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成宴散,新人入房,自是一派欢喜。

    信王府门前,灯火高燃,车马攘攘,来此赴宴的邺都高门接逐一离去。

    走在最前头的是端王魏泷的车驾,此刻他正合目靠在车厢内养神。

    他本是谢皇后所出,只是谢皇后生他时难产,生下他不多久便薨逝了。诸妃争养嫡子,最终便宜了最没有此间心思的德妃。

    德妃心善,视如己出。后来魏珣出生,亦不曾有半点偏差。他与魏珣,亦是真正的兄友弟恭。

    何时两人间出了嫌隙,细算来,当是两年前魏珣从边关回来后。

    魏珣十二岁时便主动请缨前往边关历练,参与了大小战事无数,十七岁领兵抗击梁国,澜沧江一战让他年少成名。

    谢氏族人曾暗里提醒过魏泷,堤防魏珣,魏泷却未曾放在心上。士族之中,以杜氏为首。杜氏幺女杜若,乃是当皇后栽培的。她之婚配,便是未来储君的指向。

    这些年,魏泷在太尉府学习,与杜若又是嫡亲的表兄妹,虽有男女大妨,却也是时不时隔着帷帽珠帘论道品茗,春秋时节亦曾一道赛马狩猎。

    比魏珣与杜若相处的时间要多得多。

    士族女郎中,倒是凌氏的独女凌澜对魏珣有几分情意。他曾不止一次见过,每逢魏珣回朝,来太尉府交付课业,凌澜总是借机入府。说是寻杜若,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故而魏泷一直觉得,杜若自是要嫁给他的,魏珣战场杀伐立功,当是辅国辅政之态。却不想,两年前,战功赫赫的少年回朝,拒了一切封赏,唯要求娶杜氏女。

    确实,娶了杜若,便是得了储君位,还要封赏做什么。

    于无人处,魏泷质问“何时有的这般心思”

    魏珣道“六年前,十二岁那年。”

    初闻此言,魏泷一直没有想透,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一贯不慕权势无心皇位的人,转瞬间下了这么大的决心

    然近两年,魏泷大概猜到几分,魏珣十二岁那年,景泰十五年,邺都确实发生过一件大事。

    博郡凌氏官迁至此。

    尚书令凌钟胥独女凌澜,甫一入京,便凭美貌和才情誉满邺都。如此相比,杜若隐在深闺,自是不如凌澜鲜活娇媚。

    魏珣身为皇子,与凌澜自是登对。却用如此迂回之法,得美人芳心。唯有一种可能,凌氏嫁女只嫁君王。而魏珣爱之深切,方以此道。

    虽然这也难以完全说通,然魏泷实在想不到更合理的解释。

    身后车马赶近,拦下魏泷车驾。

    未等魏泷出声,另一辆车上的人便已经撩帘开口,“三弟,可要同行一段,散散酒气。”

    是肃王魏珩。

    “皇兄”魏泷探出马车,与他平礼见过,“夜深风寒,还是待朗日青天,你我兄弟再聚吧。”

    “今夜之前,你我或许不同路。”魏珩笑道,“然今夜之后,你我同是天涯沦落罢了。”

    说着,率先下了车驾,行至魏泷前,再度相邀。

    “三弟还要给母妃请安,不好误了时辰。来日,再与皇兄把酒言欢。”

    魏泷退回车内,命车夫径直离开。

    车驾行出不远,隐在暗处的羽卫逐一现行跟上,四下护住车驾。

    “殿下,其实可以尝试与肃王合作,他为长,到底比不过您中宫嫡子的身份。”车内,国舅谢颂安再度劝谏。“如若事成,您便是天下之主,他至多一个辅政亲王。”

    “那若不成呢”魏泷撩起车窗,望向那轮圆月,只间薄云慢慢散去,月色更加皎洁。那个位置他不是不想要,只是边关风沙他不曾被吹过,八年浴血他亦不曾受过,如今大势已去,即便联手肃王,亦是以卵击石。

    “殿下,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若容得明日信王携新妇进宫谢恩,那立储诏书必落他手。”

    “把人撤回来吧”魏泷想起幼时承欢德妃膝下的日子,面上浮出久违的温情。

    魏泷得德妃抚育多年,性子亦算温厚通透。他明白,与其三王分崩,同室操戈,不若成全了魏珣。自己辅政襄助,未尝不是另一种前程。再者,魏珩之心胸,他亦知晓。即便成事,他也不会甘心屈居人臣之位。届时只怕又是新一轮的争夺。

    “殿下”谢颂安欲再劝说。

    “舅舅放心,但凡有本王一日,谢氏荣华便不会断绝。”

    谢颂安仰息长叹,亦不好再说什么。

    而朱雀长街上,明月清辉下,有人影被拉得狭长。魏珩看着逐渐消失在长街的车驾,缓缓攥紧拳头。

    车中幕僚出来,给他披上披风,躬身道,“殿下,既如此,可是也把我们的人手撤回来。今日信王府中,除了信王亲兵,只怕少不了太尉府的人手。”

    “箭在弦上,没必要收回了。”魏珩拨动拇指上的扳指,仍旧决心背水一战。“按计划,丑时三刻进行。”

    夏日漏夜,流萤点点。魏珩目光转向灯火依旧的信王府。

    一样的血脉,凭什么他是日月之辉,而自己却要沦为萤烛之光。

    非嫡非长,他凭什么

    信王府,蘅芜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王妃不梳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风里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里话并收藏王妃不梳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