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案件重大,应当转交给大理寺处理。
这短短半年多下来,大理寺已经接收了不少京兆府转交过去的案子。
现在温知厚一锅端了大皇子府上的敌国探子,一边算是正直不阿,一边又算是间接帮沈崴报了仇,估计现在他也说不清楚,自己心里痛快还是不痛快。
温知厚现在是痛快还是不痛快,他自己不知道,但沈崴现在却是快活极了。
他当天回到府时,就整一个春风满面,直接先去了中和院,拜见了沈母和沈父。
“老温这次帮了我如此一个大忙,儿子决定以后尽量少坑一些他。”
沈弛也在旁边笑眯眯道“对,少坑一下他们,父亲之前是以京兆尹地牢已满、那些案子又事关重大的理由,将案子转出去的。但现在,大皇子府这十六个探子一进去,儿子听说大理寺的地牢也差不多满了,咱们之后确实没什么理由将案子转走了。”
沈崴就嘿嘿笑“没关系,我心情好,最近哪怕再多掉点头发,也决定让大理寺先清闲一阵。”
沈母看着大儿子头顶上那个又小了一号的玉冠,叹息“现在我们都回来了,如果遇到什么困难也记得和我们说,别一个人闷在心里。”
京城沈家这边,就是老大和老三。
老三成天一副文人墨客的模样,也不管事,这压力可不都压在老大肩膀上。
沈崴挠头,不小心带下来一根头发,他心疼地抽了抽嘴角“儿子醒得,劳父亲和母亲费心。只是最近京城各国探子无孔不入,其中最可恶的,就要属楚国。据儿子调查,最近京城多出来不少各种身份的俊男美女,大都是楚国探子,他们想在通过混到晋国高官后宅的方式,为楚国得到讯息。”
“大皇子不过是因为身份太高,好色的特质又太明显,这才被各国探子一起瞄准,使着劲儿地往他身边塞,但是其他地方,却也不代表会少。”
这点沈父也有听说过“你现在既是京兆尹,那就在其位谋其政,确保京城百姓的安居乐业,争取在任间,不要因为这些细作蠹虫坏了仕途。”
沈崴赞同点头,“儿子之前也未说假话,京兆府这边的地牢确实满了,等我改明就往采石场再送去一批,回来再继续抓。”
沈弛在旁边听着祖父与父亲的谈话,目光微移,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眼底闪过一丝笑意。
自这日之后,沈府的几个少爷和小姐就好似有了什么共同的秘密。
白日里,沈精羽就带着一群小姐们在府中,要么是寻了个地方坐着,要么就是一群人在府中走来走去。
而且还都漫无目的,随性而至,是一拍脑门想到哪里,就会去哪里。
昨天一行人刚去下厨闻了一整天的食物鲜香,今日就去花匠处看了一天的热闹。
就连沈弛、沈强几个白日里要去学堂的公子,一下学堂回府,也都往沈精羽的蕙桐院跑,也不知他们都在神神秘秘地忙着什么。
沈大夫人听闻下面人传来的消息后,不以为意“小姑娘家家,她们愿意怎样就怎样,只都看着些,千万不要让下人冲撞了,或者惹出乱子。”
“是,夫人,老奴早就交代好了。下面人也都小心伺候着,肯定不会出什么乱子。”张婆子连忙开口。
沈大夫人闻言轻展眉梢,这才放了心。
作为京城沈家的主母,沈大夫人的日常很是忙碌。
原先在婆母回京后,沈大夫人还主动将手中权力往上交了交,奈何沈母根本无所谓,直接让她原先怎样打理着,现在就怎样打理。
沈母现在孙子孙女都老大了,日常的心事就是闺女的亲事,并不想去管那些闲事。
因此,她自从回京后,除了为闺女准备嫁妆,就是享受小女儿还陪在身边的每一天时光。
哪怕沈钟海一直说,闺女的嫁妆不急,等闺女嫁人还早着呢,沈母也只是听听而已。
黛娇如今都已十六,就算这亲事再往后押,还能押几年
而且,凡事还是要早早准备上比较好,如此才能遇事不慌,从容应对变数。
之后又过了小半月,等沈精羽带着府中的几房同龄侄女以及大房的一串儿小豆丁,终于将府中的角角落落都探访完毕,众人回到蕙桐院中一阵嘀嘀咕咕,在天黑之前,沈精羽整理出一方名单,直接交给了沈母。
沈母对此并未有太多犹豫,当天就派人将名单上的人全都抓了起来。
事情发生时,沈大夫人正在听沈三夫人抱怨张家父母。
“你说那张家,好好的一个儿子,就光记得给他生脸了脸好看有什么用,他缺德啊品性稀烂,和未婚妻的手帕交搂搂抱抱,真是不要脸”
这个时候,沈三夫人已经选择性忘却了曾经被她挂在嘴上的张元良的优点。
在她嘴里,就连曾经的“小小年纪已经考中秀才”,现在都换成了“老大不小,还只是个穷酸秀才”。
沈大夫人听她念叨了一个下午,实在有些头疼。
这些翻过来覆过去的车轱辘话,她都已经听了许多遍,听到现在都已经能倒背如流。
抬头看了眼天色,沈大夫人叹出一口气“那你是想与张家退亲吗”
沈三夫人梗了一下,半晌郁郁拧眉“退亲倒是简单,只是这万一退了,以后连这般条件的也寻不到,又该如何是好”
现下这亲事哪怕稍有瑕疵,但在这京城中,也还算是不错。
这些年她挑挑拣拣地看下来,也算对京城中的未婚儿郎有所了解,真想找一个如她夫君这般情深义重、一心一意的年轻儿郎,真的太难。
大多数人身边,早早就有了通人事的通房,再有甚者,还是青楼楚馆的常客,这让她如何给女儿去选
就连她自己,如果不是顾虑到沈峦的心情,以及维持住自己在外经营的家风与体面,也有些想给儿子塞人的念头。
故而,现下张元良身上的发生的事,她虽说气愤,却也理解。
毕竟这在京城大多数人的眼中,都不过是少年人身上的一件风流韵事,不值一提。
再加上张家那边态度因此沈三夫人才会越发纠结。
沈大夫人叹出一口气,刚准备耐着性子再劝她两句,就见张婆子神色匆匆地躬身走了进来。
她眉梢一动,表情肃然。
等张婆子小碎步行至身边,在她耳畔低语了几句后,沈大夫人眸光微闪,缓缓端起茶盏,对沈三夫人笑言“三弟妹你先回吧,我这里还有些事情需要去寻下母亲。”
沈三夫人连忙起身,整理了下情绪“那大嫂你先忙,我这边就先回了,改日再来叨扰。”
说罢,便带着丫鬟与婆子一起,走出乐康院。
刚走出去没多远,沈三夫人又疑惑地回头看了两眼,询问身边的丫鬟“你去打听打听,大嫂这边都发生了什么事”
这一路上,乐康院中的下人奴仆全部神色严肃,让本来没有多想的她,都开始忍不住生出几分嘀咕。
那丫鬟平日很是伶俐,这事儿又不算隐秘,很快就小跑回来,压抑着兴奋低声道“夫人,夫人,奴婢刚刚听说,老夫人那边派人抓了十几个奴仆到中和院,这些下人里面,还有不少是大夫人亲自安插的人。”
沈三夫人眉梢一扬,眼底带上几分喜意“哦莫非婆母是想动用大嫂的管家权”
她站在原地略想了想,挥着袖子转身,“罢罢罢,反正与咱三房无关,咱们还是先回吧。”
如果婆母真动了大嫂的管家权,大不了她之后一段时间,就少去大嫂面前唉声叹气、去碍她的眼吧。
这短短半年多下来,大理寺已经接收了不少京兆府转交过去的案子。
现在温知厚一锅端了大皇子府上的敌国探子,一边算是正直不阿,一边又算是间接帮沈崴报了仇,估计现在他也说不清楚,自己心里痛快还是不痛快。
温知厚现在是痛快还是不痛快,他自己不知道,但沈崴现在却是快活极了。
他当天回到府时,就整一个春风满面,直接先去了中和院,拜见了沈母和沈父。
“老温这次帮了我如此一个大忙,儿子决定以后尽量少坑一些他。”
沈弛也在旁边笑眯眯道“对,少坑一下他们,父亲之前是以京兆尹地牢已满、那些案子又事关重大的理由,将案子转出去的。但现在,大皇子府这十六个探子一进去,儿子听说大理寺的地牢也差不多满了,咱们之后确实没什么理由将案子转走了。”
沈崴就嘿嘿笑“没关系,我心情好,最近哪怕再多掉点头发,也决定让大理寺先清闲一阵。”
沈母看着大儿子头顶上那个又小了一号的玉冠,叹息“现在我们都回来了,如果遇到什么困难也记得和我们说,别一个人闷在心里。”
京城沈家这边,就是老大和老三。
老三成天一副文人墨客的模样,也不管事,这压力可不都压在老大肩膀上。
沈崴挠头,不小心带下来一根头发,他心疼地抽了抽嘴角“儿子醒得,劳父亲和母亲费心。只是最近京城各国探子无孔不入,其中最可恶的,就要属楚国。据儿子调查,最近京城多出来不少各种身份的俊男美女,大都是楚国探子,他们想在通过混到晋国高官后宅的方式,为楚国得到讯息。”
“大皇子不过是因为身份太高,好色的特质又太明显,这才被各国探子一起瞄准,使着劲儿地往他身边塞,但是其他地方,却也不代表会少。”
这点沈父也有听说过“你现在既是京兆尹,那就在其位谋其政,确保京城百姓的安居乐业,争取在任间,不要因为这些细作蠹虫坏了仕途。”
沈崴赞同点头,“儿子之前也未说假话,京兆府这边的地牢确实满了,等我改明就往采石场再送去一批,回来再继续抓。”
沈弛在旁边听着祖父与父亲的谈话,目光微移,也不知想到了什么,眼底闪过一丝笑意。
自这日之后,沈府的几个少爷和小姐就好似有了什么共同的秘密。
白日里,沈精羽就带着一群小姐们在府中,要么是寻了个地方坐着,要么就是一群人在府中走来走去。
而且还都漫无目的,随性而至,是一拍脑门想到哪里,就会去哪里。
昨天一行人刚去下厨闻了一整天的食物鲜香,今日就去花匠处看了一天的热闹。
就连沈弛、沈强几个白日里要去学堂的公子,一下学堂回府,也都往沈精羽的蕙桐院跑,也不知他们都在神神秘秘地忙着什么。
沈大夫人听闻下面人传来的消息后,不以为意“小姑娘家家,她们愿意怎样就怎样,只都看着些,千万不要让下人冲撞了,或者惹出乱子。”
“是,夫人,老奴早就交代好了。下面人也都小心伺候着,肯定不会出什么乱子。”张婆子连忙开口。
沈大夫人闻言轻展眉梢,这才放了心。
作为京城沈家的主母,沈大夫人的日常很是忙碌。
原先在婆母回京后,沈大夫人还主动将手中权力往上交了交,奈何沈母根本无所谓,直接让她原先怎样打理着,现在就怎样打理。
沈母现在孙子孙女都老大了,日常的心事就是闺女的亲事,并不想去管那些闲事。
因此,她自从回京后,除了为闺女准备嫁妆,就是享受小女儿还陪在身边的每一天时光。
哪怕沈钟海一直说,闺女的嫁妆不急,等闺女嫁人还早着呢,沈母也只是听听而已。
黛娇如今都已十六,就算这亲事再往后押,还能押几年
而且,凡事还是要早早准备上比较好,如此才能遇事不慌,从容应对变数。
之后又过了小半月,等沈精羽带着府中的几房同龄侄女以及大房的一串儿小豆丁,终于将府中的角角落落都探访完毕,众人回到蕙桐院中一阵嘀嘀咕咕,在天黑之前,沈精羽整理出一方名单,直接交给了沈母。
沈母对此并未有太多犹豫,当天就派人将名单上的人全都抓了起来。
事情发生时,沈大夫人正在听沈三夫人抱怨张家父母。
“你说那张家,好好的一个儿子,就光记得给他生脸了脸好看有什么用,他缺德啊品性稀烂,和未婚妻的手帕交搂搂抱抱,真是不要脸”
这个时候,沈三夫人已经选择性忘却了曾经被她挂在嘴上的张元良的优点。
在她嘴里,就连曾经的“小小年纪已经考中秀才”,现在都换成了“老大不小,还只是个穷酸秀才”。
沈大夫人听她念叨了一个下午,实在有些头疼。
这些翻过来覆过去的车轱辘话,她都已经听了许多遍,听到现在都已经能倒背如流。
抬头看了眼天色,沈大夫人叹出一口气“那你是想与张家退亲吗”
沈三夫人梗了一下,半晌郁郁拧眉“退亲倒是简单,只是这万一退了,以后连这般条件的也寻不到,又该如何是好”
现下这亲事哪怕稍有瑕疵,但在这京城中,也还算是不错。
这些年她挑挑拣拣地看下来,也算对京城中的未婚儿郎有所了解,真想找一个如她夫君这般情深义重、一心一意的年轻儿郎,真的太难。
大多数人身边,早早就有了通人事的通房,再有甚者,还是青楼楚馆的常客,这让她如何给女儿去选
就连她自己,如果不是顾虑到沈峦的心情,以及维持住自己在外经营的家风与体面,也有些想给儿子塞人的念头。
故而,现下张元良身上的发生的事,她虽说气愤,却也理解。
毕竟这在京城大多数人的眼中,都不过是少年人身上的一件风流韵事,不值一提。
再加上张家那边态度因此沈三夫人才会越发纠结。
沈大夫人叹出一口气,刚准备耐着性子再劝她两句,就见张婆子神色匆匆地躬身走了进来。
她眉梢一动,表情肃然。
等张婆子小碎步行至身边,在她耳畔低语了几句后,沈大夫人眸光微闪,缓缓端起茶盏,对沈三夫人笑言“三弟妹你先回吧,我这里还有些事情需要去寻下母亲。”
沈三夫人连忙起身,整理了下情绪“那大嫂你先忙,我这边就先回了,改日再来叨扰。”
说罢,便带着丫鬟与婆子一起,走出乐康院。
刚走出去没多远,沈三夫人又疑惑地回头看了两眼,询问身边的丫鬟“你去打听打听,大嫂这边都发生了什么事”
这一路上,乐康院中的下人奴仆全部神色严肃,让本来没有多想的她,都开始忍不住生出几分嘀咕。
那丫鬟平日很是伶俐,这事儿又不算隐秘,很快就小跑回来,压抑着兴奋低声道“夫人,夫人,奴婢刚刚听说,老夫人那边派人抓了十几个奴仆到中和院,这些下人里面,还有不少是大夫人亲自安插的人。”
沈三夫人眉梢一扬,眼底带上几分喜意“哦莫非婆母是想动用大嫂的管家权”
她站在原地略想了想,挥着袖子转身,“罢罢罢,反正与咱三房无关,咱们还是先回吧。”
如果婆母真动了大嫂的管家权,大不了她之后一段时间,就少去大嫂面前唉声叹气、去碍她的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