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了似的。
    那些去河边洗衣服、簸箕的夫郎、娘子,每每经过他家门口,都要盯着杨歆瞧,眼神里包含了各种含义,同情的、鄙夷、幸灾乐祸
    杨歆自觉心理十分强大,但也被看得有些不爽。
    摘了七八个蜜桃放在篮子里,翻身跳下桃树,准备回家时,突然听到有人在叫自己,好像是杨恭宪的声音。
    转头看去,那小子正从石子路上拐了出来,后面还跟着一个穿着鸦青色绸衫的年轻书生,个子跟杨恭宪差不多,有一米八左右,长相英俊,气质温和,脸上总是带着若有似无的笑意。
    杨歆是认识他的,上一届院试第二名陶大禹,因着杨恭宪的关系,还打过两次招呼。
    “这么早就下学了”杨歆看着还高的日头,问。
    “恩,今天夫子心情不好,提前下了堂。”
    杨恭宪没说夫子为何心情不好,只从书袋里取了一本薄册子,跟杨歆炫
    耀“哥,你看陶大哥帮我们带的最新一期士子杂志上面记录了端华公子在京城荷花宴上作的诗还有端华公子以上一届殿试为题,写的一篇策论”
    杨歆“”
    杨恭宪一副迷弟的样子让杨歆有些无语,他那穿越同乡实在是太牛逼了,没比自己大多少,就已经混成了大魏文人圈顶流,粉丝遍布大江南北。
    “这期刊很不好买吧真是麻烦陶公子了”
    杨歆替杨恭宪道谢,顺便提醒那臭小子,别光顾着追星了,你的客人还在这里呢
    “不麻烦,还得多谢子敏他们,让我赚了七、八两银子呢。”陶大禹跟杨歆挤了挤眼睛,语气有些夸张地开着玩笑。
    杨歆被他一副赚了大钱的样子逗乐了,陶大禹家是开书坊的,其实并不缺帮林氏族学里的学生带书的那点银子。
    这人就是这样,即便是不说话的时候,脸上也带笑意,为人十分幽默风趣,跟谁都合得来,听杨恭宪说,他在林氏族学里人缘非常好,似乎没人不喜欢他呢。
    杨恭宪并没有因为自己花了银子,便觉得理所当然,毕竟书坊的期刊是限量的,若是没有陶大哥帮忙,他们还真不一定买得到,早就被县城里的小哥儿、娘子抢完了。
    杨歆有一点说错了,端华公子可不仅仅是文人圈里的顶流
    陶大禹之所以在这里,也是杨恭宪为了感谢他,死皮赖脸地邀请来的,说是要请他品尝湖景蜜路,还要将自己珍藏的端华公子诗文集送给他。
    杨歆虽然觉得自家弟弟有些冒失,但还是帮着他招待了客人,陶大禹告辞离开时,还找了一个更大一些的竹篮,挑着个子大的蜜桃摘了一篮子给他带走。
    为此,陶大禹还跟杨歆玩笑“啧啧,我卖给你弟弟的这一册期刊,可真是赚大了这样的买主不多呢,得好好把握住,多从子鱼这里套些好东西才成。”
    杨歆笑着回他“呵呵,那期刊一年没几期,陶公子怕也是卖不上几回的。”
    送陶大禹上了白篷航船离开后,杨歆才后脑勺拍了弟弟一巴掌,教训“你缺心眼呀送人家蜜桃就算了,送文集做什么”
    杨恭宪不解“文集怎么了”
    杨歆一脸无可救药“上一次童生试,陶公子县试、府试、院试都是第二名,你知道的吧”
    杨恭宪“知道啊。”
    杨歆问“那县试、府试、院试第一名是谁呢”
    杨恭宪一脸崇拜“端华公子啊”
    “”
    这孩子,没救了千年老二,可能是第一的粉丝么
    既生瑜何生亮,陶大禹估计憋屈着呢结果你还送人家一本第一名写的文集。
    坐着航船回五仪县城的陶大禹吃着剥了皮蜜桃,沾了汁水的手指翻了两页文集,顺手就扔进篮子里,然后继续听着上河村的乘客,声音不大不小地谈论杨家小哥儿因为报名参军被退婚的事情。
    陶大禹第一次见杨歆并不是因为杨恭宪引见,而是在林庄的集市上。
    如艳阳一般的绝色小哥儿,摆着山鸡、野兔子叫卖,引得林氏族学甲班里的一群小子,趴在墙头处偷瞧。
    陶大禹被林景升几个拉着,一起过去装模作样地询价,然后又捧场般一人买了一些野味。
    他买了两只野兔,都是一箭毙命,箭矢从眼睛直接射入脑袋。
    陶大禹脸上依旧带着笑意,只是这笑似乎和往日不同一些,,那明朗的小哥儿,果然如我当初猜想的那般,走了武职呢。

章节目录

穿成被掉包的侯府小哥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螺髻山下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螺髻山下客并收藏穿成被掉包的侯府小哥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