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听了一愣,奇怪地望着儿子,虽然没有开口,但满眼都是疑问,好像在说你外公哪句话有理了全都是歪理好不好
    朱翊镠可不是违心之说,他心平气和地解释道“娘,外公除了想要升武清侯,其实还提到伯公侯爵位的世袭问题。孩儿以为外公说的也并非全是歪理。”
    “那镠儿说说看。”李太后轻轻地道。很显然,她对待儿子要比对待父亲有耐心得多。
    但这也不怪李太后,而是全中国的问题。华夏民族自古以来,至今依然如此,父母对子女尤其是儿子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好,可对生育养育他们的父母很难做到。也就是说,中国的父母对孩子要比对父母好得太多,可以说他们一辈子的目光都围绕着孩子。
    “娘,首先你得承认,将娘提到与母后同等的地位,这是一次破例的加尊吧”这一点朝野上下都心知肚明,连李伟都知道。
    李太后点了点头,她当然更清楚那时她只是贵妃,没有资格提到与陈皇后相同的地位加尊皇太后,那是皇后的资格,贵妃毕竟还差一级,那是在张居正和冯保的坚持下完成的。
    “娘,外公虽然满腹怨言,可提到一个原则人是活的,制度是死的,所有的制度确实是皇帝制定下来的,皇帝说行那就行。如果这样看的话,外公想升武清侯确实不是什么大问题。”
    “镠儿的意思是支持”
    “孩儿也不是支持,只是就事论事罢了。”朱翊镠回道。反正在原本历史上,张居正过世没多久,武清伯就升了武清侯嘛。确实像李伟所说,有谁敢说个不字儿
    李太后幽幽言道“可张先生和冯公公都一力反对。”
    朱翊镠道“娘,孩儿以为,他俩反对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瞧不起外公的为人,外公不仅没有为朝廷作出应有的贡献,反而经常给张先生的改革添乱。娘,请允许孩儿不客气地说一句外公无论是伯还是侯,都叫德不配位。”
    尽管朱翊镠这话很不中听,但李太后也没有生气,因为事实的确如此,她也这么认为,不然不会对自己父亲避而不见。
    朱翊镠接着说道“外公想升侯肯定真的请教过朝廷官员,别的方面不说,单说他拿出成国公朱应祯的例子,到他们这一代,真的为国家作出过多大的贡献呢外公质问凭什么一个世袭的爵位仅仅靠吃老本吃了一两百年孩儿觉得,外公这一问很值得研究,而且非常有必要研究。娘可还记得,孩儿曾提及朝廷最大的负担一事吗”
    李太后眸子一亮,“娘当然记得,各路藩王郡王的供养问题嘛。”
    “娘不觉得,爵位的世袭与藩王郡王的问题如出一辙其实就是一回事儿吗都是由朝廷出资养着一帮对国家用处不大的闲人,这也难怪外公看着眼红。”
    李太后叹了口气,喃喃地道“可这些都是祖制啊”
    “好的祖制当然要继承,可不好的祖制需要改嘛。”
    “改祖制谈何容易”
    “娘,事在人为嘛,当初张先生致力于改革,还不是一样困难重重甚至危险重重,可最后不也是扭转过来了吗”
    “嗯,”李太后微微点头,最近她对儿子的话逐渐听得进去,“那镠儿心中可否有甚良策”
    朱翊镠谨慎地说道“娘,孩儿在不久的将来,争取先做出一个好的示范,如果有效果成功了,娘可以考虑推广,不然朝廷这一块儿的负担太重。”
    “镠儿舍弃朝廷的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不负大明不负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光并收藏不负大明不负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