰林院的编修也提防的很。这也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司礼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傲骨铁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傲骨铁心并收藏司礼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