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可以看笑话的,本以为朱翊镠随便找个理由报复曾朝节,然而谈判的结果却
无不感到惊讶。
但最惊讶乃至深感震惊的人,无疑还是曾朝节。
当初他像绝大多数人一样,以为朱翊镠是在报复,不然为什么要选他这个地位不高的侍读
况且当时还被吴兑反驳过,都没有改变朱翊镠的坚持。
李太后做出决定后,第二天朱翊镠又特意追赶上来嘱咐吴兑,也嘱咐他什么都不要说
原来想着那是多么不可思议
可现在回过头来一想,好像也能解释,但有且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朱翊镠早已料定三娘子会以大局为重,回心转意嫁给黄台吉。
除此,别无可能。
否则,朱翊镠派他去,且不让他说话的信心来自于哪里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
尽管尚未得到朱翊镠的亲口承认,可曾朝节感觉自己的判断应该不会有错。
只是想通这一节后,曾朝节惭愧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心想潞王爷这不是帮他捡功劳吗而他却怀疑人家报复他。
真是可悲啊
他想当面去问问那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潞王爷,到底是不是成心帮他如果是,那就是以德报怨,不知目的何在
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侍读,堂堂的潞王爷图什么
很让人费解。
李太后也第一时间得知曾朝节谈判成功的消息。
高兴劲儿自不必多说。
但她的高兴中又分明夹含着几分忧虑。
无它,只因小儿子是王爷。
王爷可以蹦哒,可以胡闹,但最好只是蹦哒只是胡闹。
若最后转换成惊喜,或别人无法预料无法达到的成就,那这样的蹦哒与胡闹就十分危险。
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然而更让她忧心的是,以儿子的脾气,管好像也管不住。
冯保得知曾朝节谈判成功的消息时,不禁偷偷一乐。
对朱翊镠的认知似乎,确实又加深了一层。
最近,他总感觉朱翊镠那家伙有些神秘。
别人或许不知,但他清楚,别看那家伙表面上嘻嘻哈哈,一副为所欲为你奈我何的样儿,可做事一点都不含糊。
由此,冯保想到为公主选驸马一事,不由得多了两分顾忌。
而申时行和梁梦龙的情绪又有所不同,因为他们不约而同想到朱翊镠的提醒杭州巡抚吴善言抚治无方力不胜任。
当时尽管不想就此继续讨论下去,可看得出来朱翊镠明明有许多话要说,加上被付大海又拉走了。
想到这儿,申时行和梁梦龙隐隐之中都有一种预感,莫非杭州那边真的要闹什么幺蛾子
当时不想谈论,可这会儿又想特意找朱翊镠询问。
慈宁宫偏殿。
朱翊镠正闭目养神,当然也是想着曾朝节谈判成功的事。
不过他不像其他人只想着这件事的本身,而是想着如果自己不参与不去积极改变,那历史真的会按部就班地发生。
看,三娘子最后答应嫁给继子黄台吉就是一例。
起初尽管三娘子强烈反对,可形势对比掂量之下,她还是作出了一个违心的决定。
这是历史。
朱翊镠不想改变,当然也不能改变,所以提议曾朝节去。
毕竟派谁去都一样嘛。三娘子就是一位顾全大局的女子,不惜牺牲
无不感到惊讶。
但最惊讶乃至深感震惊的人,无疑还是曾朝节。
当初他像绝大多数人一样,以为朱翊镠是在报复,不然为什么要选他这个地位不高的侍读
况且当时还被吴兑反驳过,都没有改变朱翊镠的坚持。
李太后做出决定后,第二天朱翊镠又特意追赶上来嘱咐吴兑,也嘱咐他什么都不要说
原来想着那是多么不可思议
可现在回过头来一想,好像也能解释,但有且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朱翊镠早已料定三娘子会以大局为重,回心转意嫁给黄台吉。
除此,别无可能。
否则,朱翊镠派他去,且不让他说话的信心来自于哪里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
尽管尚未得到朱翊镠的亲口承认,可曾朝节感觉自己的判断应该不会有错。
只是想通这一节后,曾朝节惭愧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心想潞王爷这不是帮他捡功劳吗而他却怀疑人家报复他。
真是可悲啊
他想当面去问问那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潞王爷,到底是不是成心帮他如果是,那就是以德报怨,不知目的何在
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侍读,堂堂的潞王爷图什么
很让人费解。
李太后也第一时间得知曾朝节谈判成功的消息。
高兴劲儿自不必多说。
但她的高兴中又分明夹含着几分忧虑。
无它,只因小儿子是王爷。
王爷可以蹦哒,可以胡闹,但最好只是蹦哒只是胡闹。
若最后转换成惊喜,或别人无法预料无法达到的成就,那这样的蹦哒与胡闹就十分危险。
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然而更让她忧心的是,以儿子的脾气,管好像也管不住。
冯保得知曾朝节谈判成功的消息时,不禁偷偷一乐。
对朱翊镠的认知似乎,确实又加深了一层。
最近,他总感觉朱翊镠那家伙有些神秘。
别人或许不知,但他清楚,别看那家伙表面上嘻嘻哈哈,一副为所欲为你奈我何的样儿,可做事一点都不含糊。
由此,冯保想到为公主选驸马一事,不由得多了两分顾忌。
而申时行和梁梦龙的情绪又有所不同,因为他们不约而同想到朱翊镠的提醒杭州巡抚吴善言抚治无方力不胜任。
当时尽管不想就此继续讨论下去,可看得出来朱翊镠明明有许多话要说,加上被付大海又拉走了。
想到这儿,申时行和梁梦龙隐隐之中都有一种预感,莫非杭州那边真的要闹什么幺蛾子
当时不想谈论,可这会儿又想特意找朱翊镠询问。
慈宁宫偏殿。
朱翊镠正闭目养神,当然也是想着曾朝节谈判成功的事。
不过他不像其他人只想着这件事的本身,而是想着如果自己不参与不去积极改变,那历史真的会按部就班地发生。
看,三娘子最后答应嫁给继子黄台吉就是一例。
起初尽管三娘子强烈反对,可形势对比掂量之下,她还是作出了一个违心的决定。
这是历史。
朱翊镠不想改变,当然也不能改变,所以提议曾朝节去。
毕竟派谁去都一样嘛。三娘子就是一位顾全大局的女子,不惜牺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