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他吱吱唔唔地说不想念了,只想尽快帮爷爷奶奶干农活。

    少年眼神飘忽,脸色绯红,一看就知他不擅长说谎。

    苏凌没有探人隐私的爱好,既然少年不愿说,他就不多问,话题转到二爷爷身上,李大海松了口气,积极地回答。

    于是,苏凌的脑海中渐渐勾勒出二爷爷的轮廓。

    二爷爷喜欢穿功夫装,每天早晨在村口的榕树下打太极拳,兜里经常装着糖,分给村里的孩子吃,农忙时,穿一身旧衣服,戴着斗笠,扛着锄头,下地干活,又快又利索。

    来到大门前,李大海把黄牛栓绑到旁边的木桩上,两人一起搬下行李箱放在地上,苏凌从随身的小包里拿出律师交给他的一串钥匙,试了几把,开了锁。

    他好奇地推开大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赫然入目。

    春天,正是草木生长的好季节,两个月没住人,小院里杂草丛生,野花疯长,充满了大自然的气息。

    “一起进去看看”苏凌回头问李大海。

    李大海犹豫“可以吗”

    苏凌笑道“当然可以。这里以后就是我的家了,欢迎你随时来玩。”

    “嗯”李大海开心地点头,帮忙提箱子。别看他人长得瘦弱,由于经常干活的关系,力气很大,轻而易举地提起两个大行李箱,兴冲冲地往里走。

    苏凌费劲地提另外两个箱子,艰难地跨进高高的门槛。

    进门后,整个宅院的景色便一览无遗。

    庭院被一条一米宽的青石板路分成两块,左边是草地、树木和观赏石,右边是个种满睡莲的池子,池边有回廊和水榭,青石板路的尽头是一栋古色古香的两层楼房,柱子油漆鲜亮,琉璃瓦崭新,墙壁洁白。

    和溪石村矮旧的房屋相比,苏家老宅简直是别墅级的豪宅,整个庭院充满了江南园林的雅致,是文人墨客的钟爱之所。

    看来二爷爷不是纯粹的农民,而是一位居住在乡下的隐士。

    李大海既然是常客,苏凌便让他带自己熟悉下环境。

    “进屋就是正厅,苏爷爷喜欢坐这个位置喝茶。”李大海一边走一边讲解,“这间是书房,苏爷爷经常在这里写字画画。”

    苏凌看到书架,随手抽了一本,竟是一本种菜经,翻看两页,塞回原位。书房窗前摆了一张长型桌案,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看过书房,李大海带他去正厅的右侧。“这里是餐厅,连着厨房。”

    餐厅里就一张八仙桌和四条长凳子,可能年头久了,棱角有些磨损。

    “苏爷爷说这套桌椅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材质是黄花黄花”黄花什么来着,李大海一时想不起来,懊恼地拍打脑门。

    “黄花梨木。”苏凌道。

    “对黄花梨木”李大海击掌。

    苏凌伸出修长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一划,抹了一指灰尘。

    “是古董呢”他低语。

    黄花梨木又名降香黄檀木或海南黄檀木,色泽黄润、材质细密,常用于硬木家具,备受明清时期匠人的喜爱。

    苏家祖上一定是大户人家,才会传下这么一套古董桌椅。

    厨房里没什么新奇,就一个典型的农村土灶台和一个靠墙的立式柜,角落里整齐地堆放着各种农具和竹篓。

    厨房后门接后院,院里有一口井,一片被杂草侵占的菜地,以及一间独立小屋。

    “那间屋里放什么”苏凌问。

    李大海摇头“不知道。”

    苏凌好奇心旺盛,掏钥匙,对着锁试了五把,“咔”一声,第六把钥匙成功开锁。

    “咿呀”

    门被推开,一排排古老的牌位呈现在眼前,苏凌惊讶地睁大眼睛。

    李大海探头一瞧,轻呼一声,急忙退开。

    是苏家祖先的牌位和香炉

    苏凌咙喉发紧,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牌位,脊背发凉,他恭恭敬敬地鞠了个躬,默默地退出,迅速关门,上锁。

    李大海抬头瞧他,一脸害怕,苏凌摸摸他的脑袋,安慰“没关系,苏家祖先不会怪罪我们。”

    “哟,人在这里呢”

    突然,一个尖细的女人声音在背后响起,吓得苏凌和李大海毛骨悚然。

    “咦你们怎么了”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从厨房里探出头,圆圆的脸蛋,细细的眼睛,笑眯眯的模样,和蔼可亲。

    “张婶你吓死我了”李大海拍着小胸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张婶莫名其妙“大白天,吓啥”

    苏凌从兜里拿出一块手绢,擦了擦额角的冷汗。

    刚看了一排老祖宗的牌位,阴森森的心里发寒,突然冒出一个声音,自然渗得慌。

    “你就是苏二爷的孙子吧”张婶自来熟地走过来问,“长得可真俊”

    苏凌礼貌地道“你好,我是苏凌。”

    张婶连连点头“你好你好我姓张,你跟大海一样叫我张婶就行。”

    苏凌从善如流。“好的,张婶。”

    张婶从没见过这么俊美这么礼貌的城里人,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

    “那个小苏呀,我叫你小苏可以吧”见苏凌颔首,张婶继续道,“刚才在村子里碰到老刘,听他说苏二爷的孙子来了,我就过来瞧瞧。”

    苏凌耐心地等她说明来意。

    “哎呀,其实也没啥”张婶厚着脸皮说,“苏二爷去世前,我一直在这里帮忙打扫宅院,一个月六百元工资,小苏如果不嫌弃,可以继续雇我,给五百元也成”

    农村的工作不好找,张婶在苏家老宅工作了十几年,工资从每个月的两百元涨到六百元,其他人羡慕得不行。结果苏二爷说走就走,张婶一下子没了工作。盼了两个月,等来了苏二爷的孙子,今天一得消息,她猴急火燎地跑过来,生怕这工作被别人抢了。

    苏凌秀眉微拢,看向李大海,李大海机灵地眨眼。

    得到李大海的肯定,苏凌笑着对张婶道“那就麻烦张婶了,和以前一样,工资六百。”

    这么大的院子,这么大的房子,他正愁该怎么收拾,便有人来帮他解决问题。

    “那真是太好了”张婶笑眉开眼笑。她就说嘛,苏二爷的孙子和他一样好心肠,她家老头劝她不要自讨没趣,幸亏她脸破够厚,上门要到了工作。

    张婶为人勤快,撸起袖子,开始干活。

    苏凌见天色晚了,便让张婶先打扫主屋,前后院的杂草明天再说。

    值得庆幸的是,老宅虽然古色古香,水电都通了。

    忙到晚上七八点,张婶打扫完主屋,和李大海一起回家去了,独留苏凌孤独地坐在餐厅的八仙桌前,皱着眉头吃泡面。

    “滴答答,滴答答”

    搁在桌上的手机响了起来,苏凌看到跳跃的微信视频,指尖一点,刹时,林舟的俊脸占据了整个屏幕。

    “嗨小凌”他挥手。

    苏凌嘴里含着泡面,拿起手机对准自己。

    “你在吃什么”林舟瞪大眼睛。

    苏凌把泡面吸进嘴里,咀嚼着咽下。

    “泡面。”他说。

    “泡面泡面泡面”林舟发出惊恐的叫声,“你,苏大少爷,去乡下一天不到,竟然沦落到吃泡面的境地”

    苏凌把手机拿开一点,无奈地道“能找到吃的就不错了。”

    整个溪石村只有一家小卖铺,小卖铺里什么都卖,苏凌花一百元买了些生活用品和泡面,勉强对付一口。

    林舟为他痛心疾首,好好的城市不住,非去乡下,结果晚餐就吃一碗泡面

    “不能叫外卖吗”他问。

    苏凌“外卖没有”

    溪石村只是一个落后闭塞的小农村,连快递都不通,还外卖呢

    “这太可怜了太可怜了”林舟扯过一张纸巾,擦擦眼角看不见的泪花。

    苏凌没好气地失笑“差不多得了。”

    林舟轻咳两声,恢复正常,一本正经地道“苏凌,蔺封给我打电话了。”

    苏凌一怔,手上的塑料叉子掉进了泡面桶里。

章节目录

离婚后我在乡下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清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清尊并收藏离婚后我在乡下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