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时珍的带领下,胡诚便开始参观这潜心着书的草庐。
这里极为简朴,放眼之处都是本草纲目的手稿。
桌上、地上都是。
但胜在这里环境优美,远离尘世纷扰,只要打开沿湖的一面窗户,即可看到雨湖怡人的风光。
“李老,这些都是本草纲目的手稿吗”胡诚惊叹地问道。
“是啊”李时珍带着几分歉意,“胡大人突然至此,老朽都没来得及收拾,看,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李老真的写了二十多年”
“岂止算来七年前初次完稿时就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如果从开始考察记录第一天算起,至今已有三十多年。”
“李老真是厉害”见了密密麻麻那么多的手稿,胡诚不由得竖起大拇指,“难怪陛下对您赞誉有加,当初尚未登基为帝时就要为你出版。”
“陛下犹如天神一般,让老朽也想不到啊”现在只要一想起与朱翊镠初次见面时的情景,李时珍就感慨万千。
诚然,他感慨之中更多的是对朱翊镠的感激。
“世事谁又能料到”胡诚道,“陛下如今成了一国之主,想必李老刚听到这消息时也诧异吧”
“是啊世事变化猝不及防。”
“李老,本草纲目的校对工作还剩多少没有完成”
“其实校对工作已经完成了。”李时珍回道,“眼下只是将内容整理排序,并适当几副插图。”
“哦,插图的工作也由李老完成吗”
“不,由儿子李建元完成。这会儿他出诊了,应该马上就回来。”
“不知我是否可以参阅一番”胡诚带着央求的语气。
对本草纲目的内容,他早就十分好奇,想一窥究竟,看看朱翊镠到底是不是有浮夸的成分,竟将这本着作视为神作,夸到天上去了。
“当然可以呀”李时珍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欢迎参阅、指正,并恳请大人提出您最诚恳的意见。”
“不敢,不敢,李老花费三十几年的心血,又不断校对、更改中,我也只敢说参详,哪有资格指正”
“老朽虽然自以为在医药领域也算是见多识广,但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人的学识与见识终究有限啊,难免会有纰漏的。”李时珍诚挚地道。
“好吧,我先姑且一阅。”胡诚微微点头,早已经按捺不住了。
想着如此多的手稿,倘若真的如同朱翊镠说的厉害,那是不是意味着眼前每一篇手稿都有着巨大的价值
“李老,是随便看吗还是按着李老排好的顺序逐篇看”
“其实没有顺序,可以随便看的。”李时珍解释道,“毕竟这是一部以记载药物与药方为主的一部着作。”
“哦,那我不客气了,早就想一饱眼福。”胡诚欣喜地道。
“请”
。
第四更送到,可我的月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