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
    上阳朝直身而立,其他僚属静然等待。
    荀少彧下車栾时,见着的就是如此一副景象。
    “恭贺主君,万胜,万胜”
    “恭贺主君,万胜,万胜”
    上阳朝率先拱手,数十、上百僚属同时伏身叩首。
    一众甲士们纷纷单膝跪地,一手杵着长弋,一手触着地面。
    荀少彧上前伸手,扶起上阳朝,随即挥手,向诸人道“诸位,毋需多礼。”
    “谢,主君”
    一众僚属纷纷起身,默然矗立一旁。
    荀少彧环视一众僚属,蹙了蹙眉,莫名笑道“看来,诸位都很清闲,不似吾想的一般,捉急于公事政务。”
    “”
    僚属们面面相觑,不知荀少彧有何用意。
    “尔等皆是官邸属从,亦是官邸六司中的骨干。如今,竟能闲至如斯,出湯邑十里之外弃公体于不顾,舍黎庶于倒悬”
    一僚属伏身,道“吾等,皆是为接迎主君之故,不曾怠慢公体。”
    “吾一搓饵大夫,何需众僚,如斯之盛,如斯之礼”
    荀少彧淡淡,道“邑不过一,地不逾千,何来的许多规矩吾以实干为先,若有干练属从,吾自不吝厚赐。”
    荀少彧突如其来的训斥,让诸多僚属心头惶惶。
    看着面露惶恐的诸人,荀少彧一甩衣袖,反身登上車栾。
    他暗暗想着“如今的湯邑,外无大患,内无小忧,正是难逢的壮大之机。亦唯有此时,才是吾对这些僚属从末,下手理顺个中关系的最佳时机。”
    这些僚属在危难之时,与荀少彧捆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击溃蛮人的过程中,一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只是现今蛮人之患已息,而僚属们自矜有功,已经有了一些不好的苗头。
    功高不赏,还不至于。
    只是,荀少彧的班底初成,仿佛就是一张白纸,可以荀少彧任由涂抹。而且荀少彧还有着绝对力量,可以把反对声一并压下去。
    上阳朝老而不死,智慧通达,须臾间明了个中微妙关系,故而神情也有了一些细微变化。
    荀少彧在踏入車栾时,淡淡说了一句“先生,可要与吾同乘一車””
    “诺”
    上阳朝躬身行礼,对于荀少彧的厚待,俨然心知肚明。
    “主君,莫非欲肃诸僚”
    这是上阳朝入車栾时,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只是,见着荀少彧面上笑而不语,上阳朝又道“欲速则不达,主君切切三思。”
    荀少彧抚掌,叹道“上阳知吾啊”
    “主君,群僚立基蔡地,何止百载其基业稳固,若再传一二十代,未尝不是一封邑大夫之基。”
    “一家一姓,与吾等而言,只若蝼蚁一般,伸手齑粉,负手灰灰。然而,一旦数十、上百家拧成一股,就非是一时可竞之功了。”
    荀少彧道“你说的这些,吾如何能不明白”
    “只是如今,时不吾与若不趁着这些大家大姓,其势尚微尚弱之时动手,怕是几载之后,就真的成了顽疾,再也不可根治。”
    “快刀斩乱麻,方是治政之要。”
    荀少彧看似容忍,实则秉性刚强,又做过一朝开国太祖,对于这些大姓大家子弟的作为,简直清的不能再清了。
    一味地怀柔,只能让人看做是懦弱,而不会让人敬畏
    车辙不断转动,上阳朝稍稍有些沉默。
    “老朽,拭目以待。”
    荀少彧道“先生暂且宽心,吾当前不会出手的毕竟湯邑初定,短时间湯邑不宜再有动荡。”
    “待诸事稳定,再动不迟。”
    上阳朝诺诺开开,筹措一番词汇,道“主君,当前诸事,其他皆是次要,还是先以百姓裹腹为重。”
    “吾大军历经连番大战,打破蛮地诸部,所耗钱粮无数,还有那两千蛮人的份额,吾湯邑能支撑下来,实属不易。如今从北地引进粮食,更是当前刻不容缓之事。”
    上阳朝颔首,道“老朽知道,”
    “不过,吾湯邑不能一直依靠北地进粮,命门不能让他人捏着。而且南地四战之地,几方虎视眈眈。”
    荀少彧道“那就开荒扩田,这一次攻掠下的蛮地,何止千百里。虽都是一些纵深不宽,土壤贫瘠的鸡肋,但若能有一两田亩成,也是莫大的收获。”
    “还有,可以考虑授田,以一家姓为基开拓,有着土地作为激赏,不愁他们不会动心。”
    “嗯就是以军工授田制,也都未尝不可。有着将士用命,万里蛮地总有几块水源的,可以一并开垦耕田。”
    荀少彧既然知道南地的缺陷,自然就要想办法弥补。
    况且此次,倘若南地有着足够的米粮,这一次所谓的动乱,对荀少彧就是清风拂面的小事,而不会似今时今日,似如临大敌一般。
    “主君,官邸到了”
    此时,诸谕行的声音,落入荀少彧耳畔。
    荀少彧起身,道“先生,咱们不妨入内一叙”
    上阳朝回道“顾所愿,不敢请尔”
    两人的这一番对话,倒是让上阳朝愈发的警惕起,荀少彧性情中的那一抹深沉内敛。
    固然上阳朝人老成精,但此时此刻,也揣摩不透荀少彧的心思。只得心怀忐忑的,进了官邸。
    毕竟,当年的荀少彧带着八百骑兵赴任时,是上阳朝这一山野遗老,率着全部的门人弟子,在衰败的城邑门前接迎。
    当时,上阳朝本人的影响,非是荀少彧这个公子,可以与之比拟的。
    那时的荀少彧,也只有重用上阳朝,利用上阳朝的声望,一步步掌握局势。这是两人的双赢,上阳朝化声望为权柄,荀少彧扎根湯邑,获得一定的声势。
    只是如今,此一时彼一时
    经过三载的精心准备,荀少彧一战定蛮种,通东、北二地,撰取了大量的人望。
    其到了完全可以,在起势之后,毫不留念的,一脚踢开上阳朝的地步。

章节目录

元始诸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弃还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弃还真并收藏元始诸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