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肆、丁望死了。这消息很快传遍了城内, 韩生逃过了一劫,只是伤了一条腿,也算给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落定最后的尘埃。
但在刘丁两家发丧前, 庄家先出了殡。
“月娘,”庄海坐在墓碑前, 慢慢点燃香烛, “我拿了他们的命,给你做祭奠。没有人知道你的事情,你还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
新落下的石碑左右翻出新鲜的土痕,衬得远处秋草凄凄, 庄海沉默了许久, 再开口时嗓子已经哑了“你可以合眼了。”
他突然再也说不下去, 把头低埋到胸口“你怎么就怎么就没想开呢”
秋风拂过野草,融了一声压抑的呜咽。
透明的少女站在庄海身侧, 伸出手掌却只能徒劳地穿过他的肩膀。
哥哥
许久之后, 庄海重新抬起头,面上神色坚毅决绝。
他向城内走去。他压着月娘的棺椁一直没有发丧,为的就是复仇。
现在他已经杀了刘肆和丁望,他们尸体上有着弩箭的痕迹,更何况还有韩生在,这件事是瞒不住的。他在祈求吴侯帮助自己复仇时, 就去买了那把弩, 作为二手准备。刘肆和丁望死了, 但他们是死在吴侯手中还是死在他手中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人间的律法管不到神明, 但却可以管到他。
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庄海回到家中, 白纸灯笼在风里飘飘摇摇, 他坐到椅子上,慢慢吐出一口气,闭上了眼睛。
哥哥
“哥哥”
庄海睁开眼睛,只看见门口站着一个熟悉地窈窕身影,正背对着他。
“月娘”庄海笑着起身走过去,全然不记得月娘已经死了,“站那儿做什么快进屋呀”
月娘却没有转过来,她仍站在那里“哥哥不要担心。”
“我担心什么”庄海拉她转过来,“怎么一直背对着人今天的妆画花了”
月娘顺着他的力道转过来,露出一张笑意盈盈地美人面。
庄海被唬了一跳,转而又笑“你怎么把绣活儿盖脸上了”
那张美人面虽然目光柔软唇畔含笑,却动也不动,细看分明是张绣出来的美人面。
庄海伸手就要摘,却被月娘按住了“哥哥,那几个人的事情,不要担心,吴侯给接过去了,没有人会知道是你做的。”
“哪几个人什么事”庄海皱起眉,突然起了不好的预感,“月娘,你怎么了让我看看你”
月娘按在美人面上的手颤了颤,慢慢移开“哥哥你看见的,是什么样子”、
庄海揭开那张绣活,瞧见月娘温婉的脸上皱出似悲似忧的神情,松了口气,笑道“你看你,这不好好的吗吓唬我干嘛”
月娘却一下子哭了。
庄海手忙脚乱“怎么了谁欺负你了别哭啊”
月娘泪眼朦胧地望着他“我我要走了。我现在在吴侯那里,过得很好,你不要忧虑。”
“别”庄海伸手要去抓她,但月娘已经向后退去,飘飘忽忽就不见了踪影。
庄海胸中一痛,豁然睁开眼睛,他还坐在椅子上,门口空无一人,只有白纸灯笼,在秋风里有一下没一下地打晃儿。
他按着胸口,嘴唇抖了两下。是梦吗
可是直到第二天,柳江成和朱康宁拉着他一起吃锅子时,都没有人找上门来。店里热气蒸腾,人们在讨论着最新的热闹,虽然刘丁两家人请来了兴丰观的道士,但还是没能保住两人的命,而唯一一个幸存下来的韩生,对这一切都闭口不言。
人们对此带着点理所当然的态度,那可是吴侯啊兴丰观又怎么样附近这些个地方,哪里有他们吴侯辖下的日子过得舒坦吴侯都定下的事情,谁能给改得了
门口小二仍在笑眯眯地分着糖炒栗子,一颗颗滚烫软糯,塞在怀里烫得心头熨帖,除去一身秋意寒凉。
庄海抬脚走向旁边卖栗子的于老汉。
“你做什么”朱康宁问道。
庄海摆了摆手“我去拜拜吴侯。”
长风远来,遥落边郊。
这里已是出了吴侯所庇护的几座城镇范畴,来到了兴丰观所庇护之地的边境。
站在这交界处,倒更看出了两边的差异。
同样是煞气笼罩,兴丰观辖下的煞气是弥散的,这些是因大劫运转,众生惶惶悲苦而生的煞气,浸得每一个生灵骨冷心乱,唯有一处清气昂扬。而在吴侯辖域内,那些煞气是凝练的。它们被以偏门邪法炼化,并堂而皇之笼罩在整个辖域之上,如一只凶威赫赫的恶兽,而在它所盘踞的地方,再没有其他的恶气敢于侵蚀。
吴侯与兴丰观的所行,谈不得善恶对错,只是两种不同的选择罢了。吴侯有心庇护,兴丰观独善其身,后者对辖域下的救护,只限在不影响自身的情况内,大约就像人间劳力,拿多少钱出多少力,多出的一点,算作悲心。至于更多的恶事,大劫之中自身难保,自扫门前雪吧。
漓池落现身形,从吴侯辖域上空收回目光,转而落到另一方的清气之上。那是兴丰观的气息。
前来与吴侯了断因果的共有三人,一个年岁久长几百年前曾与吴侯相战过的老道,一个前世被吴侯所杀转世重投的小道童,但漓池所感兴趣的,却是最后一个年轻道士。他是这三个人里,唯一一个年纪真正与外貌相符的人。
这个年轻道士才修行没多久,但他的诏令却可以对吴侯造成麻烦。这不是他有多么天纵奇才的缘故,而是他身上的那一缕王气。他身上有着梁国王室的血脉。
虽说人间律法管不到修行者,但作为庇护一地的神明,难免要与此地的百姓产生联系,这便会与凡人的君主产生因果,身带王气者的诏令,自然也就会对此地神明产生一定的影响,若是神明受用了此地香火,那影响便会更大几分。
便如两千多年前卢国国主针对淮水神君,只是淮水神君为天地之神,他不受香火,亦不庇护众生,故而卢国国主的诏令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影响罢了。
眼下三人已经回到了兴丰观中,小道童面色不愉,老道看不出喜怒,只对气息尚有不匀的年轻道士说道“长寿,你先回去休息吧。”
长寿。这是他的名字,却不是道号,凡间多有如此取名的,长寿、药师、去病、弃疾,便是祝愿让自家孩子能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只在一个略热闹些的街道上,不加姓氏大声唤一句“长寿”,说不定便会有四五个回头看来的。
漓池目光遥落,这个年轻道士还没有道号,只名长寿,却没有姓氏。更准确地来说,他的姓氏被遮掩了。
在他身上,落有一道兴丰观的清气,这道清气并不起眼,每一个兴丰观中人身上都或多或少会有些清气,这是他们的共运。但长寿身上的这道清气却并不像表面上那样简单,它不光掩去了他的姓氏,还掩去了他身上的大半王气,只残余显露出来些许,像是梁王早不知多少辈前分出来的远亲一样。
可漓池看得分明,那样的王气,恐怕至少是此代梁王两代以内的血亲。不过,长寿却似乎对此全然不知,漓池顺着他身上的因果线看去,那因果线的尽头通往梁国王都,也被王都中更加浩大的王气遮掩得一片模糊。
漓池抬起手指在空中一拨,天地为琴,因果如弦。
拨过之后,他却并未再化风而起,而是站在道路中,向着前方缓步慢行,似是等着什么。
郊野之上,一条小路长长蜿蜒,连通了两座城镇,也连通了吴侯与兴丰观辖域的边界。
哒哒牛蹄声起,一辆牛车在郊野路上行驶,往兴丰观所辖的兴丰城行去。
驾车的是个干瘦的老汉,皮肤粗糙乌黑,握着鞭子的手粗糙结实,遍布老茧与刀疤,高扬着催牛快行。
后面坐着两个孩子,一个大约十四五岁的男孩,生得浓眉大眼结实有力,另一个是脸颊消瘦的小姑娘,脸色蜡黄神色恹恹,瞧着一副病弱模样。两个孩子都裹着厚夹袄,目光定定地落在车上或路上,并不去看道路两旁。
此时已是深秋,道路左右的树林却仍带绿意,在地上投出深重的影,让人看不清深处的模样。黄昏时浑浊的光又把这些影子拉长,慢慢向中间的道路淹去。
若仔细去看阴影下的树林边缘,就能看见星星点点的白,那是散落的骨头,些许随风飘摇的脏灰色东西,则是残破的衣衫。
这世道,饿死的人不少,却是喂饱了林中的野狗。这些野狗尝到了人的滋味,就再难忘记了,开始的时候,它们还记得畏惧,见有人倒在路边,无论有没有气息,就拖进林子里大嚼,再后来吃多了这些饱含怨气与不甘的人肉,这些野狗的眼睛就一点一点变成了猩红色,胆子也越发大了起来,见到路上单独行走的行人,也敢扑上来撕咬。
此时已近日暮,道路上再没有别人,只有牛车行驶的声音。
林边忽地响起“呱呱”两声鸦叫,男孩神智一散,下意识就要顺着声音看去。他旁边的小姑娘突然剧烈地咳了起来,咳嗽声又把男孩的神智唤了回来,他慌忙拍抚着小姑娘的背,又伸手从怀里掏药“妹子,你怎么样”
小姑娘咳了一会儿,慢慢平息下来,推开他拿药的手,摇头道“没事儿,我就冲了一下,缓缓就好了。这药不好采,省着些吧。”
赶车的老汉绷着脸,沉声道“今天回来的晚了些,正赶上日夜交替的时候,别往两旁看,大锣,看好你妹子。”
“哎,爹”大锣忙应了一声,从大腿下掏出一柄小刀握着。这小刀还套在牛皮鞘里,大锣却慢慢定下心来,另一手牵着小姑娘,任由两旁鸦声再起,都没有再偏过目光。
天长日久,这片林中惨死的人太多,已经逐渐变成了鬼魅横行之地。人们为防野狗,走这条道都是聚在一起的,但后来却开始有鬼魅把人勾到林中,所以再走这条道,就没有人敢往两旁看了。
老汉赶着牛车,也一言不发地只盯着前面的道路,催牛快行,一定要在日落之前找到下一个落脚处。
但
“吁吁”
牛车突然停下。
老汉手按在怀里,警惕地看着前面。
前方道路中央,正站着一个衣袍暗青背负琴囊的青年,瞧见他们后,正迈步走了过来。
老汉的手从怀里,握着一柄雕刻刀“站住”
漓池脚步一定,笑道“老丈莫要紧张,我只是个游人,路过此地,想要搭个车。”
老汉盯着他瞧了半晌,手指在雕刻刀的锋刃旁来回磨了几把,才沉着声音道“过来吧。”
漓池笑道“多谢了。”
两个孩子不敢看道路两侧,只在他走过来时才紧盯着打量了起来,老汉却是一直紧盯着他,见他安稳坐在牛车最后的位置,没有靠近两个孩子,才把手中的雕刻刀重新揣进怀里,扭头重新赶起了车。
两个孩子之前是盯着道路和车,此时有了新鲜可看,不由一起盯起了漓池,瞧他身上看不出料子的暗青衣袍和横在膝上的琴囊,虽然警惕,却也难免好奇。
漓池对他们笑了笑,大锣不由下意识回了个笑脸,小姑娘却是疲惫不堪地样子,看了一会儿后就闭上眼睛休息,一只手紧紧抓着哥哥。
牛车走得又稳又快,天却是越来越暗,两侧的树林里又响起了鸦鸣,那声音越来越密,扰乱心神。
小姑娘的脸色又白了起来,她现在好像连咳也咳不出来的,只是呼吸急促,另一只手已经掐进男孩的肉里。大锣却没有在意这点疼痛,他甚至在努力感受这点疼痛,好让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被鸦鸣引走。
“嘚嘚”老汉在空中甩响一个又一个鞭花,催着牛快迈蹄子。
林间的阴影已经越拉越长,几乎掩了半个路面。鸦鸣中逐渐掺杂着野狗的嚎叫声响起,又有幽咽的风声在林间传来,像是呜呜的哀哭。
大锣的脸也白了,瞳孔有些涣散,却不敢闭上眼睛,一直盯着漓池。
拉车的老牛躁动不安,带得车身也晃动起来。
“咤”老汉突然从胸中吐出一声暴喝,亮得像凭空炸出一道雷响。
林子里的乱声一下被压了下去,道路上瞬间静了不少,但林荫之下亮起一双双或油绿或猩红的眼睛。
大锣被车晃得身体一歪,眼睛里扫过旁边,冷不丁看见几双鬼火似的眼睛,一股寒意窜到顶上“有、有”
“哥别看”小姑娘紧紧掐着他的手,指甲盖在他手上扣出好几个半圆印子。
大锣回了回神,才慢慢吐出一口气,定下心来。他再看向漓池,又觉出怪异来,无论是刚才林子里的乱声,还是刚才他爹的一声暴喝,都没让这个半路拦道要搭车的青年有半分变化。他就那么安安稳稳地坐在车尾,连晃都没打上一个。
他心中一闪念,突然大声问道“你坐了我们的车,就是要和我们一起平平安安到地方对不对”
“大锣”老汉大声喝止道,但是已经晚了,大锣的话已经问出口了。
他沉默半晌,在牛车哒哒的蹄响中长长吐出一口气,手又摸到了怀里,问道“现在问了就问了罢,也好,老头子也想问问这位半道搭车的客人,我们这一路,能不能平平安安走过去”
漓池似是被他们问怔了一下,突然笑了起来“当然,这一路必然会平平安安的走过去”
他话音一落,老汉似是精神一震,大声应道“好”挥起鞭子,催着牛车继续向前路跑去。
在暮色最后的光亮里,道路上的阴影越来越长,林子下面似乎又开始骚动。漓池打开琴囊,手指一拂,琴音泛起,散入四周,将欲躁动的林中霎时又平静了下来。
脸色蜡黄的小姑娘舒了口气,睁开眼睛,悄悄打量起漓池来。
在琴音的护持下,牛车紧赶慢赶,终于在林子拉长的影子攀到牛车前到了一处落脚地。那是一处建在路边的小庙,上面写着“万应公庙”四个大字。
今晚看样子就要暂时寄住在这里了,老汉和大锣都还好,小姑娘的脸色却又有点发白。
万应公庙,祭祀的并不是正统神明,而是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这是一座阴庙。他们今天是赶不到城门了,虽然在阴庙落脚也不好,但总比留在外面要强。鬼嘛,就是死了的人,心性和人也没什么差别,有好有赖。但这些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是因为活人的善念而得了这一座能受供养的庙宇,对活人还是有着些许善念的。
他们取了行李,走进庙里,漓池悠悠然跟在后头也走了进去。
先进去的老汉已经回过身,双目炯炯地盯着漓池“我们把你搭到地方了,也请让我们在此安安稳稳地借住一晚。”
此话刚落,却见这位背琴的搭车客人大笑起来,小姑娘拉着老汉的衣角,小声说道“爹,这位客人不是有应公。”
所谓有应公,便是对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的别称。
老汉呆了呆“啊”
漓池笑了半晌“老丈,你莫不是以为我是那倒霉死
但在刘丁两家发丧前, 庄家先出了殡。
“月娘,”庄海坐在墓碑前, 慢慢点燃香烛, “我拿了他们的命,给你做祭奠。没有人知道你的事情,你还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
新落下的石碑左右翻出新鲜的土痕,衬得远处秋草凄凄, 庄海沉默了许久, 再开口时嗓子已经哑了“你可以合眼了。”
他突然再也说不下去, 把头低埋到胸口“你怎么就怎么就没想开呢”
秋风拂过野草,融了一声压抑的呜咽。
透明的少女站在庄海身侧, 伸出手掌却只能徒劳地穿过他的肩膀。
哥哥
许久之后, 庄海重新抬起头,面上神色坚毅决绝。
他向城内走去。他压着月娘的棺椁一直没有发丧,为的就是复仇。
现在他已经杀了刘肆和丁望,他们尸体上有着弩箭的痕迹,更何况还有韩生在,这件事是瞒不住的。他在祈求吴侯帮助自己复仇时, 就去买了那把弩, 作为二手准备。刘肆和丁望死了, 但他们是死在吴侯手中还是死在他手中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人间的律法管不到神明, 但却可以管到他。
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庄海回到家中, 白纸灯笼在风里飘飘摇摇, 他坐到椅子上,慢慢吐出一口气,闭上了眼睛。
哥哥
“哥哥”
庄海睁开眼睛,只看见门口站着一个熟悉地窈窕身影,正背对着他。
“月娘”庄海笑着起身走过去,全然不记得月娘已经死了,“站那儿做什么快进屋呀”
月娘却没有转过来,她仍站在那里“哥哥不要担心。”
“我担心什么”庄海拉她转过来,“怎么一直背对着人今天的妆画花了”
月娘顺着他的力道转过来,露出一张笑意盈盈地美人面。
庄海被唬了一跳,转而又笑“你怎么把绣活儿盖脸上了”
那张美人面虽然目光柔软唇畔含笑,却动也不动,细看分明是张绣出来的美人面。
庄海伸手就要摘,却被月娘按住了“哥哥,那几个人的事情,不要担心,吴侯给接过去了,没有人会知道是你做的。”
“哪几个人什么事”庄海皱起眉,突然起了不好的预感,“月娘,你怎么了让我看看你”
月娘按在美人面上的手颤了颤,慢慢移开“哥哥你看见的,是什么样子”、
庄海揭开那张绣活,瞧见月娘温婉的脸上皱出似悲似忧的神情,松了口气,笑道“你看你,这不好好的吗吓唬我干嘛”
月娘却一下子哭了。
庄海手忙脚乱“怎么了谁欺负你了别哭啊”
月娘泪眼朦胧地望着他“我我要走了。我现在在吴侯那里,过得很好,你不要忧虑。”
“别”庄海伸手要去抓她,但月娘已经向后退去,飘飘忽忽就不见了踪影。
庄海胸中一痛,豁然睁开眼睛,他还坐在椅子上,门口空无一人,只有白纸灯笼,在秋风里有一下没一下地打晃儿。
他按着胸口,嘴唇抖了两下。是梦吗
可是直到第二天,柳江成和朱康宁拉着他一起吃锅子时,都没有人找上门来。店里热气蒸腾,人们在讨论着最新的热闹,虽然刘丁两家人请来了兴丰观的道士,但还是没能保住两人的命,而唯一一个幸存下来的韩生,对这一切都闭口不言。
人们对此带着点理所当然的态度,那可是吴侯啊兴丰观又怎么样附近这些个地方,哪里有他们吴侯辖下的日子过得舒坦吴侯都定下的事情,谁能给改得了
门口小二仍在笑眯眯地分着糖炒栗子,一颗颗滚烫软糯,塞在怀里烫得心头熨帖,除去一身秋意寒凉。
庄海抬脚走向旁边卖栗子的于老汉。
“你做什么”朱康宁问道。
庄海摆了摆手“我去拜拜吴侯。”
长风远来,遥落边郊。
这里已是出了吴侯所庇护的几座城镇范畴,来到了兴丰观所庇护之地的边境。
站在这交界处,倒更看出了两边的差异。
同样是煞气笼罩,兴丰观辖下的煞气是弥散的,这些是因大劫运转,众生惶惶悲苦而生的煞气,浸得每一个生灵骨冷心乱,唯有一处清气昂扬。而在吴侯辖域内,那些煞气是凝练的。它们被以偏门邪法炼化,并堂而皇之笼罩在整个辖域之上,如一只凶威赫赫的恶兽,而在它所盘踞的地方,再没有其他的恶气敢于侵蚀。
吴侯与兴丰观的所行,谈不得善恶对错,只是两种不同的选择罢了。吴侯有心庇护,兴丰观独善其身,后者对辖域下的救护,只限在不影响自身的情况内,大约就像人间劳力,拿多少钱出多少力,多出的一点,算作悲心。至于更多的恶事,大劫之中自身难保,自扫门前雪吧。
漓池落现身形,从吴侯辖域上空收回目光,转而落到另一方的清气之上。那是兴丰观的气息。
前来与吴侯了断因果的共有三人,一个年岁久长几百年前曾与吴侯相战过的老道,一个前世被吴侯所杀转世重投的小道童,但漓池所感兴趣的,却是最后一个年轻道士。他是这三个人里,唯一一个年纪真正与外貌相符的人。
这个年轻道士才修行没多久,但他的诏令却可以对吴侯造成麻烦。这不是他有多么天纵奇才的缘故,而是他身上的那一缕王气。他身上有着梁国王室的血脉。
虽说人间律法管不到修行者,但作为庇护一地的神明,难免要与此地的百姓产生联系,这便会与凡人的君主产生因果,身带王气者的诏令,自然也就会对此地神明产生一定的影响,若是神明受用了此地香火,那影响便会更大几分。
便如两千多年前卢国国主针对淮水神君,只是淮水神君为天地之神,他不受香火,亦不庇护众生,故而卢国国主的诏令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影响罢了。
眼下三人已经回到了兴丰观中,小道童面色不愉,老道看不出喜怒,只对气息尚有不匀的年轻道士说道“长寿,你先回去休息吧。”
长寿。这是他的名字,却不是道号,凡间多有如此取名的,长寿、药师、去病、弃疾,便是祝愿让自家孩子能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只在一个略热闹些的街道上,不加姓氏大声唤一句“长寿”,说不定便会有四五个回头看来的。
漓池目光遥落,这个年轻道士还没有道号,只名长寿,却没有姓氏。更准确地来说,他的姓氏被遮掩了。
在他身上,落有一道兴丰观的清气,这道清气并不起眼,每一个兴丰观中人身上都或多或少会有些清气,这是他们的共运。但长寿身上的这道清气却并不像表面上那样简单,它不光掩去了他的姓氏,还掩去了他身上的大半王气,只残余显露出来些许,像是梁王早不知多少辈前分出来的远亲一样。
可漓池看得分明,那样的王气,恐怕至少是此代梁王两代以内的血亲。不过,长寿却似乎对此全然不知,漓池顺着他身上的因果线看去,那因果线的尽头通往梁国王都,也被王都中更加浩大的王气遮掩得一片模糊。
漓池抬起手指在空中一拨,天地为琴,因果如弦。
拨过之后,他却并未再化风而起,而是站在道路中,向着前方缓步慢行,似是等着什么。
郊野之上,一条小路长长蜿蜒,连通了两座城镇,也连通了吴侯与兴丰观辖域的边界。
哒哒牛蹄声起,一辆牛车在郊野路上行驶,往兴丰观所辖的兴丰城行去。
驾车的是个干瘦的老汉,皮肤粗糙乌黑,握着鞭子的手粗糙结实,遍布老茧与刀疤,高扬着催牛快行。
后面坐着两个孩子,一个大约十四五岁的男孩,生得浓眉大眼结实有力,另一个是脸颊消瘦的小姑娘,脸色蜡黄神色恹恹,瞧着一副病弱模样。两个孩子都裹着厚夹袄,目光定定地落在车上或路上,并不去看道路两旁。
此时已是深秋,道路左右的树林却仍带绿意,在地上投出深重的影,让人看不清深处的模样。黄昏时浑浊的光又把这些影子拉长,慢慢向中间的道路淹去。
若仔细去看阴影下的树林边缘,就能看见星星点点的白,那是散落的骨头,些许随风飘摇的脏灰色东西,则是残破的衣衫。
这世道,饿死的人不少,却是喂饱了林中的野狗。这些野狗尝到了人的滋味,就再难忘记了,开始的时候,它们还记得畏惧,见有人倒在路边,无论有没有气息,就拖进林子里大嚼,再后来吃多了这些饱含怨气与不甘的人肉,这些野狗的眼睛就一点一点变成了猩红色,胆子也越发大了起来,见到路上单独行走的行人,也敢扑上来撕咬。
此时已近日暮,道路上再没有别人,只有牛车行驶的声音。
林边忽地响起“呱呱”两声鸦叫,男孩神智一散,下意识就要顺着声音看去。他旁边的小姑娘突然剧烈地咳了起来,咳嗽声又把男孩的神智唤了回来,他慌忙拍抚着小姑娘的背,又伸手从怀里掏药“妹子,你怎么样”
小姑娘咳了一会儿,慢慢平息下来,推开他拿药的手,摇头道“没事儿,我就冲了一下,缓缓就好了。这药不好采,省着些吧。”
赶车的老汉绷着脸,沉声道“今天回来的晚了些,正赶上日夜交替的时候,别往两旁看,大锣,看好你妹子。”
“哎,爹”大锣忙应了一声,从大腿下掏出一柄小刀握着。这小刀还套在牛皮鞘里,大锣却慢慢定下心来,另一手牵着小姑娘,任由两旁鸦声再起,都没有再偏过目光。
天长日久,这片林中惨死的人太多,已经逐渐变成了鬼魅横行之地。人们为防野狗,走这条道都是聚在一起的,但后来却开始有鬼魅把人勾到林中,所以再走这条道,就没有人敢往两旁看了。
老汉赶着牛车,也一言不发地只盯着前面的道路,催牛快行,一定要在日落之前找到下一个落脚处。
但
“吁吁”
牛车突然停下。
老汉手按在怀里,警惕地看着前面。
前方道路中央,正站着一个衣袍暗青背负琴囊的青年,瞧见他们后,正迈步走了过来。
老汉的手从怀里,握着一柄雕刻刀“站住”
漓池脚步一定,笑道“老丈莫要紧张,我只是个游人,路过此地,想要搭个车。”
老汉盯着他瞧了半晌,手指在雕刻刀的锋刃旁来回磨了几把,才沉着声音道“过来吧。”
漓池笑道“多谢了。”
两个孩子不敢看道路两侧,只在他走过来时才紧盯着打量了起来,老汉却是一直紧盯着他,见他安稳坐在牛车最后的位置,没有靠近两个孩子,才把手中的雕刻刀重新揣进怀里,扭头重新赶起了车。
两个孩子之前是盯着道路和车,此时有了新鲜可看,不由一起盯起了漓池,瞧他身上看不出料子的暗青衣袍和横在膝上的琴囊,虽然警惕,却也难免好奇。
漓池对他们笑了笑,大锣不由下意识回了个笑脸,小姑娘却是疲惫不堪地样子,看了一会儿后就闭上眼睛休息,一只手紧紧抓着哥哥。
牛车走得又稳又快,天却是越来越暗,两侧的树林里又响起了鸦鸣,那声音越来越密,扰乱心神。
小姑娘的脸色又白了起来,她现在好像连咳也咳不出来的,只是呼吸急促,另一只手已经掐进男孩的肉里。大锣却没有在意这点疼痛,他甚至在努力感受这点疼痛,好让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被鸦鸣引走。
“嘚嘚”老汉在空中甩响一个又一个鞭花,催着牛快迈蹄子。
林间的阴影已经越拉越长,几乎掩了半个路面。鸦鸣中逐渐掺杂着野狗的嚎叫声响起,又有幽咽的风声在林间传来,像是呜呜的哀哭。
大锣的脸也白了,瞳孔有些涣散,却不敢闭上眼睛,一直盯着漓池。
拉车的老牛躁动不安,带得车身也晃动起来。
“咤”老汉突然从胸中吐出一声暴喝,亮得像凭空炸出一道雷响。
林子里的乱声一下被压了下去,道路上瞬间静了不少,但林荫之下亮起一双双或油绿或猩红的眼睛。
大锣被车晃得身体一歪,眼睛里扫过旁边,冷不丁看见几双鬼火似的眼睛,一股寒意窜到顶上“有、有”
“哥别看”小姑娘紧紧掐着他的手,指甲盖在他手上扣出好几个半圆印子。
大锣回了回神,才慢慢吐出一口气,定下心来。他再看向漓池,又觉出怪异来,无论是刚才林子里的乱声,还是刚才他爹的一声暴喝,都没让这个半路拦道要搭车的青年有半分变化。他就那么安安稳稳地坐在车尾,连晃都没打上一个。
他心中一闪念,突然大声问道“你坐了我们的车,就是要和我们一起平平安安到地方对不对”
“大锣”老汉大声喝止道,但是已经晚了,大锣的话已经问出口了。
他沉默半晌,在牛车哒哒的蹄响中长长吐出一口气,手又摸到了怀里,问道“现在问了就问了罢,也好,老头子也想问问这位半道搭车的客人,我们这一路,能不能平平安安走过去”
漓池似是被他们问怔了一下,突然笑了起来“当然,这一路必然会平平安安的走过去”
他话音一落,老汉似是精神一震,大声应道“好”挥起鞭子,催着牛车继续向前路跑去。
在暮色最后的光亮里,道路上的阴影越来越长,林子下面似乎又开始骚动。漓池打开琴囊,手指一拂,琴音泛起,散入四周,将欲躁动的林中霎时又平静了下来。
脸色蜡黄的小姑娘舒了口气,睁开眼睛,悄悄打量起漓池来。
在琴音的护持下,牛车紧赶慢赶,终于在林子拉长的影子攀到牛车前到了一处落脚地。那是一处建在路边的小庙,上面写着“万应公庙”四个大字。
今晚看样子就要暂时寄住在这里了,老汉和大锣都还好,小姑娘的脸色却又有点发白。
万应公庙,祭祀的并不是正统神明,而是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这是一座阴庙。他们今天是赶不到城门了,虽然在阴庙落脚也不好,但总比留在外面要强。鬼嘛,就是死了的人,心性和人也没什么差别,有好有赖。但这些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是因为活人的善念而得了这一座能受供养的庙宇,对活人还是有着些许善念的。
他们取了行李,走进庙里,漓池悠悠然跟在后头也走了进去。
先进去的老汉已经回过身,双目炯炯地盯着漓池“我们把你搭到地方了,也请让我们在此安安稳稳地借住一晚。”
此话刚落,却见这位背琴的搭车客人大笑起来,小姑娘拉着老汉的衣角,小声说道“爹,这位客人不是有应公。”
所谓有应公,便是对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的别称。
老汉呆了呆“啊”
漓池笑了半晌“老丈,你莫不是以为我是那倒霉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