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47章 (2/2)
去罢”
叶燃抬眼望向黛绮丝,见她娇美明艳的面容上,满是跃跃欲试的神情,略一迟疑,便点头道“好,你去。”
杨逍在一旁不由得焦急了起来,待要开口说些什么,却瞥见对面范遥朝他轻轻摇了摇头,遂将满腹话语俱都吞了下去。
没过多久趁大家各自往外走的机会,他快走几步,赶上范遥,一拍他肩膀,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范遥淡淡道“教主行事必有道理。”
杨逍原本当他是知道什么内幕,结果听这话和没说有什么区别
不由得忧心忡忡地道“那死丫头功夫还能看,江湖经验却是半点没有,怎么就轮到她了”又道“不行,我去找教主。”
转身欲走,被范遥一把拉住,道“教主比你疼她。”
杨逍愕然片刻,再一回想过往种种,竟觉得此话难以反驳,却又不肯认输,只得抓着范遥质问,“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范遥扫他一眼,摇了摇头,拔腿便走了。
他虽不知叶燃到底做了什么安排,但肯定是不会让黛绮丝一个没怎么在外历练过的姑娘独自出门的。
杨逍此前也不过是关心则乱,此时也想明白了过来。叶燃肯松口放黛绮丝出去,安全肯定不成问题,至于其他的便是受点罪问题也不大。
遂恨恨地抹了把脸,继续投身于无尽的教务中去了。
却说叶燃留下黛绮丝在帐中,又思索了片刻,这才让人叫了金九龄过来。
金九龄当了二十年的六扇门总捕头,对各种鬼蜮伎俩、宵小手段十分精通,论起江湖经验来,明教上上下下有一个算一个,加在一起都不如他。
这些日子她冷眼看下来,外门的事务一个韩千叶已经足以打理妥当,也是时候让金总捕头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了。
金九龄也是聪明人。
当日叶燃将他从大都带出来,问他志向的时候,他便隐晦表达了效忠之意。
也因此跟着叶燃从朝廷六扇门总捕头,变成了明教外门门主。
明教诸般动向他一直看得清清楚楚,越清楚便越心惊。
这绝非一个传统的江湖帮派,目标也从来都不是“一统江湖”这等小事,而是直指那大都高高在上的至尊宝座。
而以他混迹朝堂多年的眼光来看,这并非不可能的事。
他原本也是颇有野心的人,只是元廷中凡是略高一些的位置向来不用汉人,所以他二十年下来也不过仍然是一个总捕头,日常行事间还要受汝阳王等蒙元贵族呼喝辖制,早熄了升迁的心。
但托身在明教这数月以来,他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的一颗心又再度火热起来了。
所以叶燃此时再度询问他对未来的规划,在“外门门主”和“义军首领”中他毫不犹豫地选了后者。
这也在叶燃的意料之中,点了点头,令他先同黛绮丝一道暗中护送少林寺众人归寺,再持教主手令往袁州去寻明教五散人中的彭莹玉彭和尚这位有着丰富的反元起义经验,且尤其热爱四处点火,足以扶助金九龄度过最初的阶段。
明教对各地起义军也都有暗中的资助,再往后,能走到哪一步,就要看他自己的努力和造化了。
金九龄点头应了,叶燃又嘱咐了他和黛绮丝两句,这才放两人走了。
黛绮丝出了大帐,心事重重地在明教营地中来来回回绕了几圈,本欲去寻韩千叶,走了几步,却又停了下来,咬着下唇想了一会儿,便决然转头,直奔范遥住处去了。
范遥因“臂伤未愈”,怕在人前露出破绽,把要事都带回自己帐中处理,这时正在挥毫批文,却忽见黛绮丝连个招呼也不打,就自行掀开帐帘进来了。
他眉头微皱,却见黛绮丝也不说话,只呆呆地坐在案前,心下忽地一动,试探着问道“可是教主有事”
他这话一问出来,黛绮丝却像是被触到了什么开关一般突地跳了起来,大声道“主上才不会有事”
说完才惊觉失言,又紧紧地闭上了嘴。
范遥听她这么说,心中突地一跳,却也知道眼前这位是小孩子脾气,遂按捺住焦急,并不追问,她既然特意前来寻自己,必定是有话要说的。
果然不多时,便听黛绮丝又开了口。
“主上方才问我,问我打算何时同韩郎拜堂成亲,说趁此时空闲可以先将日子定下来,又问我是喜欢临安风物还是大都繁华,又说绣工还是临安府的最好,鹰王在那里呆了许久,必定能替我请顶尖的绣娘”
“我瞧她样样都替我筹谋好了,却还是连笑也不笑一下的冷淡模样,心里好生难过我去拉她手臂,她却闪开不让我碰,又说并不是嫌弃我,只是在练一门功夫,不能近人。”
她越说声音越轻,及至后来竟多了一丝哽咽之意。
“这事我不能同韩郎说,我哥他便是听了也不会懂,我只能来寻你了,范右使,主上她,她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是不是在,是不是在交待后事”
她尚懵懵懂懂之时母亲便已去世,在关于母亲的零星的记忆碎片中,最清晰的是,病重在床的母亲拉着她的手,温柔而坚持地反复交待着什么。
时隔多年,当时母亲说的话她早已记不清了,只知道那是离别的开始。
是以说到最后四个字时,她几乎是连自己也吓到了,吐出的声音细若游丝,范遥耳目聪敏,却还是听了个清清楚楚。
他执笔的手不知怎地抖了一抖,一大滴墨汁随之落在了卷宗之上,将那页纸污了大半。
叶燃抬眼望向黛绮丝,见她娇美明艳的面容上,满是跃跃欲试的神情,略一迟疑,便点头道“好,你去。”
杨逍在一旁不由得焦急了起来,待要开口说些什么,却瞥见对面范遥朝他轻轻摇了摇头,遂将满腹话语俱都吞了下去。
没过多久趁大家各自往外走的机会,他快走几步,赶上范遥,一拍他肩膀,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范遥淡淡道“教主行事必有道理。”
杨逍原本当他是知道什么内幕,结果听这话和没说有什么区别
不由得忧心忡忡地道“那死丫头功夫还能看,江湖经验却是半点没有,怎么就轮到她了”又道“不行,我去找教主。”
转身欲走,被范遥一把拉住,道“教主比你疼她。”
杨逍愕然片刻,再一回想过往种种,竟觉得此话难以反驳,却又不肯认输,只得抓着范遥质问,“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范遥扫他一眼,摇了摇头,拔腿便走了。
他虽不知叶燃到底做了什么安排,但肯定是不会让黛绮丝一个没怎么在外历练过的姑娘独自出门的。
杨逍此前也不过是关心则乱,此时也想明白了过来。叶燃肯松口放黛绮丝出去,安全肯定不成问题,至于其他的便是受点罪问题也不大。
遂恨恨地抹了把脸,继续投身于无尽的教务中去了。
却说叶燃留下黛绮丝在帐中,又思索了片刻,这才让人叫了金九龄过来。
金九龄当了二十年的六扇门总捕头,对各种鬼蜮伎俩、宵小手段十分精通,论起江湖经验来,明教上上下下有一个算一个,加在一起都不如他。
这些日子她冷眼看下来,外门的事务一个韩千叶已经足以打理妥当,也是时候让金总捕头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了。
金九龄也是聪明人。
当日叶燃将他从大都带出来,问他志向的时候,他便隐晦表达了效忠之意。
也因此跟着叶燃从朝廷六扇门总捕头,变成了明教外门门主。
明教诸般动向他一直看得清清楚楚,越清楚便越心惊。
这绝非一个传统的江湖帮派,目标也从来都不是“一统江湖”这等小事,而是直指那大都高高在上的至尊宝座。
而以他混迹朝堂多年的眼光来看,这并非不可能的事。
他原本也是颇有野心的人,只是元廷中凡是略高一些的位置向来不用汉人,所以他二十年下来也不过仍然是一个总捕头,日常行事间还要受汝阳王等蒙元贵族呼喝辖制,早熄了升迁的心。
但托身在明教这数月以来,他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的一颗心又再度火热起来了。
所以叶燃此时再度询问他对未来的规划,在“外门门主”和“义军首领”中他毫不犹豫地选了后者。
这也在叶燃的意料之中,点了点头,令他先同黛绮丝一道暗中护送少林寺众人归寺,再持教主手令往袁州去寻明教五散人中的彭莹玉彭和尚这位有着丰富的反元起义经验,且尤其热爱四处点火,足以扶助金九龄度过最初的阶段。
明教对各地起义军也都有暗中的资助,再往后,能走到哪一步,就要看他自己的努力和造化了。
金九龄点头应了,叶燃又嘱咐了他和黛绮丝两句,这才放两人走了。
黛绮丝出了大帐,心事重重地在明教营地中来来回回绕了几圈,本欲去寻韩千叶,走了几步,却又停了下来,咬着下唇想了一会儿,便决然转头,直奔范遥住处去了。
范遥因“臂伤未愈”,怕在人前露出破绽,把要事都带回自己帐中处理,这时正在挥毫批文,却忽见黛绮丝连个招呼也不打,就自行掀开帐帘进来了。
他眉头微皱,却见黛绮丝也不说话,只呆呆地坐在案前,心下忽地一动,试探着问道“可是教主有事”
他这话一问出来,黛绮丝却像是被触到了什么开关一般突地跳了起来,大声道“主上才不会有事”
说完才惊觉失言,又紧紧地闭上了嘴。
范遥听她这么说,心中突地一跳,却也知道眼前这位是小孩子脾气,遂按捺住焦急,并不追问,她既然特意前来寻自己,必定是有话要说的。
果然不多时,便听黛绮丝又开了口。
“主上方才问我,问我打算何时同韩郎拜堂成亲,说趁此时空闲可以先将日子定下来,又问我是喜欢临安风物还是大都繁华,又说绣工还是临安府的最好,鹰王在那里呆了许久,必定能替我请顶尖的绣娘”
“我瞧她样样都替我筹谋好了,却还是连笑也不笑一下的冷淡模样,心里好生难过我去拉她手臂,她却闪开不让我碰,又说并不是嫌弃我,只是在练一门功夫,不能近人。”
她越说声音越轻,及至后来竟多了一丝哽咽之意。
“这事我不能同韩郎说,我哥他便是听了也不会懂,我只能来寻你了,范右使,主上她,她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病是不是在,是不是在交待后事”
她尚懵懵懂懂之时母亲便已去世,在关于母亲的零星的记忆碎片中,最清晰的是,病重在床的母亲拉着她的手,温柔而坚持地反复交待着什么。
时隔多年,当时母亲说的话她早已记不清了,只知道那是离别的开始。
是以说到最后四个字时,她几乎是连自己也吓到了,吐出的声音细若游丝,范遥耳目聪敏,却还是听了个清清楚楚。
他执笔的手不知怎地抖了一抖,一大滴墨汁随之落在了卷宗之上,将那页纸污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