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驾驶座上的言辞低头系着安全带, “有什么问题吗。”
    别人既然问起,她只能说他是她的哥哥。
    难不成是雇主
    在她看来,哥哥已经算他们两个人之间较为亲密的关系了。
    时参没看她, 语气毫无波澜,平静地回“当然有问题。”
    “你不喜欢吗。”
    “嗯。”
    “那你希望我怎么回答。”言辞依然是百依百顺的讨好态度,“总不能说是男朋友吧。”
    后几个字,带着少女的俏皮和调侃。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无形之中让人对这句话上心。
    时参没说话, 看她一眼, 发动车子。
    这话题并没有因为车子的启动而终止。
    言辞早就收回视线, 并没有看前面的男同学, 但他们的车却避开男同学要走的路线, 选择绕时间的路走, 红灯较多,对时参这样没什么耐性的人来说,完全不像他作风。
    他之前就不喜欢她和同学走得太近。
    不仅仅是男同学。
    女同学也一样。
    可能这就是病人的思想, 总觉得她在外面容易被欺负或者遭到不测。
    殊不知在学校里被欺负的人并不是言辞。
    更不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不知过了多久,言辞才听到他终于说出沉淀已久的话。
    “别和他来往。”
    她望向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对这个看似建议实则命令的话,难免觉着好笑,碍于时玉龄的要求,便乖乖巧巧地答应下来。
    “好。”
    其实,想来往都没可能,反正毕业了,除去一些聚餐和回校的活动, 她和以前的同学都不会再见面。
    不知道他有什么可叮嘱的。
    晚上。
    难得地, 言辞和他们一起用餐。
    饭桌上, 时玉龄对言辞温柔友好,时不时给她夹菜,又让佣人送来她爱喝的粥汤。
    这些年来,时玉龄给言辞留下的印象,一如既往,表面雍容华贵,但背地里,又确实是个心机城府极深的主母,老公主外,她主内,时宅上下内外井井有条,所有人都听她的。
    这样的人,想拿捏一个小姑娘,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
    和她没有利益冲突,言辞一直都规规矩矩的,谢过夫人后,小口舀着粥。
    她的口味一直偏向于中式,喜碳水面食,吃相也从一开始的笨拙变得文雅起来,坐在她对面的时参,眼前的餐具几乎没怎么动过,视线落在她碗里。
    见此,时玉龄亲自盛一碗粥,置放在他面前。
    他看了眼,没有动,淡淡道“我不喜欢。”
    “你一直看她吃。”时玉龄微笑,“我还以为你也喜欢呢。”
    盛出来的这碗,时玉龄没让它空着,放到自己面前,轻轻拂了拂上方的热气,笑道“要是喜欢就敞开了吃,这样的粥,厨房多的是。”
    不过是一碗口吻偏淡也不够浓稠细致的赤豆粥,被赋予这么多的寓意和暗示。
    从第一句就听出话中话的言辞心里冷笑,表面上不作风雨,喝粥的动作放慢,时不时抿唇,看上去容易满足又享受。
    这样一来,她好像是个置身事外的人。
    不知情不明白,无辜单纯。
    这顿饭,也就看起来温馨。
    各有各的算盘。
    林荫小道,晚风微凉,修剪得当的树枝轻轻摇曳。
    言辞跟在后面走。
    低头,目光顺着前方的人,去踩地上的影子。
    走得太快,追不到,踩得太慢,也追不到。
    根本原因还是她没跟得上前方人的脚步。
    来来回回,反反复复试了很多次。
    她总算踩着了。
    正要洋洋得意,却见前面的人已经停下来。
    影子也停下来。
    因此,才让她如此轻而易举地够得着。
    言辞不无意外地把他看着,迎着光的面庞,微微上扬,那双眼睛尤其黑,又如琉璃一般的透亮清澈,不染半分尘埃似的。
    普普通通一姑娘,有时候带着玩闹的童心。
    于她两米的地方,时参长身玉立,神色难测,嗓音也难以探究出什么来,“你不在意吗。”
    “在意什么”
    “我母亲说的话。”
    “我不知道啊。”她摸了摸鼻尖,笑得人畜无害,“她有说什么吗。”
    把她比作粥,告诫大儿子,这样毫无味道甚至大众化的粥简单易做,哪哪都有,并不是什么稀缺玩意,要是想的话,放开玩便是。
    言辞懂的。
    她小时候就能辨认出时玉龄挑眉头不高兴的原因是因为她们早上穿的衣服颜色有所相似,身为高门注目的时玉龄如果不是为了维持形象,是不会让一个毛丫头和自己的衣服撞颜色的。
    懂又不代表什么。
    不过是几句不中听的话,对她的未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的。
    甚至还可以笑得一无所知。
    时参盯着她面上真切的笑,看了两秒,说“昭昭。”
    她唇际略显僵硬,耐心等着后续。
    他却没有继续往下说。
    “什么事”言辞问道。
    为什么突然这样叫她的小名
    一个一开始因为她自卑而不肯说从而产生误会的小名。
    时参停顿许久,仍然没接着,很明显的岔开原本的思路,问道“你大学报的哪儿”
    “还没决定。”
    “打算去哪。”
    “哪里都行。”
    除了桐城。
    她不想留在前二十年里给自己带来悲哀命运的故乡了。
    夜里,言辞做了个梦。
    梦到那个破旧的厂房,和小男孩。
    这是一直以来多次侵袭她大脑的梦,多次重复,在记忆里不断地重放,以至于过去这么久,所有的画面都清晰地记着。
    仔细算起来,只有那一次,她对他是真心的。
    真心地想要救他脱离苦海。
    离开家太久,她都快忘记自己本名是招娣。
    快忘记自己一直以来都是自私自利的人。
    有环境因素影响,也可能是她本身,从小到大,不论什么事都先为自己考虑,把利益放在前面。
    就算每次拿着编织袋去集市卖,所得的钱,确实被迫交给母亲,但她自己也有留一部分。
    邻居眼里,她确实尽心尽力地照顾弟妹,然而没人的时候,她不会独自忍下弟妹给她造成的伤痛,他们把她当玩具一样殴打,她会以牙还牙,在他们必经之路放置羁绊物让他们摔得门牙都没了。
    她是个小气、内心阴暗的人,所以,那次在厂房,她自己都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去救那个小男孩。
    因为抢走本该属于他的馒头吗。
    因为他生得好看吗。
    她当时生出一种阴险的念头。
    有钱又怎么样,还不是和她一样被拐卖,被送到新的环境,没准还没她过得好。
    这种优越感并没有延续太久,她发现那个小男孩对生的渴求并不大。
    这一点,也是在她来时家后更加肯定的。
    时参既然那么聪明,完全可以想办法逃出去的,压根不需要她帮忙。
    只不过当时的他因为生病,小小年纪便佛系地过活,并没把自己的安危放在眼里。
    被她救走,是机缘巧合的。
    言辞不止一次听时玉龄在其他贵妇面前谈及旧事,以一种十分自豪的口吻说“我们家时参小时候就聪明,被拐卖后想方设法地逃出去,救出不少小孩,还帮警察破了案。”
    时玉龄自认为自己最了解大儿子,实际上,可能连皮毛都没有。
    迷迷糊糊被梦境困扰许久,醒来时听见外面喧闹的动静,隔着墙,不算大,然而没一声都让人外地担忧。
    言辞对他发病的时间已经有了数。
    多半是情绪受到波及。
    她来不及多想,草草收拾衣物过去。
    时参的卧室,早就因为担心他会伤着自己,家具少之又少,更没有锐器,连顶上的灯都套着柔软的罩,但他发起疯来,依然浑身上下都充斥着危险。
    走廊上,保姆们心急如焚。
    “这下怎么办才好。”
    “告诉夫人了吗要不要送去医院。”
    “还是找绳子把他绑起来吧。”
    老保姆们在时家多年,面对突发的情况,依然没有处理的办法,要么让人把他绑起来,要么叫医生来打镇定剂。
    据说,大少爷这样发病,类似于癔症,是因为大脑里出现极大的幻觉,幻想自己处于一种困兽的状态,想要拼命挣脱出牢笼才如此发疯垫款。
    房间里能砸能拿起来的东西几乎都经他的手。
    没发病一次,都要毁掉卧室里六七位数的东西。
    混乱之中,言辞走进去了。
    现在这个房间就像是一个斗兽场,脱了缰的危险随时随刻都有可能朝她扑面而至,她却并没有害怕,径直走过去,勇敢得连后面的保姆都不由得尖叫。
    “言辞你这是干嘛”
    外面声音刚落,言辞已经被男人的手臂挥落在地。
    即使地毯再柔软她也摔得不轻,胳膊和膝盖重重地磕碰上去。
    她什么都没来得及说什么都没来得及做,身子已经把他弄得青青紫紫。
    就像一只没有任何挣扎能力的小猫,最终蜷缩在墙角,在她面前的,是单手握着椅柄的时参。
    他眼底一片猩红,没有任何的意识。
    言辞知道。
    他是把她当做曾经在沈家欺负过他的人。
    他们一定用东西砸过他。
    虽然年幼,但一旦记在脑子里,却可以经年不灭。
    她坐在地上,后背抵着墙,面对那把随时都可能砸向自己脑袋的椅子,异常地冷静,“大少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小绿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王三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三九并收藏小绿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