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12章 (2/2)
就被白眼狼一家给弄丢了。
县城那边李四离开,柳树屯这边苏老太家,也把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人给请到了家里。
王富贵之前领着村里人上山打猎,在山上整整转悠了两天,确认近期不会有大型动物下山,才带着猎物回村。他们村在山上打到的猎物,历来都是谁打到的归谁,所以也没在村里分。
回到村里后别人可以休息,他作为村长却每天都在忙。就在刚刚,他还领着几个人把村里仓库整理出来,看庄稼的长势,秋收也就在这两天了,得把准备工作做到前头。
听说苏老太要分家,村长王富贵和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们都有点不大敢相信。
苏老太年纪轻轻就守了寡,为了把两个儿子拉扯大,这些年除了种地,就连搬砖、扛麻袋、卖血都没少干过。现在好不容易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出息了,才刚松快没两年,今天竟然要闹分家难道是俩儿子不孝顺
几个被邀请的人都把手头上的事放到一边,往老苏家这边来。大家距离都不算远,进门的时候也都是前后脚。
村长王富贵年轻走得快,最先来到老苏家门口。站在那跟后面过来的长辈们先打个招呼,看见院子里老苏家的人神态平和,想着也许不像他想的那么严重,先在心里悄悄松了口气。
九叔爷虽说是村里岁数最大的长辈,可他身体好,走起路来一点也不输于年轻的大小伙子,刚一进门就狠狠的瞪了几个小辈一眼,“苏家媳妇,跟我说说你们为啥闹分家,是不是这两个小兔崽子要当白眼狼了”
别看九叔爷是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子,那可是从小在土匪窝子里长大的。
咳咳,柳树屯有六成村民都是逃荒过来的外来户,其中也包括苏老太一家。
剩下那四成村民祖辈全是一个土匪窝的,封建王朝覆灭后,都下山成家立业当了普通老百姓。解放前白天当良民,夜黑风高的时候则偷偷的给鬼子使绊子,碰见吃不上饭的可怜人,就接到村里帮忙落户。
像九叔爷这样的老人,别看平时不管事,可作为当年外来户的救命恩人之一,只要一句话,全村谁敢不听话,家里的长辈就能把他们揍的皮开肉绽。就连王富贵这个村长,也是通过长辈们的考验后才当上的。
就算是苏满仓和苏满粮这样即将离开村子的人,被九叔爷瞪一眼后,也都老实的跟木头桩子似的。
抛开对方是村里的定海神针不说,单单镇上、县里和省城,只要九叔爷几个长辈放话说对谁不喜,那在外人的心目中必定会成为黑心肝的白眼狼。
“九叔爷、小爷爷您们先进屋里来坐。”花生、瓜子都是提前摆在炕桌上的,茶水有两个儿媳妇去倒,苏老太把几位长辈让到炕沿上坐好,自己搬个板凳坐在下首,“老爷子您别生气,分家跟几个孩子没啥关系,是我一个人提出来的。”
听说不是孩子不孝顺,几位老爷子又变回平时不爱管事的佛系。九叔爷索性放下长辈派头,笑眯眯的认错,“惭愧惭愧,都是我这糟老头子不好,事儿没问清楚就不分青红皂白的乱扣帽子。老头子我跟你们认个错,满仓、满粮你们都别往心里去。”
见老爷子脸色缓和下来,苏家兄弟俩紧绷的心也放松下来。
“九太爷您没说错,都是我这当小辈的做的不好,要不我妈也不能一门心思想分家。”想起自家妈分家是被自己给拖累的,苏满仓的眼眶子又有点发红。
苏满粮在外人面前一贯憨厚又踏实,“太爷爷您说的对,是我这个当儿子的不孝顺,我以后一定改。”
两个孩子还是当初那个质朴的好孩子,几位长辈在心里暗暗点头。
小爷爷和善的看向苏老太,“苏家媳妇,这俩孩子看着还不错,那你咋想起来要分家的”
苏老太坐在下首凳子上毕恭毕敬,“小爷爷,其实家产我昨天白天就已经全分完了,这次请几位过来也算顺便做个见证。打今个起,我不需要他们养老,他们也别过来打扰我,我做这个决定都是有原因的。”
“小辈们都出去不许偷听,我有话要私下跟长辈们和村长说。”
县城那边李四离开,柳树屯这边苏老太家,也把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人给请到了家里。
王富贵之前领着村里人上山打猎,在山上整整转悠了两天,确认近期不会有大型动物下山,才带着猎物回村。他们村在山上打到的猎物,历来都是谁打到的归谁,所以也没在村里分。
回到村里后别人可以休息,他作为村长却每天都在忙。就在刚刚,他还领着几个人把村里仓库整理出来,看庄稼的长势,秋收也就在这两天了,得把准备工作做到前头。
听说苏老太要分家,村长王富贵和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辈们都有点不大敢相信。
苏老太年纪轻轻就守了寡,为了把两个儿子拉扯大,这些年除了种地,就连搬砖、扛麻袋、卖血都没少干过。现在好不容易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出息了,才刚松快没两年,今天竟然要闹分家难道是俩儿子不孝顺
几个被邀请的人都把手头上的事放到一边,往老苏家这边来。大家距离都不算远,进门的时候也都是前后脚。
村长王富贵年轻走得快,最先来到老苏家门口。站在那跟后面过来的长辈们先打个招呼,看见院子里老苏家的人神态平和,想着也许不像他想的那么严重,先在心里悄悄松了口气。
九叔爷虽说是村里岁数最大的长辈,可他身体好,走起路来一点也不输于年轻的大小伙子,刚一进门就狠狠的瞪了几个小辈一眼,“苏家媳妇,跟我说说你们为啥闹分家,是不是这两个小兔崽子要当白眼狼了”
别看九叔爷是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子,那可是从小在土匪窝子里长大的。
咳咳,柳树屯有六成村民都是逃荒过来的外来户,其中也包括苏老太一家。
剩下那四成村民祖辈全是一个土匪窝的,封建王朝覆灭后,都下山成家立业当了普通老百姓。解放前白天当良民,夜黑风高的时候则偷偷的给鬼子使绊子,碰见吃不上饭的可怜人,就接到村里帮忙落户。
像九叔爷这样的老人,别看平时不管事,可作为当年外来户的救命恩人之一,只要一句话,全村谁敢不听话,家里的长辈就能把他们揍的皮开肉绽。就连王富贵这个村长,也是通过长辈们的考验后才当上的。
就算是苏满仓和苏满粮这样即将离开村子的人,被九叔爷瞪一眼后,也都老实的跟木头桩子似的。
抛开对方是村里的定海神针不说,单单镇上、县里和省城,只要九叔爷几个长辈放话说对谁不喜,那在外人的心目中必定会成为黑心肝的白眼狼。
“九叔爷、小爷爷您们先进屋里来坐。”花生、瓜子都是提前摆在炕桌上的,茶水有两个儿媳妇去倒,苏老太把几位长辈让到炕沿上坐好,自己搬个板凳坐在下首,“老爷子您别生气,分家跟几个孩子没啥关系,是我一个人提出来的。”
听说不是孩子不孝顺,几位老爷子又变回平时不爱管事的佛系。九叔爷索性放下长辈派头,笑眯眯的认错,“惭愧惭愧,都是我这糟老头子不好,事儿没问清楚就不分青红皂白的乱扣帽子。老头子我跟你们认个错,满仓、满粮你们都别往心里去。”
见老爷子脸色缓和下来,苏家兄弟俩紧绷的心也放松下来。
“九太爷您没说错,都是我这当小辈的做的不好,要不我妈也不能一门心思想分家。”想起自家妈分家是被自己给拖累的,苏满仓的眼眶子又有点发红。
苏满粮在外人面前一贯憨厚又踏实,“太爷爷您说的对,是我这个当儿子的不孝顺,我以后一定改。”
两个孩子还是当初那个质朴的好孩子,几位长辈在心里暗暗点头。
小爷爷和善的看向苏老太,“苏家媳妇,这俩孩子看着还不错,那你咋想起来要分家的”
苏老太坐在下首凳子上毕恭毕敬,“小爷爷,其实家产我昨天白天就已经全分完了,这次请几位过来也算顺便做个见证。打今个起,我不需要他们养老,他们也别过来打扰我,我做这个决定都是有原因的。”
“小辈们都出去不许偷听,我有话要私下跟长辈们和村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