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城中热闹的景象笑道“你也算尽人事,剩下的便是听天命,朕翻到觉得契丹如此强硬反倒对朕越有利。”
    蔡伯俙有些惊讶“官家这是何意”
    在他看来不是契丹人约不敢打越对大宋有利吗
    赵祯笑了笑,蔡伯俙的想法也是大宋朝臣的普遍想法“我大宋攻伐契丹,耗费国力如九牛只一毛,且有练兵之用,然契丹之抗,如豪赌,败不得,然胜又如何朕的大宋输得起”
    瞧见蔡伯俙还是懵懵懂懂的模样,赵祯无奈的说到“契丹人或许能赢一场,可难道能一直赢他们终究会输得很惨,而到时便是我大宋握有筹码,什么时候和谈他契丹人说的不算,朕说的才算”
    这下蔡伯俙恍然大悟,而边上的三才也听明白了。
    意思很简单,大宋可以和契丹一直打下去,即便期间契丹人赢了一两场也改变不了大局,只有大宋把契丹逼得无路可退之后,到时才会提出和谈,之前契丹人若是乘胜和谈根本就没有机会。
    这已经不是战争的问题,这是政治上的决策,战争中就是要为政治服务的。
    所以赵祯才如此的有恃无恐,因为他早已把契丹做进了局中,只要入局,一切都是他说的算,一切都要听他的,这场“游戏”什么时候开始是他说的算,什么时候结束也是他说的算。
    当然这一切都在大宋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否则赵祯也不会再灭了大理和党项之后才对契丹动手。
    事实上赵祯自己也知道,宋和契丹之间的差距在那里,也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逆转的,这一点是赵祯利用穿越而来的“先见之明”在作弊。
    契丹自澶渊之盟后并未把大宋作为必须灭国的敌人,甚至还在蜜月期的时候把大宋真的当成兄弟之国和贸易伙伴,而大宋也是以南北朝相称。
    汉家王朝对礼法的重视,对蛮夷的鄙夷有多厉害,可就是这样一个由契丹人组建的辽朝,却能得到汉家王朝承认,在华夏历史上有多不容易
    况且那时候的大辽昭昭如日,中天而悬,国力强盛,藐视四方,有得到大宋的承认,根本就没有把大宋的崛起和威胁放在心上。
    而在那个时候,赵祯便开始积蓄力量,以图日后大宋崛起灭国契丹做准备,可以说赵祯的目标一直很明确,灭国契丹,统治草原,永除后患
    这是两种不同的心态,在持久战开始之前没有什么显露,一直是辽人占据上风,可当真正要拼国力,拼国运的时候,契丹人猛然发现,大宋后发先至,已经有些吃力。
    燕云之战已经给契丹人提醒了,赵祯在一开始的时候甚至不愿先攻燕云,他担心让契丹人惊觉,但不取燕云对大宋的损失太大,又没有抵挡契丹人的北方屏障。
    两害相权取其轻,赵祯只能夺取燕云之后,在动手收拾西夏,以保障国力。
    但谁能想到赵祯居然在燕云成功击杀耶律宗真,这是他之前完全不敢想象的事情,不得不说这也是国运的一部分。

章节目录

宋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我欲乘风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欲乘风归并收藏宋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