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刺激到了而已。

    乾纲独断,万方共朝的圣天子,竟然会在调查之后仍被蒙蔽,自尊心一时受损罢了。

    祁元询代入自己想了想,反而觉得给他时间思考会更好。

    殿内一时沉默下来。

    天子在武英殿内发火的时候,阁臣们便都如蒙大赦似的得了一声“出去”,离开了。

    “好吧,那换个问法”,沉默了一会儿,天子终于又开口了,“太子,你说说,朕该给出什么样的反应才好”

    依祁元询的见解,只是遗臣而已,还不必大动干戈。

    既然这安南的旧臣都有能力排除千辛万难来为自己的旧主张目,更何况是陈朝真正的王胤宗种

    就算近支绝嗣了,也不妨碍旁支站出来啊

    大周与彼国近在咫尺,彼国边境也与其余几个小国接壤,借机来到大周根本不是问题。

    既然没人站出来,那就说明这陈氏内部也没想借助上国的威严复位毕竟这样的话,安南侍奉大周,往后便当比朝鲜更恭敬,于其国的人来说,这便是最大的不可取之处了那大周又何必只因其一遗臣的说法,便出兵别国呢

    要知道和起码表现出一心一意认大周当爸爸的朝鲜国不同,安南国“外王内帝”,对大周称王,在国内称帝,正是所谓切实的“外饰纯良,内藏奸狡”的小人行径。

    只不过此国国小而不足以征,所以中原之地的上国只当没看见而已。

    “父皇,诈称胤嗣,实为篡逆,胆敢欺骗于您,可见此国是没有什么诚信的。国中与其有冲突的地方,儿臣以为,该早做决断。”

    “那就派人去吧。不册封,降谕训斥他们一顿,这胡氏,就让他们继续权知安南国事,做安南的李旦去吧。”

    祁元询听到“李旦”的名字,眉毛一挑。

    朝鲜世子监国,册封其为国王的谕旨已经在路上了。

    朝鲜国内,李旦被尊为太上王,但日子肯定是没从前过得舒心的。

    以他作比,可见天子余怒未消。

    “夏善等人,回来没有”

    夏善便是此番被派去正式册封安南国王的大周使臣,于礼部任郎中。

    “父皇放心,夏善启程没几日,能追得上的。”

    “那好,礼部郎中,册封的自然是知礼忠贞之辈,朕要着监察御史去传谕,让他替朕好好问问安南上下,如此欺瞒于朕,是不是在将朕当成傻子糊弄”

    皇帝的想法,在最后一句显露无疑。

    其实安南是否权臣当政,是否改朝换代,对大周来说,有什么关系呢

    旁的不说,就说朝鲜,彼国从高丽变朝鲜,现任国王变太上王,第五子变监国世子,内情如何,明眼人谁不知道

    不管大周天子对此观感如何,最起码他们是知情的。

    可是安南如此作为,丝毫未见他们对天子的敬畏,联系到安南国王在自己国内还敢称帝,更是让人怒火中烧。

    安南胡王请大周册封的举措,未必没有借大周的威势为自己巩固国内基础的想法。

    可是他们这样付诸实施,却是将大周天子当做了可以随便糊弄的泥塑木偶。

    祁元询俯首称“诺”。

    监察御史出京后,京中凝肃的氛围好了些,直到光幕不合时宜的出现。

    原本让监察御史发给安南胡主的谕旨上,让安南吐出所有与大周有争议的土地,因此而心情稍有好转的天子,连续数日都不甚开怀。

    若从前还是藩王的时候,就算赵王再怎么谨慎自持,被人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上来,也会忍不住白刃不相饶的。

    可是现在他是天子。

    若仅因言语欺骗,就妄动刀兵,先不说违背了祖训录,征伐不征之国,上皇那里过不过得去,也不说国中健勇因此需要披坚执锐、远征异域,到底值不值得,就是他自己那一关,也过不去。

    国内的事务很多,忙活起来也就忘了一直关注这件事。

    不一直关注,就算天上的光幕在,火气也能渐渐平息下来。

    前提是,光幕没有放出新内容。

    “天平自称陈氏宗胤,朝太宗,请发天兵以复其国。

    上允之,乾圣三年,以都督黄中率兵护卫之,助天平归国。

    伪王知之,阴伏兵于道中,强杀之。黄中等皆不惜身,敢于奋战,敌以数压之。及战歇,黄中等皆殉,惟天平为之所擒,受凌迟而亡。”履园丛话旧闻

章节目录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长恨歌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恨歌行并收藏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