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归京。
    她能遵从本心到如今学有所成,大半都要归功于她大缙的嫡公主殿下。
    那年,家里人坚决反对她拜师学医,多番争执无果,就在她终要妥协时,传来嫡公主殿下代兄亲征的消息。
    她虽不大了解朝政,但嘉俞末年那场内外之战,都城几乎人尽皆知。
    那时候的先皇还是东宫太子,自幼时落水后这位殿下的身体便一直不大好,十几年来都是以药温养着的,若要这位殿下带兵打仗,与送死没有区别。
    可身为储君无功绩在身难以服众,恰逢西宁边关挑衅,几位皇子便在背后推波助澜,朝堂上开始逼迫东宫太子亲征。
    朝臣振振有词,句句在理,嘉俞帝按不下去,唯有东宫太子出面解决。
    可于东宫而言,此事进退两难。
    若拒绝便是示弱,不配储君之位。
    若同意亲征,便等于去送死。
    詹事府风府几经权衡下,压下太子执意亲征的决定,朝堂上几方势力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退让,而就在此时,惊月公主闯入朝堂提出代兄亲征。
    古往今来,没有女将上过战场,可想而知当时惊月公主的提议有多令人震惊。
    朝臣自是反对,嘉俞帝太子也不答应,几番争执后惊月公主以血起誓,当朝立下军令状。
    最后,惊月公主如愿代兄亲征。
    她那时仿若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霎时便热血沸腾,惊月公主金尊玉贵尚能带兵打仗,保家护国,她又为何不能从医,治病救人。
    从那天开始,她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
    她与父母立下赌约,若惊月公主凯旋而归,她便拜师学医。若反之,她便听从家里的安排,余生对医术二字只字不提。
    她亲手做了风铃挂在屋前,日日祈祷惊月公主得胜归来。
    而她至今都忘不了那日。
    惊月公主大获全胜即将凯旋而归的消息一夜之间传遍都城,都城上下激动欢呼,鞭炮锣鼓喧天,不少商贾富绅还摆下了流水宴席已表庆贺。
    缙国与西宁积怨已久,此次大战后西宁签订进贡赔款条约,算是为大缙出了一口恶气,同时,惊月长公主的名号响彻大缙,甚至整个大陆。
    不知何时,惊月长公主被称为史上第一位女将军。
    而她也赢了赌约,得到家里人的首肯正式拜入师傅门下。
    因自小偷偷的读了不少医书,想法设法的钻研医术,是以拜入师门后进展神速,不过四年便已出师。
    在今年年初,机缘巧合下她认识了一位将军,得知自己是医师后,他将她带到了宫中见了先皇。
    她当时很害怕,也很忐忑,尤其是在把了脉以后,更是心跳如雷惊慌失措,吓得直接跪地不起。
    那是病入膏肓,时日无多的脉象。
    顾将军将她送出宫后,她以为她这辈子都不会再与天潢贵胄有所牵连,直到一个多月前,她在丞相府见到了长公主。
    猜到长公主的身份时,她激动溢于言表。
    长公主是她的信仰,也是她穷极一生想要追逐的步伐。
    可所有的激动,在摸出脉象后尽数消失。
    心脉俱损,时日无多。
    她曾幻想过无数次面见长公主的场景,皆在那一刻破灭,她当时勉强能做到平静如初,可心里却已经痛到窒息,上天何其不公,那么多阴险小人活的好好的,却偏要把他们这么好的殿下夺走。
    回到医馆后,她关在房里哭了几天。
    之后她便更加努力的钻研医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信仰即将陨落却无能为力,是她作为医师最大的失职。
    萧韫关了医馆,朝最热闹的酒楼走去。
    长公主的意思她明白。
    都城皆知,长公主联合誉王谋反,被当今陛下废了一身武功。
    也有一些人知,长公主因此受了内伤。
    天命难违,即使归于尘土,长公主的死也不能与当今陛下扯上牵连。
    长公主不止是她一人的信仰。
    酒楼人声鼎沸,萧韫独自买醉。
    有认出她的人上前攀谈,酒醉之余萧韫哭诉心中忧愁。
    比如学医数载却无所成。
    比如长公主身有旧疾,已命不久矣。
    两天内,惊月长公主旧疾复发,无可救药传遍都城。
    在都城流言四起后,苏栢风倾相继告假,一前一后出了都城。
    他们先后得到消息,顾忱带着长公主去了忘川山。
    对顾忱,两人或多或少有些忌惮。
    先不说他与长公主之间那份无法替代的青梅竹马的情谊,就是顾忱此人,便让人琢磨不透。
    吊儿郎当,拈花惹草,却片叶不沾身。
    风流肆意,桀骜不羁,可打仗却屡战屡胜。
    越是琢磨不透的人,威胁越大,且顾忱不论是性子,还是行事作风,都同长公主太过相似。
    所以风倾认为,顾忱是他最大的情敌。
    而苏栢却知道,那个让他最有危机感的人并不是缙国人。

章节目录

有凤惊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榶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榶酥并收藏有凤惊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