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夫人拉着施韵的手,眼底写满怜惜,更是拼命用言语来安抚施韵的心。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是,施韵不是上门打秋风的穷亲戚,她虽然成了孤女,却拥有偌大一份家业。
当年病重的父亲把她送到屈家的时候,便给了屈家一大笔银子。
施韵在屈家的一草一纸、一粥一饭,全都是花的自家银子,没有用屈家半文钱。
但、真实的情况却不是这般肤浅。
屈家是累世官宦、世代清流,自前朝起,就以仁义信达等美名而受封理国公。
上一任理国公更是为了维护礼法,对前朝戾帝直言极谏,冒着阖族被流放的危险,也要坚持正义。
铮铮铁骨、品行高洁,引得全天下的文人雅士争相赞誉。
新朝建立后,为了彰显对于文人、儒士的尊敬,元帝特意找来理国公的后人,册封为理国公,继续屈家的清贵传承
屈家,在新朝就代表着正直、正统、礼法。
理国公的名号,是一个象征,绝非用金钱等俗物所能衡量的。
而施韵所在的施家呢,世代盐商,豪富至极。
只可惜子嗣不丰,五代单传,到了施韵这一代,直接绝嗣。
施韵的父亲想过继个儿子,都没有血缘太近的亲人。
其他族人倒也还有,但关系太远了,早已出了五服。
施父可不想把家里积攒了好几辈子的财富,拱手让给外人。
与其便宜了不知隔了几层关系的族人,还不如让自己的宝贝女儿招赘个女婿,继续施家的传承。
只可惜,还不等施父给女儿寻找合适的人选,施父就得了重病。
他根本就活不到女儿成亲、生子。
他更怕自己一闭眼,被自己娇生惯养的女儿会被那群族人给生吞活剥。
无奈之下,施父便找到了妻子的嫡姐,将女儿和千万家产都托付给了对方。
是的,千万家产
施家光现银就有一两百万,田产、房产,珠宝、古董字画等等,全部折算起来,价值超过千万两。
但,施韵依然自卑。
士农工商,商贾本就地位卑下。
盐商在种种商户中,名声最差,仿佛这两个字就透着市侩、低贱。
所以,哪怕施韵带着千万家产进入屈家,也有种抬不起头来的感觉。
屈家清贵,连带着奴婢都有种莫名的优越感。
施韵身处其中,饱受轻蔑、鄙视,她甚至觉得,屈家愿意用她的钱,都是一种屈尊降贵。
对于施韵来说,则是莫大的荣耀。
施韵拿了大把的银子给屈家,却不敢表功,甚至带着卑微与讨好,生怕自己的钱会玷污了屈家的绝世清名
那种纠结、那种矛盾,更加压抑着施韵的性情和心态。
“不、不不,姨母,您千万别说这样的话,什么银子不银子的。我住在屈家,稍稍尽一点心意,应当应分,万不敢表功”
施韵慌忙表态,然后直接掏出一叠的银票塞给梅夫人,“姨母,这、这是做法事的银子,还请您千万不要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