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二十一年
    腊月初十五。
    桑榆县青山镇。
    平日不繁华的街道上人头攒动,讨价还价的,高声吆喝的,打闹嬉戏的各种嘈杂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不绝于耳。
    辛苦了一年的乡民在这时候,都捏着家里攒了一年的几文钱在街上采购置办简单的年货。
    有钱的扯上三尺布,给家里的娃儿做件新衣裳。
    没钱的,扯上二尺红头绳回家哄哄小女儿。
    再不济的,称上二斤白面,到过年的时候,好歹让一家子人吃上一顿饺子应景。
    家里条件不同,过年的方式不同,但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喜悦和欢笑。
    而祝家却气氛沉闷,与外间热闹格格不入。
    偶尔还能听到一声两声女子低沉的抽泣之声。
    门上白色的楹联,显而易见才办完丧事。
    祝家的当家人祝老爹是十几天前忽然去了的,停灵九天入葬。
    祝老爹这一去,将原本殷实的家都给拖垮了,家里仅有的钱都拿出来置办了丧事,只留下这个小院子并娘儿三个。
    妻子米氏并一儿一女。儿子祝况,是个童生,今年十八,一个女儿祝英娘,今年十三。
    偏偏,在祝老爹下葬的第二日,本家的人就来闹了一场,推搡之下,将祝况给推到在地,晕厥了过去。
    眼下又是快要过年的时候,家里一点儿年货都没有也就算了,儿子还躺在炕上,这都三四天时间了,由不得米氏不哭。
    祝家族长祝福贵昂首挺胸的推门而入,陈旧的木头门发出吱呀声响,让人觉得格外沉闷。
    “小六子啊”祝福贵扬声喊着。
    小六子是按照排行喊的,本名叫做祝况,在这一辈里行六,惯常族里的人都喊小六子。
    虽然排行是小六,却是这一房唯一的男丁。
    作为唯一的男丁,祝况就成了这个家里要顶门立户的人。
    可是,祝家族中没人觉得祝况能顶起门户。
    “三叔来了”祝况的母亲米氏听到外面的声音,忙就迎了出来,语气客气,可是面上却一点笑都没有。
    对于米氏这样,祝族长显然不满意,只是淡淡的嗯了一声,连一个多余的眼神都没有给米氏。
    从祝家族人在男人尸骨未寒的时候来家里闹事,还让唯一的儿子受伤,米氏就有了心结。
    尤其是对祝福贵这个族长寒心,他虽然没有参与进来,但却是纵容的态度。
    她男人活着的时候,对待族长是真好,有什么都记得给他留一份,那时候,族长也是一口一个侄儿,比亲儿子还亲。
    可现在
    米氏难受,又能有什么办法
    虽然男人活着的时候,给儿子谋了一个衙门里书吏的差事,可儿子眼高于顶,一心要读书,口口声声说,将来出人头地,登殿阁上楼台,成为人上人。
    之前就说了,不会去衙门里当差。
    可他也不想想,这世上,哪有这么多能成为人上人的人
    大部分的人还不是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
    他们这样的人家,能有个在衙门里当差的就不容易了。
    这两日,米氏已经托了相熟的妇人收了一些衣裳来,打算洗衣裳贴补家用。
    只她一个女人,要撑起家业,却是千难万难。
    不理会米氏,祝族长已经迈着步子走到了屋里。
    “小六子,听说你病了,三爷来看看。”祝族长坐在椅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当小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沐清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沐清浅并收藏我在大明当小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