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通大和尚,神足通玄妙之极。
    佛经有云,心念行至,十方众生,所行之处,而不失于定,是为神足。
    阴世与阳世,就如世间的阴阳两面。
    阳世之外,投影在阴世,也会让阴世,生出相应之物。
    这一处废墟,就在此列之内。
    只是几头厉鬼,将这处投影之地。用法力抬升了半格,化作了一片灵境,方有了些真实的意味。
    一些地祗,如山神、土地神、城隍神,所谓的神域,大多只是这般灵境而已。
    这坍塌崩毁,来的极快。
    重重塌陷之下,大有崩灭四面八方,回归虚无阴浊之象。
    了通大和尚见此,淡定如常,只是微微向前迈出一小步。
    这一步的迈出,让这方百里方圆的阴世,同时动荡起来。
    仿佛是承受不住,这位大和尚,抬脚跺足之间的重量般。
    阴世周匝景象,似碎玻璃一般,无数碎片横飞。
    周匝景象,亦似乎逆行倒流般。
    诸般之象,在大和尚眼前,一一划过。
    然而,见此之象,大和尚脚步不停,对眼前变故,视若无睹。
    只在须臾之间,周匝又再度,方才恢复了寂静。
    几根熏的漆黑的梁柱,歪斜在地。
    了通大和尚,转动佛珠,默然打量着眼前的童稚。
    这一死人地,已然不复往日的荣光。
    就连周匝寥寥几户,都已经另寻他处,将这周围,空置起来。
    大和尚面无表情,只盘动佛珠的速度,骤然快了许多。
    “南无,阿弥陀佛”
    他轻轻念动佛号,眸光似水波一般,荡起丝丝涟漪。
    这一声佛号,本就没有带上丝毫的法力气息。
    但是这大和尚,有数十载修行。一身佛法,高妙非常,不说是登峰造极,亦近乎此界之巅。
    佛法之高,精通内、外狮子吼,可一吼镇杀内外阴魔。
    无论佛法、武学,都堪称是大慈安寺,执牛耳者。
    正是因为佛法高深,妙谛自生,了通大和尚,平时一言一行,也在不自觉中,带上几分禅意。
    荀少彧此时,身躯亦骤然僵硬。
    在这一刻,神秘石镜仿佛彻底苏醒一般,万万道霞光,在先天祖窍之内盘桓。
    七十二重宝光,自石镜之内浮出,宛如日月中央,群星璀璨。
    当然,这一异象,只是在先天祖窍之内演绎,并非是在外界显化。
    要不然,荀少彧也不会,完好的站在这里了。
    了通大和尚不会去抢夺,王七二手上的舍利子。
    可不是这位大和尚,真是慈悲为怀,不起贪嗔痴。
    同时,这大慈安寺,亦不真的只是一群,只会吃斋吃素的老实和尚,不会去干强取豪夺之事。
    这中间,只是存在着值得,与不值得的问题。
    这,需要以锦平府,大慈安寺阖寺上下百余载声誉,称量这个中的价值与分量。
    一枚佛宝舍利,在大和尚眼里,还不值得他去用大慈安寺的百年声誉,作为交换。
    而若是,这一方神妙石镜,显露了踪迹
    以这大和尚的眼力、见识,可不会就像现在这般,那么泰然安素了。
    只是先天祖窍,处于精神魂魄之中,似虚似假似幻,介乎真实与虚假之间。
    似无边广大,才能容得,这石镜诸般异象,不让异象外露,这才没让大和尚,发觉端倪。
    “小施主,”了通不紧不慢的拄着藤杖,缓步而来。
    看似不过两三丈距离,但在大和尚脚下,却仿佛一步略过。
    这大和尚,风采夺人,百衲法衣在猎猎鼓动。
    微胖的身形,却不显半分臃肿,反而有着些许的慈悲广大之意。
    荀少彧心中,警音大作。
    这是一尊大高手
    他勉强维持着,天真烂漫,道“大师,”
    了通大和尚,深深的打量了一眼,眼前的总角童子,眸光似动。
    这大和尚,一举一动浑然天成,袒胸露乳,和煦道“小施主,可是上河村人”
    了通法眼烛照,周匝十丈,都逃不过法眼如炬。
    天眼通,臻达大成,可看天地气数变迁。
    大和尚自信,这世间的魑魅魍魉,都逃不过,他的一双法眼。
    作为佛门高僧,他心通有成,就是痴儿呆傻,也能分的清善恶清浊。
    更何况,能成为高僧的,哪一位不是智绝通达之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元始诸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弃还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弃还真并收藏元始诸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