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谢执&白月·番外 (2/2)
谢执忧郁地站在窗后,看着百里府的家丁将她带走,揪紧的心终于松了些。
可是也只松了一息,便又揪了起来,她在外面冻了这么久,本就娇弱,前几日又没有进食,身子怕是扛不住的
人走了,谢执的心仿佛也跟着空了。
百里月回到府里后,果然大病了一场,发起了骇人的高烧。
百里斋十分忧心,亲自守在她病榻前照顾她。
发着高烧的病中,百里月换着谢执的名字,眼泪忍不住地从她眼角流出来,将发丝和枕巾全都侵湿了。
百里斋听着女儿痴痴的呼唤,低叹一声“傻女儿啊。”
半月后,百里月的病终于好了,不过人也瘦了一大圈,脸色苍白,眼眶陷进去,双眸也没有曾经灵动的神采了。
她正在坐在床边,怔怔地看着窗外发呆,一句话也不说。
谁来她也不理。
百里斋怕她又做傻事,过后的日子都有意识顺着她,或许是出于老父亲愧疚的心理,比以前更宠爱她了。
病好后的百里月,口中再没提过谢执二字,她也再没有偷偷出门去找他。
按理说,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百里斋应该很欣慰,可是他看着女儿失去神采的眼神,却觉得十分痛心。
有那么一两个瞬间,他会觉得,自己这么棒打鸳鸯,是不是做错了。
可是一想到长痛不如短痛,他又觉得,自己有必要在她陷得更深之前,将她掰回来。
而谢家那小子结局如何,就得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人或许都是在一夜之间长大的。
这句话适应于任何经历感情波折的年轻女孩。
百里月每每回想谢执隔着门窗的那一句句冷漠的不要再见面了,就觉得整颗心疼得要窒息。
她看着手中的两枚一模一样的玉佩。
这玉佩,是当年娘亲还在世时,和谢家定亲,打的一对如意同心玉佩,她一枚,谢执一枚。
如今这枚玉佩被他还回来,都在她这里。
百里月看着这一对同心玉佩,心中只觉得无比锐痛。
她将玉佩收起来,放进了箱笼的最下面角落,再也不打算拿出来了。
此后的日子里,谢执这个名字,便成了她的禁忌,她不提,身边的丫鬟下人自然也不敢提,百里斋更是不会再她面前提及。
这个人,就仿佛一夜之间从她的世界里清除了。
百里斋也没有再强迫她和冯家议亲,只说,等她心情好些了,过个一两年再说,反正她现在才十六,十七八岁议亲也不迟。
百里月自然是不愿意再和旁人议亲的,既然百里斋主动这样表示了,她没有什么意见,日子就这样顺其自然的往下走了。
只是百里郡毕竟只是个县城,地方不大,百里月去街上时,偶尔也会有一些关于那个人的消息飘进她的耳朵。
听说,他辞去了童学私塾的课业,再也没来过城中私塾。
又听说,他买了个书童,跟在身边帮他打理琐碎事宜。
百里月听了,没什么表情。
就如同听到一个陌生人的事情,引不起她的任何情绪变化。
贴身丫鬟在听到那些关于谢家公子的消息时在,总是会第一时间去看自家小姐的反应。
然而叫她意外的是,小姐的表情淡淡的,就仿佛不认识这个人一般,无动于衷得太过异常。
小姐心里一定很痛苦吧,曾经那么喜欢谢家少郎,有情人却不能在一起,还要日日在老爷面前装出一副已经放下的样子。
小丫鬟都未小姐感到难过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
百里月再次听到有关谢执的消息,是京中传来消息,今年腊月刚好是圣上万寿街,秋闱提前两个月开始,全国各地的秀才便要提前三个月进京准备了。
百里郡地方小,今年拢共就谢家少郎这一个要进京赶考的秀才,消息一出,街头巷尾都在谈论此事。
这个消息,就仿佛往百里月沉寂许久的心投了一粒石子,夜晚入睡时,她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他就要进京赶考了,他还会回来吗
第二天丫鬟进房来给小姐伺候梳洗,毫不意外地发现,小姐的枕巾又被哭湿了一大片。
丫鬟默默低叹一口气,她家小姐呀,这两年装得真是好辛苦,白天神色平静该做什么做什么,到了晚上,便一个人偷偷躲在被子里哭。
“小姐,擦擦脸吧,您眼睛肿成这样,待会儿被老爷看到了。”
百里月抿了抿唇,面无表情接过毛巾。
各地方的赶考考生都要由地方官员盖了通行证才可启程进京,日后在进城,也是凭借这个考生通行证在京中的考子驿馆下榻。
谢执进京,这考生通行证的章,自然是要由郡长百里斋给他盖。
百里斋知道这一年多谢执信守承诺,再也没有私下和自己女儿私会过,还算满意他的表现,又看过他的文章,写得确实字字珠玑满腹经纶,看来当日他放下的豪言也确实不算吹嘘。
但愿他高中后,还能记得自己两年前的所求。
如果他一朝高中,进入京城那贵不可及的权利漩涡,便看不上百里郡这小地方出身的姑娘,他和月儿的事,就此了断也不甚可惜。
百里斋想事情想得深远,为了女儿的幸福,他不惜做这个恶人。
古往今来多少穷秀才,在落魄寒酸时娶了愿意与他一道吃苦受罪的妻子,等到他日高中,便嫌弃甚至厌恶曾经的糟糠之妻,休弃下堂另娶高门贵女的,比比皆是。
如果谢执也是这样的人,就算他有幸中了状元,百里斋也会觉得,自己两年前的阻止是对的。
女儿不能嫁给那攀附权贵之人。
百里斋给谢执盖完郡长印章后,问道,“此次秋闱大考,你可做好准备了”
近两年的时间,谢执已经成长得愈发沉稳青逸,不再是一年多前那个单薄瘦弱的少年郎了,如今的他,已经将及弱冠,看起来丰姿秀雅,愈发的挺拔。
声音也温稳了许多,“回郡长大人,晚辈已准备妥当。”
“可有把握”百里斋又问。
“九成把握。”谢执不卑不亢答。
九成此话怕是那京中士族子弟皆不敢这样放辞,而面前这个一身简朴月衫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却敢神色平静的对他这样说。
百里斋轻笑一声,年轻人,还是不知天高地厚。等出了百里郡,便会知晓,外面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谢执知晓百里斋心里想的什么,他一字未曾辩解,只垂首道,“晚辈还望郡长大人不忘忘了与我当初的约定。”
“你放心,你若是能办到,本官自然信守承诺。”
“好,那晚辈就恭请大人静候佳音。”谢执抬手秉了一礼,拿起印章文书,转身而去。
百里斋远远瞧着谢家少郎的背影,提了提嘴角,“这份傲骨,倒是有几分老夫当年的风采。”
书童将进京所需的行礼包袱和盘缠、还有今日从郡长大人那里得到来的盖章文书全都清点好,对谢执道,“公子,东西都准备齐了,明日一早咱们就能上路了。”
谢执淡淡应了一声,站在书方才窗前,眼神望向栅栏门的放下微微出神。
时值炎夏,没有那日的大雪纷飞,杨柳垂枝条,外间树头上的知了声声叫着,可是谢执的眼前却仍能幕幕闪过当时她在雪地里伤心哭泣冻得昏倒的画面。
小月他无数次在心口舌尖呢喃她的名字。
明日就要出发去京城了,小月,等我回来。
启程那日,艳阳高照,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谢执带着书童一道随行,雇了辆马车,将随身携带的几件书册和行李放上去后,便从百里郡城门外出发。
马夫挥着鞭子,吆喝一声,“公子可坐稳了,咱们这就出发了。”
马车摇摇晃晃出发了,谢执坐在板车上,回头往城门望去。
忽然,他在城门下看见一道俏丽的身影,她不知何时出现在那里,泪眼朦胧地望着他。
“小月”
马儿被挥了鞭子,撒开四蹄开始奔跑起来,马车距离城门越来越远,谢执快要看不清她的样子了,他心中一急,站起来对着那道娉婷摇曳立在城门脚下的倩影喊了句“小月,等我回来”
百里月泪如磅礴,她强迫自己忍了一年多,终于在这一瞬失声大哭。
百里斋不知道何时走到她身后,沉沉低叹一声,抬手抚上女儿头发,“回去吧,他已经走了。”
可是也只松了一息,便又揪了起来,她在外面冻了这么久,本就娇弱,前几日又没有进食,身子怕是扛不住的
人走了,谢执的心仿佛也跟着空了。
百里月回到府里后,果然大病了一场,发起了骇人的高烧。
百里斋十分忧心,亲自守在她病榻前照顾她。
发着高烧的病中,百里月换着谢执的名字,眼泪忍不住地从她眼角流出来,将发丝和枕巾全都侵湿了。
百里斋听着女儿痴痴的呼唤,低叹一声“傻女儿啊。”
半月后,百里月的病终于好了,不过人也瘦了一大圈,脸色苍白,眼眶陷进去,双眸也没有曾经灵动的神采了。
她正在坐在床边,怔怔地看着窗外发呆,一句话也不说。
谁来她也不理。
百里斋怕她又做傻事,过后的日子都有意识顺着她,或许是出于老父亲愧疚的心理,比以前更宠爱她了。
病好后的百里月,口中再没提过谢执二字,她也再没有偷偷出门去找他。
按理说,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百里斋应该很欣慰,可是他看着女儿失去神采的眼神,却觉得十分痛心。
有那么一两个瞬间,他会觉得,自己这么棒打鸳鸯,是不是做错了。
可是一想到长痛不如短痛,他又觉得,自己有必要在她陷得更深之前,将她掰回来。
而谢家那小子结局如何,就得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人或许都是在一夜之间长大的。
这句话适应于任何经历感情波折的年轻女孩。
百里月每每回想谢执隔着门窗的那一句句冷漠的不要再见面了,就觉得整颗心疼得要窒息。
她看着手中的两枚一模一样的玉佩。
这玉佩,是当年娘亲还在世时,和谢家定亲,打的一对如意同心玉佩,她一枚,谢执一枚。
如今这枚玉佩被他还回来,都在她这里。
百里月看着这一对同心玉佩,心中只觉得无比锐痛。
她将玉佩收起来,放进了箱笼的最下面角落,再也不打算拿出来了。
此后的日子里,谢执这个名字,便成了她的禁忌,她不提,身边的丫鬟下人自然也不敢提,百里斋更是不会再她面前提及。
这个人,就仿佛一夜之间从她的世界里清除了。
百里斋也没有再强迫她和冯家议亲,只说,等她心情好些了,过个一两年再说,反正她现在才十六,十七八岁议亲也不迟。
百里月自然是不愿意再和旁人议亲的,既然百里斋主动这样表示了,她没有什么意见,日子就这样顺其自然的往下走了。
只是百里郡毕竟只是个县城,地方不大,百里月去街上时,偶尔也会有一些关于那个人的消息飘进她的耳朵。
听说,他辞去了童学私塾的课业,再也没来过城中私塾。
又听说,他买了个书童,跟在身边帮他打理琐碎事宜。
百里月听了,没什么表情。
就如同听到一个陌生人的事情,引不起她的任何情绪变化。
贴身丫鬟在听到那些关于谢家公子的消息时在,总是会第一时间去看自家小姐的反应。
然而叫她意外的是,小姐的表情淡淡的,就仿佛不认识这个人一般,无动于衷得太过异常。
小姐心里一定很痛苦吧,曾经那么喜欢谢家少郎,有情人却不能在一起,还要日日在老爷面前装出一副已经放下的样子。
小丫鬟都未小姐感到难过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
百里月再次听到有关谢执的消息,是京中传来消息,今年腊月刚好是圣上万寿街,秋闱提前两个月开始,全国各地的秀才便要提前三个月进京准备了。
百里郡地方小,今年拢共就谢家少郎这一个要进京赶考的秀才,消息一出,街头巷尾都在谈论此事。
这个消息,就仿佛往百里月沉寂许久的心投了一粒石子,夜晚入睡时,她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他就要进京赶考了,他还会回来吗
第二天丫鬟进房来给小姐伺候梳洗,毫不意外地发现,小姐的枕巾又被哭湿了一大片。
丫鬟默默低叹一口气,她家小姐呀,这两年装得真是好辛苦,白天神色平静该做什么做什么,到了晚上,便一个人偷偷躲在被子里哭。
“小姐,擦擦脸吧,您眼睛肿成这样,待会儿被老爷看到了。”
百里月抿了抿唇,面无表情接过毛巾。
各地方的赶考考生都要由地方官员盖了通行证才可启程进京,日后在进城,也是凭借这个考生通行证在京中的考子驿馆下榻。
谢执进京,这考生通行证的章,自然是要由郡长百里斋给他盖。
百里斋知道这一年多谢执信守承诺,再也没有私下和自己女儿私会过,还算满意他的表现,又看过他的文章,写得确实字字珠玑满腹经纶,看来当日他放下的豪言也确实不算吹嘘。
但愿他高中后,还能记得自己两年前的所求。
如果他一朝高中,进入京城那贵不可及的权利漩涡,便看不上百里郡这小地方出身的姑娘,他和月儿的事,就此了断也不甚可惜。
百里斋想事情想得深远,为了女儿的幸福,他不惜做这个恶人。
古往今来多少穷秀才,在落魄寒酸时娶了愿意与他一道吃苦受罪的妻子,等到他日高中,便嫌弃甚至厌恶曾经的糟糠之妻,休弃下堂另娶高门贵女的,比比皆是。
如果谢执也是这样的人,就算他有幸中了状元,百里斋也会觉得,自己两年前的阻止是对的。
女儿不能嫁给那攀附权贵之人。
百里斋给谢执盖完郡长印章后,问道,“此次秋闱大考,你可做好准备了”
近两年的时间,谢执已经成长得愈发沉稳青逸,不再是一年多前那个单薄瘦弱的少年郎了,如今的他,已经将及弱冠,看起来丰姿秀雅,愈发的挺拔。
声音也温稳了许多,“回郡长大人,晚辈已准备妥当。”
“可有把握”百里斋又问。
“九成把握。”谢执不卑不亢答。
九成此话怕是那京中士族子弟皆不敢这样放辞,而面前这个一身简朴月衫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却敢神色平静的对他这样说。
百里斋轻笑一声,年轻人,还是不知天高地厚。等出了百里郡,便会知晓,外面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谢执知晓百里斋心里想的什么,他一字未曾辩解,只垂首道,“晚辈还望郡长大人不忘忘了与我当初的约定。”
“你放心,你若是能办到,本官自然信守承诺。”
“好,那晚辈就恭请大人静候佳音。”谢执抬手秉了一礼,拿起印章文书,转身而去。
百里斋远远瞧着谢家少郎的背影,提了提嘴角,“这份傲骨,倒是有几分老夫当年的风采。”
书童将进京所需的行礼包袱和盘缠、还有今日从郡长大人那里得到来的盖章文书全都清点好,对谢执道,“公子,东西都准备齐了,明日一早咱们就能上路了。”
谢执淡淡应了一声,站在书方才窗前,眼神望向栅栏门的放下微微出神。
时值炎夏,没有那日的大雪纷飞,杨柳垂枝条,外间树头上的知了声声叫着,可是谢执的眼前却仍能幕幕闪过当时她在雪地里伤心哭泣冻得昏倒的画面。
小月他无数次在心口舌尖呢喃她的名字。
明日就要出发去京城了,小月,等我回来。
启程那日,艳阳高照,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谢执带着书童一道随行,雇了辆马车,将随身携带的几件书册和行李放上去后,便从百里郡城门外出发。
马夫挥着鞭子,吆喝一声,“公子可坐稳了,咱们这就出发了。”
马车摇摇晃晃出发了,谢执坐在板车上,回头往城门望去。
忽然,他在城门下看见一道俏丽的身影,她不知何时出现在那里,泪眼朦胧地望着他。
“小月”
马儿被挥了鞭子,撒开四蹄开始奔跑起来,马车距离城门越来越远,谢执快要看不清她的样子了,他心中一急,站起来对着那道娉婷摇曳立在城门脚下的倩影喊了句“小月,等我回来”
百里月泪如磅礴,她强迫自己忍了一年多,终于在这一瞬失声大哭。
百里斋不知道何时走到她身后,沉沉低叹一声,抬手抚上女儿头发,“回去吧,他已经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