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日,
    吕国三浦之一,泉浦掖庭,凌烟阁
    一名名臣僚大夫着朝服,手中持着一白玉勿板,徐徐踏入凌烟阁大殿。
    这些得入凌烟阁的臣僚大夫们,皆是气足神完,举手投足都气势惊人,每一步伐迈动,都携着非同一般的精神气魄。
    毕竟,有资格担任大夫名爵之人,除非是古老氏族、人王贵裔之流,至少都要有着脱胎换骨级数的修行,才有能力镇守一方,作为一方封邑大夫。
    “臣等,恭贺君上,再定社稷江山,成不世之功”
    “臣等,恭贺君上,再定社稷江山,成不世之功”
    “臣等,恭贺君上,再定社稷江山,成不世之功”
    这些臣僚大夫们,一一伏身叩首,神色中一片肃穆,其三呼之声,徐徐回荡在凌烟阁内外。
    一栋栋宫阁之间,一名名身型壮硕的大戟士矗立宫道,这些大戟士身着黑沉沉的甲胄,血红色的披风迎风招展,一张张面容冷硬的如刀削斧凿一般,为这一座森严的宫廷,再添三分的沉肃之色。
    踏踏踏
    荀少彧一身素袍,腰间玉带鸣环交响,不疾不徐的走到君位前,眸光淡然的接受着臣僚大夫们的叩拜。
    “诸卿,免礼”
    他左手扶着腰间吴刀刀柄,环佩交鸣碰撞,看着殿中诸臣,俨然已有一副强国君主之象。
    荀少彧以天人之姿,横扫数十万大军,其气魄之强悍,纵论吕国历代国君,绝对能列入前三。
    众多臣僚大夫闻言,再度叩首,道“臣等,蒙谢君恩”
    “臣等,蒙谢君恩”一声声谢恩,自凌烟阁内传出,掖庭大戟士们面色沉肃,声震掖庭内外。
    “臣,蒙谢君恩”
    闻渊明矗立众臣之首,挺拔高大的身躯,在殿中极为引人瞩目,尤其闻渊明作为太师,亲身率众臣僚向荀少彧揖礼,更是引得群臣心头震动。
    “诸位,毋需多礼。”荀少彧高坐君位,作为实质意义上的吕国执政,又携带天人威势,其威权之重几乎与当国二十载的吕文侯相若。
    吕国可谓经年大战,荀少彧一步步自尸山血海中杀出一条血路,用酷烈非常的手段,一次次证明了文侯诸子中,唯有他才适合今时今日的吕国。荀少彧身上有着其他文侯诸子,远远不及的狠辣果断,以及超乎众公子之上的魄力雄才。
    不止一次的向吕国国人证明,只有他才能让吕国再度恢复昔日的兴盛之势。
    因此,在荀少彧青杀口大胜、闻渊明西北大捷的捷报,通传吕国诸地之后。哪怕最固执的封邑大夫,也不得不放下桀骜,乖乖的俯首帖耳,任由荀少彧驱使往来。
    尤其是如今,荀少彧已然奠定了自身的君位,在无可抵挡的威权之下,众多臣僚大夫只得在这位年轻君主面前瑟瑟发抖。除了极个别的几位老臣,满殿众臣在荀少彧君威之下,谁敢有丝毫放肆。
    荀少彧的目光扫视着宫阁中的群臣,最后在闻渊明身上稍有停顿。
    他清冷的声音,回荡在宫殿内,道“太师闻渊明三战定西北,削平公子则、公子央之逆,扶保社稷存亡绝续不失,此功莫大焉”
    “此功莫大焉”宫阁中的声音,仍在不断回响着,致使众臣目光纷纷注视闻渊明这位五朝老臣,眸光中不乏艳羡。
    “且辅佐四朝,屡建功勋,百二十载呕心沥血,吾荀少彧深受大恩,吾荀氏子深受大德,可谓吾之宰父耶”
    听着荀少彧宰父之言,闻渊明蓦然下跪,手持着白玉圭,道“老臣,不敢当摄政君如此赞誉,宰父之称受之有愧”
    此刻荀少彧如日当中,不但斩杀宋国司马南公错,更是击溃数十万宋军,在吕国威望之高,让人难以置信。如今荀少彧竟然加封闻渊明为宰父,着实让闻渊明坐立不安。
    “受之有愧”
    荀少彧言辞铿锵有力,道“吾以宰父称之,乃是当之无愧。此时吕国之世,除老太师一人,何人能扶天保驾,为社稷干城”
    “唯老太师一人尔”荀少彧大袖一拂,说的斩钉截铁,带着一股让人格外信服的气魄。
    看着荀少彧一副信之重之的态度,闻渊明心头莫名一堵,对于荀少彧的心计城府,闻渊明是认识的愈发清晰彻底了。
    不久前的闻渊明,就是被荀少彧不留情面的剥夺了大半权势。以至于只能赋闲在家避祸,来躲过随后的残酷清算。
    若非西北乱局越演越烈,宋、郑两大虎狼跃跃欲试,荀少彧绝对不会让闻渊明再度掌权,更不会让闻渊明领兵出征。
    然而,如今再看荀少彧前后反复的态度,闻渊明心头冷意更甚,对于荀少彧愈发不能以等闲对待。
    这般喜怒不行于色的人物,眼中只有利益,没有其他羁绊。以这等人物成为吕国的新一代君侯,豫州其他诸侯尚且不说,只怕朝中文武有难了。
    一念至此,闻渊明神色愈发恭谨,道“老臣份内事,竟得摄政君如此封号,老臣惭愧不已。”
    此事的荀少彧,并非简简单单的一位摄政君,而是一位具备天人武力的君侯。在主世界伟力归于己身的大势下,荀少彧拥有如此战力,哪一位臣僚不噤若寒蝉。
    由此可见,宰父这一封号的分量,不是一般的沉重。
    对此,荀少彧哈哈一笑,道“老太师不愧为群臣楷模、众臣之首,言行谦逊至此,着实难得难得啊”
    他看着左右臣僚大夫,淡淡嘱咐,道“尔等,要多多学习太师的品德,有功而不自骄,此为人臣之本,此为社稷之福。”
    殿中臣僚们齐声附和,道“诺”
    此时的凌烟阁,侧立左右的臣僚大夫,可谓吕国仅存的大夫名爵者。不论封邑大夫这般的显爵,亦或是一般大夫的贵爵,只要是大夫以上的人物,俱然俯首帖耳随声附和。
    闻渊明躬身上拜,肃声道“呈禀摄政君,老臣不敢贪天之功据为己有,西北之行之所以能尽全功。全凭上清宫十位道友,以神通相助吕国,才能在如此短的时日内,接连平定两大乱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元始诸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弃还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弃还真并收藏元始诸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