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编修,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按惯例是由榜眼、探花担任。
    庶吉士散馆考核成绩优异者,也可留任翰林,授予编修或检讨。
    翰林院编修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起草诏书及机密文件,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
    沈德潜初任翰林院编修,颇有点意气风发之姿。
    正七品啊,这品秩与一县之长相当了,更何况,自己还留在了翰林院,随时都有机会再见到皇帝。
    别说是知县了,哪怕是换个知府,沈德潜也不一定会愿意去做
    忙碌了几日,沈德潜方才熟悉了编修的日常工作。
    可就在这时,他就接到了乾隆皇帝交代给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唱和hè诗。
    唱和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唱”,是指吟咏歌唱,即一个人先写了一首诗;“和”,是指声音相应,第二个人依第一个人作的诗词体裁、题材、原韵,或第一作者“唱”的思想内容,作诗词酬答。
    唱和之作,关键在于内容上要互相配合,而不能南辕北辙。
    乾隆皇帝怎么会找沈德潜唱和诗
    这就不得不说起乾隆皇帝的一大爱好了并不是下江南,而是写诗。
    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是谁
    专业写诗60余年,写了9000多首的大才子陆游
    可惜他只能排第二位,第一是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乾隆皇帝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有雄材伟略的君主,在文坛上怎能落后
    所以他卯足了劲写诗,他写诗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多”。
    据不完全统计,乾隆皇帝御制诗有40000多首要知道,清代收录的全唐诗也不过48000首,乾隆皇帝的诗不可谓不多。
    第二特点是“快”。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赵翼,就是写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那位,曾见识过乾隆皇帝“风一般的速度”上一次厕所,他就作出来了四首诗
    这可不是造谣,而是记在当时笔记里的。
    写诗就跟现在的人发朋友圈似的,一会儿一首不算,还天天刷屏
    所以,乾隆皇帝找沈德潜唱和诗,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可问题就在于,乾隆皇帝只给了一首诗,让他和九首诗
    沈德潜看了一下题目消夏十咏。
    这里面,乾隆皇帝写了第一首诗消夏十咏其一荷
    “澄思临池镜,含情对月窗。春光回洛浦,秋水忆湘江。
    爱看花无万,宁闻格有双。坐参兼倚咏,声色任摐摐。”
    沈德潜并没有因为难度太大,而心生不满,反而欣喜异常。
    他活了70岁,早就成了人精,哪里还能不知道,这可是讨好乾隆皇帝的好机会啊
    唱和诗写9首
    这算得了什么
    沈德潜早年师从叶燮学诗,曾自诩深得叶燮诗学大义,所谓“不止得皮、得骨,直已得髓”,其自负可见一斑。
    因此,唱和诗对于他来说,不过是毛毛雨。
    很快,沈德潜就写下了消夏十咏其二蝉
    “何处咽笙簧,千林曳响长。怀秋予有意,入夏尔偏忙。
    暂息缘朝雨,群兴噪夕阳。中郎精博物,琴韵识螳螂。”
    这首“和”诗,不仅在诗意上,而且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为国家修文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三闲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三闲客并收藏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