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寇自然知道李平博所言不虚。

    但这绝非是全部。

    义仓之粮食只怕只是野猪沟军寨坐事冰山之一角耳。

    他们还有什么勾当呢

    李寇自信自己的双眼明亮。

    只是他知道自己对这时代的许多规矩并不通晓。

    那便当有通晓的人助他。

    流民中,谁可为助力

    李寇提大枪要先在军寨中巡察。

    李平博叫道“如何不见通判诸公”

    李寇道“我只小小一知寨,安可见通判。”

    李平博骇然。

    你竟要把通判交给折氏

    不可

    “李知寨何不先听听同僚的呼声”李平博高叫。

    李寇回视之。

    他虽少,手中那柄压得西陲高手不敢抬头的大枪锋锐啊。

    李平博被他虎视一般看,竟吓得讷讷而退。

    李寇曼声道“汝欲教我做事乎”

    李平博再退。

    李寇方赞许道“既知道罪身,可谓知荣辱焉。”

    这时,杨春大步走出来,高声道“李知寨,我倒有个机密,不知你敢不敢听”

    李寇视之,见这人虽假装点昂扬之气,毕竟色厉胆薄在强壮声势。

    他微颔首道“壮士可直说。”

    杨春在丈许外站住脚,余光瞥定那大枪。

    他说“洒家是关中小人,倒也不懂甚么规矩,只听有人说,这渭州的通判,怕是要当甚么古渭州知州尹洙”

    一言既出李平博大怒。

    “既知是小人,何敢言庙堂之事”李平博倒也聪明,当即把压力转到李寇身上,道,“李知寨须知,此事却也与折公”

    “你且退下去。”李寇稍皱眉。

    此事还真是个麻烦事儿。

    为何

    “公使钱。”李寇轻轻地、长长地舒出一口气。

    杨春所说的古渭州知州尹洙,实际上应该听作是“故渭州知州尹洙”。

    尹洙,本朝仁宗朝时大臣。

    李寇这些时间读书是有选择的,为避免犯忌讳事,他对宋朝律法详细读过三遍,又读了不少经典案例的记载,自然明白官场上,尤其边关官场上有一个送命的陷阱。

    这个陷阱便是公使钱。

    宋朝对边将是刻薄寡恩,凡有些许差错必定连累一大片。

    那么对知边地的文臣呢

    看似很宽大为怀实则同样刻薄寡恩。

    许多名臣就在这个温柔陷阱上掉了链子。

    庆历五年,西军边将董士廉入朝弹劾渭州知州尹洙,理由是“将官钱数百贯挪作己用”。

    尹洙辩解说,这钱是借给部下让他们还债以及利用这笔钱办产业盈利减轻边军负担的。

    董士廉与尹洙所说的官钱,便是宋朝官员无论庙堂还是地方官员都会面对的公使钱。

    公使钱,也就是官钱,是宋朝各级官署办公的公钱,主要用途是供给官府衙门日常开支,招待过往官员以及公务人员,这制度,乃宋太祖赵匡胤所创。

    宋人王明清曾释义“太祖既废藩镇,命士人典州,天下忻便,于是置公使库,使遇过客必馆置供馈,以济其乏食。”

    这实际上是宋太祖对地方的笼络。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使钱有了比较明确的来源,一乃朝廷的拨款,名为正赐钱,一乃地方自筹,其用途也随着自筹这一范围的扩大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理由。

    自筹,一般根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斫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面包不如馒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面包不如馒头并收藏斫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