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里长, 有事”都是做了祖父母的人,加上身份相差甚大,一起说说话, 倒没有什么男女有别。

    刘里长看着比他身边花白着头发的老头子年轻许多。

    他陪笑着说道,“孟老太太, 是有事想问询一二”

    “问吧只要我知道。”

    刘里长拱拱手, 问道,“孟老太太,我想问, 是不是您或者什么人发现了什么不对劲”

    “嗯, 去年秋收之前。我回庄子来小住两晚, 消食溜弯时,遇到一位道长告诫我说, 从新年开始到八月都不会下雨 ,至于八月以后能不能下雨, 他还没有测算出来。

    我不知道老道长是否是骗人,可看老道长仙风道骨,不像是信口开河没法子,只能选择相信,多做一些准备。

    刘里长如果愿意相信, 可以让周围村子里的人多做一些准备。”

    “相信,相信。不瞒孟老太太, 我身边的这位,是十里八村最会看天的人,我三叔昨儿忽然来找我说,今年天气不对劲。想到老太太去年帮我们几个村打沈井,还有秋收后挖沟渠蓄水, 联想到一切,就忍不住想问问。”

    刘里长不知道对方说的是真是假,是不是真有那么一位道长。但他愿意相信。

    干旱可不是小事。

    每次天灾都会饿殍遍野,无数人失去家园。

    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真是干旱,那得了。

    示警示完,媛媛带着春梅离开。

    城里交好的人家也早早得到了她的示警  ,也是这番话,宫里也知道了,至于宫里那位会不会在意,她不管。

    也管不了。

    在别人还没有开始春耕春种时,媛媛这边已经全部搞完。周边的几个村子也跟着效仿,人家大户人家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

    进入五月,滴水未落。

    皇帝也知道可能是真的,忙派各位钦差大臣去查看各地的粮库,必须每袋都检查,必须有实打实的粮食装在里面,更是运往各地边关不少军粮 。说好是下半年的军粮全运过去了,别到了下半年还要,朝廷可没有了。

    这些本来就是库存在户部要发去边关的军粮,现在只是提前发过去。

    底下的人有些什么心思,皇帝大致能猜到一些。

    圣旨下到各州各府各县,蓄水,打水井,钦天监预测可能有大旱。

    为此全民动员起来,随圣旨一起颁布的命令还有,粮商不许囤积粮食,不许哄抬物价。

    在圣旨抵达前已经有皇帝暗卫摸了每一处大粮商的底细。敢哄抬粮价,就等着砍头吧。

    这一切注意都是媛媛告诉叶言庆,再有叶言庆以他个人的名义告知皇帝的。

    暗卫什么的,他不会说,只是说让皇帝派自己信任的人调查各地的大粮商。差了大粮商,控制了他们 ,那些小粮商的底细不用他们差 ,周边的大粮商都知道下面那些小粮商的底细 ,不说全知道,至少知道个大概。

    皇帝显然是采纳了叶言庆的主意。

    一下子,即便是贪官也不敢伸爪子,敢伸就要有被剁的准备。

    走过六月,走过七月,走过八月 ,来到九月,依然滴雨未落,北方大部分地方,因为提前打水井 ,还有蓄水,虽然粮食减产,可依然有收获。

    媛媛种下的一百亩土豆,一百亩红薯,已经准备要收获。

    叶言庆特意找上官请了几天的假,言明家里种植的了抗旱的农作物,准备秋收。

    他是朝廷官员,想要直接在现场主持收获,要盯着产量。

    要不然不放心。

    他还说邀请了安惠公主的驸马肃国公,世子,工部尚书,国子监祭酒何大人,礼部侍郎,以及外祖,舅父孟子健户部侍郎,他们也参加。

    翰林院掌院石大人,多问了几句,知道可能是高产的抗旱的粗粮。石大人眼珠子转动,然后拉着叶言庆进了宫,一一禀报给了皇帝。

    皇帝一听也大感兴趣,御驾亲往。翌日一早,几位大人赶往叶府郊区的庄子上,他们刚到不久,皇帝一身便服带着侍卫,太监到了。

    叶家庄子的田地,不全是佃给附近的村民种。自己留了一百亩水田,还有三百亩旱地。

    去年还买了几百亩水田,几百亩旱地。这次收获的土豆,红薯,因为是掐着时间种植的,成熟的时间是一致的。

    还种植了几百亩的棉花。

    今年北方基本没有人种棉花,明年要是继续干旱,棉花的价格肯定大涨。

    抓住机会种了。

    “微臣拜见皇上。”叶家庄子上的大厅里,一群人忙下跪。

    皇帝忙说,“平身,在外面都不用拘礼,今日私下不如唤朕一声黄大人。”

    “是。”

    大家从善如流。

    一群人每人在叶家庄子上喝了一碗小米粥,来的人都还吃了一片西瓜。九月还有西瓜,只有叶家了。

    大家不想说什么,嫉妒的面目全非,孟氏妹妹也太会享受了。

    今年因为干旱的原因 ,并没有培育多少冰霄花,也没有对外卖,送进宫三十盆,关系好的几府,送了一些,没有卖一盆其余的全部留着为来年做准备。

    站在地头,周围还放了几盆冰霄花,一群人看着下面的人收土豆,收红薯。

    人手多,集中各收了十亩。几位公公一直监督着,不许搞鬼,虚报。

    “大老爷 ,快瞧瞧,每一株挖起来都是碗口大。”一位庄子上的下人,兴奋的大喊。

    手上拎了两株,高高的举起。

    下面一连串的全都是碗口大的土豆,那人高兴的哈哈大笑。农民看见粮食丰收 ,顾不上什么失礼不失礼。

    任何人都比不上粮食来的实在。

    种下去的土豆全是变异过后的土豆,碗口大,种在普通的土地里,已经变小了不少。

    土豆这边嚷嚷完,红薯那边也嚷嚷起来,哼,我们这边更大。

    一群人都看着,啧啧称奇,好大一个个。

    各位大人与皇帝们在地头站了半个时辰,转回庄子上 ,都留了自家的人,在地里帮忙,或者说监督皇帝的人。

    庄子上,特意从邹放府里调来了几位邹放亲自过的厨子做今日的午膳,还有准备了糖水,冰好的银耳莲子羹等。

    一群人坐在大厅里 ,周围摆放着冰霄花,哪怕敞开着大门,也是凉丝丝的。

    大家喝着糖水,吃着西瓜,好不惬意。

    皇帝都觉得叶府的人都好享受,不是奢华,是知道怎么让自己过的好。种植几茬西瓜 ,到九月还有西瓜解暑。

    今年的九月依然还有高温。这是往年所没有的。

    皇帝边吃吃西瓜,边忧心忡忡。明年还不知道是风调雨顺,或者是依然干旱。

    一直到午膳之后,各十亩地全收完。

    简单掰下一些上面的土块,过秤,一斤十六两十亩地,红薯一万一千百斤,土豆一万斤。

    所有人沸腾了 ,代表什么,不言而喻。

    当天,皇帝就激动的拍着叶言庆 ,叶言辉还有叶家其余俩兄弟说,“朕要重赏你们叶家。”

    土豆,红薯要收走大半,在场的几家,也要一些做种子。

    叶言辉全程跟着庄户们,记录下种植方法,生长期间的每一点都记录下来。

    媛媛为原主的亲生儿子着想,给了他们机会。对庶子也不差,给了他们见皇帝的机会,也给他们划拉机会。

    但他们都要继续学习,考功名,要不然现在做官,不划算,到死也就是一个五品,六品。

    第二天早朝时,皇帝让内侍抬着几筐红薯,土豆进大殿。

    一番训斥众大臣,天天就知道争些鸡毛蒜皮的事,也不知道做实事,瞧瞧人家叶家,干了一些什么。

    还让昨儿给他们做饭的厨子,拿红薯,土豆做了烤红薯烤土豆,煮红薯,煮土豆,各种煎炒炖煮,做红薯粉土豆粉是来不及。

    当天,上朝的官员们肚子吃的饱饱的。

    皇帝也吃的津津有味。

    他还蛮喜欢吃烤红薯,香喷喷,味道香甜糯。

    下午,叶府接到圣旨,叶言庆被封侯,就凭叶家发现两种抗旱的高产粮食封个国公也可以。

    皇帝特意下旨,三代不降。就是三代内,都是侯府不降爵。

    不是世袭罔替,但也不错了。

    就是叶言庆也得了一个世袭的虚职,可以留给子孙后代。

    另外两位庶子虽然没有得到奖励,但被皇帝特意夸赞了一句。算是在皇帝那挂了名,以后要是高中进士,派官时会容易些。

    叶府一下子成了京城新贵,成为侯爷的叶言庆依然在翰林院任职。依然勤勤恳恳做事,与同僚们相处还是如以前一样。

    同僚们为此对叶言庆赞不绝口。

    能如此淡然处之的可不多,换成是别人,估计早就翘尾巴了。

    叶府的崛起,不少老牌勋贵都感受到了威胁。

    花厅里,家里的孙子孙女辈,集聚请安。如今叶家二代,全都知道自家的掌舵人有多厉害,每一步都算到了会是什么结果。

    孩子们给老太太教养,绝对不担心以后。

    老太太怎么安排孩子们学习,四子不说半个不字。

    对于明年要参加科举的三位儿子,媛媛托人找来最近二十年历年的各种考题卷子给三兄弟刷卷,刷完一些,就知道自己的薄弱点在哪儿,然后主攻薄弱点。

    对于孩子们,却不适合现在这么做,他们主要是打基础,基础要扎牢实,别的都是空谈。

    与孩子们喝完下午茶 ,哄走他们。

    迫不及待的赶走屋子里的人,打开系统面板

    宿主孟媛媛许媛媛

    积分三万

    奖励庄子附近的一座山头地契已存放至书桌上,衙门主办人记忆已篡改,银子九万两,粮食一百吨,各种书院所需的书籍各一本,用来建书院。还有名满天下的九位大儒已接受邀请。

    商城商城治鸡瘟大全,生态种植技术,养鱼大全,养鸡大全,养猪大全,植物嫁接技术,青灰砖瓦烧制技术。

    媛媛想骂人,怎么不建好再交给自己,还得自己建。

    对着天空比比手指,最后还是黯然放下。

    建吧。系统给的地契,银子,粮食,都无法贪污,除非到时候实在是没有用完。

    进书房找到书桌上的地契收好。

    这很重要。

    “建书院,母亲,这这这,怎么想着建书院”老二诧异的问。

    “没想什么,就是想建。我还想建俩座书院,一座男子书院一座是女子书院,不只是教圣贤书还教诸子百家,教各种值得教的。老二,我希望你好好学习明年给为娘考一个前三甲回来。

    也学你父一样,成为探花郎。你兄长有了爵位,你就得书院,也不影响你做官。书院是叶家的退路,以后做不做官,有书院在,叶家就是书香世家,叶家人就不会过得差。 ”

    “母亲,我明白了。谢谢母亲事事为我们着想。”

    兄弟俩站起来,给媛媛深深的鞠一躬。

    压压手,示意兄弟俩坐下,“记住了,只要老三老四不搞一些危害你们的小动作,你们能帮的就多帮一些。”

    “记住了,母亲。”

    “老二,别有压力。还有时间。”

    “嗯。”

    老二最近常跑国子监祭酒何蒙大人府上,没少请教。

    学问大有长进,他也知道了自己的短板在哪儿,全力攻。

    媛媛已经顾不上他们,置办不少产业 ,还要建书院,建一座能传承千年的书院。

    一座山头不够,她还掏银钱买下奖励的山头隔壁的一座大山头。一座山头一座书院,男女书院肯定要分开。

    有些规矩她也不想装大尾巴狼去做什么先驱去改变。男女有别也蛮好。其实太开放也不见得一定是什么好事。

    不管哪中都有弊病。

    四年的时间,在建书院的时光中一闪而逝。

    四年的时间,叶家变化蛮大,三子都先后高中进士,老二如媛媛所愿被点为探花郎。

    老三老四都是二甲进士,老三老四,无法进翰林院,外派去了外地为官。

    在他们走之前,叶家分了小家,给老三老四分了产业。超乎两人的想象,在衙门也过了户,备了案。

    但没有宣扬,等外派回来了依然住在侯府,依然是一家人。

    至少在外人看来就是这样。

    书院建立,请来了大儒坐镇,不需要媛媛管理,只需要定期的查查账。

    前期能保本就行,至于盈利她太在意。书院至少十年内都很难盈利。

    原主心愿完成,媛媛扳倒了钱峰 ,也振兴了叶家。

    在穿越来的第二十个年头,送走了父母以后 ,她散尽精气神,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第十年到时候,邹放吴佳他们就进了空间,赚来的银子换成黄金,珠宝首饰,绫罗绸缎搬进了空间。

    产业全留给了叶家。

    大姐的悔悟

    “二哥,房子不是你一个人的,是全家的,凭什么你一个人独吞。”

    “是呀,二哥,你是爸妈的儿子,我也是,房子也有我的一份。我也不多要,咱三兄弟平分。”

    “凭什么,你们三个是儿子,我也是闺女,也是爸妈的孩子。我也得得一份。”

    屋内四对夫妻,争争吵吵,其中有一对一直没有说话,他们私下悄悄咬了会儿耳朵,然后起身走到一间卧室前,敲门没有反应,推开门进去,床上躺着一人,眉头紧皱。似乎很不舒服。

    “老公,怎么办,大姐还没醒,是不是生了重病,咱要不要送大姐去医院”

    中年女人担忧的望着床上的女人,还伸手在女人的额头上摸摸,不烫,没发热。

    一样焦虑的中年男人忙问,“怎么样,没事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家别墅能穿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传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传山并收藏我家别墅能穿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