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熙帝将四皇子从长青殿里赶了出去,就连太上皇都知道了,特将徒睿岚叫到了清晏殿里看了一回,见他脸上老大一块儿乌青,很是心疼。打发走了孙子,又把儿子叫到了跟前,问他,“从前我可是这样教导你们兄弟的”
    隆熙帝笑着分辩,“阿岚那小子,实在是口无遮拦,儿子这才给他点教训,叫他知道什么是谨言慎行。”
    “我看孩子好得很”太上皇哼了一声。
    隆熙帝笑而不语,又与太上皇说了几句话后提起,“正有事要与父皇商量。”
    “哦”
    “儿臣欲使人巡边。”
    太上皇略沉吟,“巡边”
    隆熙帝笑道“是。自泰祖皇帝起,历来便有兵部巡边之例。如今南有蛮越,北有北戎,更有海外茜香国女王狼子野心。不若使人巡边,已堪军备。”
    太上皇点了点头,“正该如此。你心下可有人选”
    “历来巡边之臣,均是自兵部尚书和两位侍郎中遴选。只是如今兵部这三位,年纪都已不小。巡边一场,便只算功夫,至少也要两三年。”
    “这倒是。六部天官,着实都不年轻了。”太上皇感慨一回,才看隆熙帝,“看这样子,你心中有了人选”
    隆熙帝笑,“父皇英明。依您看来,王子腾如何”
    “王子腾他若出京巡边,京营交给哪个”
    京营便是禁军,担戍卫京畿重职,兼管皇宫护卫。京营节度使一职,非皇帝心腹不能任。
    在王子腾之前,两任京营节度使都是出自荣国府贾家。
    听太上皇问起,隆熙帝笑道,“父皇心中可有人选”
    太上皇摇手笑道,“朝中的事,你决定吧。”
    “父皇掌眼,儿臣心中才有底。”
    隆熙帝这句话,显然很让太上皇受用。略一沉吟,太上皇建议,“忠靖侯史鼎,忠心可嘉。”
    史鼎出身四大家族的史家,史家一门两侯,说起来似是不如一门双公的贾家,但宁荣两府如今早不复曾经辉煌,贾赦贾珍,一个一等将军,一个三等将军,都是虚爵,不领实职。与世袭罔替的保龄侯,真正靠军功封爵的忠靖侯相比,不说云泥之别,也不远也。
    “论能为,史鼎亦不输王子腾。”隆熙帝顺势应下,又捡了几件朝中人事与太上皇讨教了一回,最后便道,“另有户部尚书秦远上书乞骸骨。”
    秦远也是三朝老臣了,几十年兢兢业业,倒也君臣相得。听闻他致仕,太上皇颇为感慨,“算一算,秦远今年也有七十出头了吧”
    “是。”
    “户部左侍郎吴天佑,倒也勤谨。”太上皇说完,紧接着便摇头,否定了吴天佑,“不过,吴天佑虽精细,为人却油滑了些,难当一部要职。”
    隆熙帝附和,“儿臣也是这样想的。父皇看,林海如何”
    “林海啊”
    “正是。算下来,他掌江南盐政也有三年了,也到了召他回京的时候。”
    太上皇眯着眼睛,视线落在清晏殿外,良久方才说道,“林海确是个人才。当年盐民生乱,也还多亏了他平息。他在江南这几年,盐税这块儿,一年比一年丰润。他回京来,入主户部,想来也能服众。更何况,他为国丈,长守江南,也不像个样子。”
    “如此,儿臣便下旨令他回京。另外,林海若卸任,遣何人往江南主持盐政,也还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红楼之黛玉为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青梅如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梅如豆并收藏红楼之黛玉为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