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十二月,大雪纷飞一片白。
    在这单调的素色里,嘉兴府魏塘镇的一处橡树林旁的宅院里,却隐隐地透出了一抹娇艳的梅红色来。
    熟悉这里的人自然知道,这是自号梅花道人的吴仲圭的府邸,在他家的院子里,四处都栽满了梅花树,一到寒冬腊月,梅花绽放,暗香袭人。
    只是,这梅花道人性格孤僻,一般人都进不了他家的院子,更别提温酒赏梅、吟诗作对了。
    “何处如此喧哗”
    在一处书房内,下颌留着三尺长须的吴仲圭正坐在窗下观雪赏梅,忽然听到外面一阵阵的喧闹声,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开口问道。
    “还有何处”
    吴夫人正巧端了一杯热茶过来,听到丈夫的话后,不由得掩嘴一笑,“自然是盛子昭府中又来了求画者。”
    盛懋ào,字子昭,临安人,寓居魏塘,以作画为生。盛子昭的绘画技艺秉承家学,擅长画人物、山水和花鸟,早年曾经得到过画家陈琳的指点,画山石多用披麻皴或解索皴,笔法精整,设色明丽。
    盛子昭是元代的“画工”,因技艺高超,他的作品颇合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
    但是,他的画与“元四家”的文人画明显不同,文人画是抒写胸中之逸气,而盛子昭则是一个民间画家,比较适合老百姓的欣赏。
    也正是因为此,盛子昭在民间的名声极大,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拿着重金上门来求画,迎来送往,喧闹不已。
    这让住在隔壁的吴仲圭不胜其扰,却也无可奈何。
    见自家相公皱眉不已,吴夫人忍不住窃笑“且看盛府喧如市,我家门前车马稀。”
    “这有何可羡”
    吴仲圭哑然失笑,他抬手捋了捋颌下的胡须,断言道,“二十年后不复如昔。”
    他自成年之后,便与其兄吴瑱同受业于毗陵柳天骥学习易经,自此韬光养晦,讲天人性命之学,坚持高尚志气,不与众人和同,自然不会轻易为了迎合世人而随便改变自己的画风。
    而盛懋则不然,他本是民间画家,迎合世人的喜好而作画是他的立足之本,但这种飘忽不定、随意可以改变的画风,断然不可能长久。
    “相公说得是。”
    吴夫人抿了抿嘴,脸上带了些许愁容,“可眼下开春尚早,家中米粮已是不足,该如何是好”
    “娘子何须烦恼为夫往嘉兴府等地走一趟便是了。”
    吴仲圭说罢,随即站起身来,取了一件长袍披在身上,然后又从书架上取过一个香囊大小的布袋,这布袋一拿起来,便叮当作响,里面也不知装了些什么东西。
    “娘子且看好家宅,为夫卖卜去也”
    吴仲圭回头吩咐了一声之后,便打开院门,迎着风雪大步朝远处走去。
    “哎,何至于此”
    吴夫人追到院门处时,吴仲圭已在风雪之中愈行愈远,渐渐看不清晰,她小声呢喃了一句,“也不知道吃了午饭再去。”
    她的心里还是有些怨怼情绪的。
    吴夫人虽然不懂画,但她也能看得出,自家的相公是极有才的,无论是吟诗作对,还是书法绘画,都比隔壁那盛子韶都要厉害一些,眼见着盛子韶以卖画为生,生活富足,可自家连每日过活的米粮都难以为继,她便有些忿忿不平。
    也不知自家相公到底怎么想的,家里的那么多画,几乎从来不肯拿出来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为国家修文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三闲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三闲客并收藏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