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苦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苦,只有重新分配国家田地,才能给他们最大的希望。大兴县改革已启动,老臣还想着主动请缨负责此事呢。”

    “宋老有心。”

    “陛下,老臣是激动,是高兴,是开心,总算盼来了一位大明主。”

    “诶,宋老,这话有点儿过了吧。”朱翊镠刻意提醒道。

    “陛下,可老臣觉得一点都不过,在此之前,试问有哪位君主这样想过更遑论付出实际行动。”

    “想只是一方面,”朱翊镠道,“但改革确实很有难度。”

    “陛下,改革哪有简单的如果连想都不敢想,那不是更没希望吗人还是要有梦想的嘛,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

    靠怎么说的像马云一样

    “再看皇室宗亲,陛下能否容许老臣斗胆多说两句”宋纁激动地问。

    “但说无妨,朕赦宋老无罪便是。”

    “多谢陛下想本朝建国之初,洪武皇帝爷的设想倒是好,以汉唐为鉴,对前代宗室政策的内容有扬有弃,形成独自的特色。正所谓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并能世袭罔替。本朝宗室政策,奠定于洪武初年,完善于永乐年间。”

    激动之余,宋纁说时鼻子一耸一耸的,仍是涕泪纵横。

    “按洪武皇帝爷定的制度,皇子封为亲王,亲王的长子立为世子,其它诸子封为郡王,以后各世子孙均有封爵,六世孙以下为奉国中尉。然而这批宗室皇族不能从事士农工商的职业,只是坐享俸禄,造成了国家财政沉重的负担,有些行省一年的收入都不足以养活本地的宗亲,比如山西。”

    朱翊镠点点头,对山西的情况,宋纁的确很有发言权。

    “陛下,朝廷一方面养着庞大的宗亲集团,可另一方面又在提防他们。一方面给他们各种赏赐,让他们拥有各种特权作威作福;可另一方面又不允许他们踏出自己的封地一步,甚至出城祭祖扫墓都需要到京城报备才行。”

    宋纁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儿,只是稍作停顿后,继续说道

    “老臣以为本朝的宗室制度,第一掐死了拥有一颗上进心和报国心的宗室报效朝廷的所有路子。其次不加甄别的为所有宗室俸禄,也让国家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陛下有心对宗室制度改革,朝着有利于本朝发展的方向,老臣举双手双脚赞成。”

    靠

    不经意间竟蹦出来一个知音

    朱翊镠道“朕正在普查皇室宗亲的人口,估计还得有些时日,也不知道最后数据准不准。依宋老看,目前我大明王朝有多少皇室宗亲呢”

    “回陛下,依老臣估计,在二十万与三十万之间吧。”宋纁稍一沉吟,如是般回道,“不过,他们的俸禄与各项奖赏补给,却占据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

    “皇室宗亲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这数据,不知宋老是如何得出来的呢”

    朱翊镠认真地问道。

    感觉宋纁痛心疾首,又说得头头是道,想必肯定是有一定的研究。

    关于明朝宗室到底有多少人,其实到如今都是一桩历史悬案。

    历史上,明朝276年有一件事一直被后人严厉批判,那就是明朝宗室庞大的寄生集团。甚至有人估计,到明末之时宗室人口高达百万。

    然而这个数目到底准不准,朱翊镠抱着存疑的态度。

    没有史料可查,也没有明确的相关记载,反正朱翊镠脑海里没印象,有说二十多万的,有说三十多万的,有说六十多万的,也有说超过一百万的到底有多少,他还真不清楚。

    也没人清楚。

    所以这次清查全国人口的时候,他特意强调将皇室宗亲的人口查清楚,力争做到改革时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毕竟总有特殊情况。

    让后人争论了好几百年,大明王朝皇室宗亲到底有多少人,为什么至今依然是一个谜呢

    。

章节目录

不负大明不负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光并收藏不负大明不负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