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仲文很快就和孙柏一道去拜见了公子筠。
此时的傅筠正在书桌前, 看上去像是遇到了什么难事,正盯着眼前空白的桌面出神。
再过不久,便是齐王寿辰。
而傅筠的面前摆着的是一封早早就写好的贺词。
可是在写到献上何种贺礼的时候却卡住了。
他看了看自己手边的书卷, 叹了口气“若是往常在都城时, 我只需要给父王送个乐谱诗词,或者是精心搜罗来的乐器, 便能讨得父王欢心,可如今却是难办了些。”
亲卫阿四闻言,轻声建议“公子从仙境中学到了不少, 挑出一个来献上不就好了”
傅筠却摇了摇头, 但没有开口。
因为有些话,哪怕是对着自己最信任的亲卫也没有办法解释清楚。
虽说公子筠在齐王的众多王子之中并不显眼,可是贺寿之事, 常常不是比谁送的贺礼最好,而是要看谁送的最能讨齐王喜欢。
退一步讲,不讨喜, 也别讨嫌。
作为立志当咸鱼的傅筠, 他希望越平庸越好, 宁可不掐尖冒头,宁可泯然众人,也好过招来厌憎。
这中间的尺度就不是很好把控了。
在琅云当中看到的,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戏曲话剧, 每一样都能拿得出来,可如此一来, 闭着眼都能想到自己能在寿宴之上一鸣惊人。
后面可能就是无穷无尽的麻烦。
公子筠不由得叹了口气,昂头靠着椅背喃喃“有时候, 人过于优秀,也是一种错处。”
阿四默默低头。
哪怕听过许多次,可他还是无法适应这种凡言凡语。
就在这时,裴二郎和孙柏前来拜见。
傅筠迅速收敛了所有情绪,露出了个温和的笑“是你们啊,是不是人到齐准备开宴了”说着,他就要起身。
然后便听裴仲文道“公子,琅云中的应考学子还未抵达,臣此番前来,是有事情想要同公子商议。”
傅筠听了这话便重新坐了回去“何事裴大人只管照直说了便是。”
裴仲文也没想绕圈子,只管将刚刚孙柏给他的本册递了过去,而后道“还请公子看看这个。”
公子筠接过来翻看,第一反应也是“这字写得甚好。”
可很快,他就注意到了纸张的不同。
伸手摸了摸,又拿起来对着阳光看了看,傅筠面露惊讶“这是哪儿来的”
裴仲文看了孙柏一眼,孙郎君心领神会,上前两步,端端正正行了一礼后就将丰禾郡造纸厂的事情和盘托出。
而傅筠其实是听说过此事的,毕竟江宜郡和丰禾郡之间的距离不远,两边有什么动静都隐瞒不住对方。
只不过,周边郡县更多注意的都是丰禾郡的砂石厂、造砖厂,以及正在建造中的仙庙,鲜少有人关注到这个新开的造纸厂。
如今看来,倒是疏忽了。
于是公子筠便道“你可知道这造纸厂的产量如何”
孙柏刚刚才回过裴仲文,现下的说辞也是一样“比寻常作坊要高,具体的数字并不清楚。”
“价钱呢”
“他们有好几种可供选择,学生这次购入的纸张大多是不高不低,价钱与寻常用纸相差不多。”
傅筠不再说话,只是低头抚摸着书册上的纸。
价钱差不多,可质量却是天上地下。
听孙柏的意思,显然是还有比这个更便宜的
公子筠很快便看向孙柏,笑着开口“若不是你,我怕是要错过这样的好纸,如今甚好,我大齐的文坛怕是要再度兴盛了。”
此话一出,裴仲文垂下眼帘,掩饰住了自己的惊讶。
原本他来拜见傅筠的目的,就是想要向他阐述这纸能带来的变化,可如今听着公子筠的意思,他显然是自己就想通了,根本不用谁点拨。
之前在都城的时候,看七公子不显山不露水的,可如今看来,这位分明是聪慧得紧,比起其他公子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孙柏却有些懵“请恕学生愚钝,公子所言,学生不甚明白。”
傅筠笑道“这些日子你应当知道了,读书人比拼的不单单是天赋和文思,还要有钱财,不然也不会寒门难出贵子。”
孙柏闻言便点头表示赞同。
以前他感触不深,毕竟是官宦人家的子弟,自小富庶,让他们去明白百姓疾苦也是有些强人所难。
可自从他去了丰禾郡之后,每天都在刷新自己的认知。
不说旁的,光是他在工厂里面教授算数的时候,便发觉那些以前觉得毫无学习天赋的农户们其实有不少都颇有天资,甚至许多妇人在记账上比男子还要强。
那时候孙柏就去问过他们,为何不好好读书,应考科举,总要比在田间耕作要轻松些。
结果得到的回答都一样――
“家中没有银钱,如何能交得起束没有束,谁家私塾都不收的。”
“束就罢了,那些笔墨纸砚,我们是一样都买不起。”
“书本也贵得紧,瞧不起啊。”
简而言之,就是没钱。
这对富家子弟出身的孙柏来说有些难以想象,可他真切的意识到,有些路一开始就是对着这些贫苦人家堵上的,上面贴着“此路不通”。
而现在,孙柏结合了刚刚裴仲文和公子筠问的问题,放在一起想了想,很快的眼中就有了光芒“公子的意思是,若是这纸能兴盛,便会有更多的人可以读得起书了”
公子筠微微颔首“且不提质量,光是价钱,只要能低下来,那么相应的书本价格也会变得低廉些,到那时候能买得起的人自然会变多,能读得起书的也会增多。”
孙柏琢磨了一下“就是不知道丰禾郡产量如何。”
这时候,裴仲文轻声道“无论产量如何,纸张的价格都会变低。”
两人一同看过去“为何”
裴仲文声音冷静“一样东西之所以会价格高昂,除了成本,便是要看所需求的是否稳定。拿纸张来说,除了官造纸,民间纸张多是手工作坊,产量低,价格高,而那些大一些的造纸坊是不会主动降价的,因为他们知道,若是想要读书,就需要纸,而齐国的纸张只有有限的几种,没得选择,价格自然居高不下。”
孙柏福至心灵“就像分子变大,分母却不变,所以只会越除越多。”
裴大人并不知道分子分母是啥意思,所以他只是点点头,很快就接着道“现在丰禾郡造纸厂俨然已经有了成品,加上质量颇高,那么只要它的名声打响,接下去,自然会格外畅销,到那时候,其他靠着造纸暴利的商户想不降价都难,而且还会倒逼他们改进造纸方法,以后的纸张质量会越来越好。”
这一番话说出来,环环相扣,对还未走上仕途的孙柏来说实在是信息量巨大。
他便沉默下来,在心里细细琢磨,一点点消化。
而傅筠则是看向了裴仲文,想要问问这位裴大人为何对商贾之事如此清楚。
然后很快便想到,裴仲文不单单是裴老大人的儿子,母亲许氏的娘家便是齐国有名的巨贾。
可能,这就是仙人说过的,遗传
公子筠突然觉得裴仲文身上开始冒金光了。
但很快他就收回视线,直接起身道“阿四,去备马车,我们去丰禾郡走一趟。”
“是。”
公子筠也很快迈出门去,孙柏走在后面,小声的对着裴仲文问了句“那大人设宴之事”
裴仲文轻声回道“无妨,江宜郡距离丰禾郡不远,一日便可来回,左右齐国学子们也要在江宜郡中歇息调整,公子明日设宴也是一样的。”而后声音顿了顿,裴二郎像是想到了什么,转头叫了个差役过来吩咐了几句。
于是,当公子筠坐上马车时,看到的不仅有阿四,还有矮桌上摆着的一大碗羊肉羹。
其实傅筠早就肚饿了,只是因着事情一件接一件,他没来得及用饭。
这会儿瞧见一碗热羹,还是用的江宜郡特产羊肉,便不由得问“这是谁准备的”
阿四回道“裴大人让人送来的。”
傅筠便落了帘子,坐到了软垫上,没说什么,只管拿起了勺子吃羹。
待他们抵达丰禾郡的时候,正好一碗羹吃完。
外面,孙柏的声音传进来“到了。”
傅筠便起身,直接挑开帘子自己下了车。
然后当他抬头的瞬间,原本风淡云轻的表情就变了,眼睛都睁大了一圈儿。
倒不是说丰禾郡重建的城有什么特别稀罕的,毕竟公子筠是从都城出来的人,有去过江宜郡,见过边郡的城墙有多结实,现在丰禾郡的高墙起码从外观上瞧着并没有太稀罕的。
可问题就在于,只过了数月时间。
新的城墙,新的道路,还能看到新的房屋,以及熙熙攘攘的人群。
就算听说过丰禾郡的重建惊人,可终究百闻不如一见。
谁能想到,地龙翻身后废墟一样的郡城,如今竟能如此快的恢复过来。
而庄郡守得了消息之后,急忙忙去往城门恭迎,到了之后就急急告罪。
公子筠吃得好,心情也就跟着好,现下便笑道“无妨,我也只是一时兴起想要过来看看,未曾告知庄郡守,算起来还是我唐突了。”
庄郡守连道不敢。
而后就听傅筠道“我此来,是为了看看丰禾郡的用纸。”
其实他指的是造纸厂,但是庄郡守却是理解的有些偏差,笑着道“公子是不是也听闻郡内新开设的书院”
傅筠一愣,可还是顺着道“你且说说。”
然后便听庄郡守道“这书院是郡内一位姓莫的夫子开设的,教授之事皆是与民生息息相关,为了显示朝廷恩典,也是为了百姓能尽早学会一技之长,从而恢复正常生活,故而其中的用纸皆由丰禾郡免费。”
这话其实有两层含义。
一则是告诉公子筠,丰禾郡重视民风教化,二则是通过免费用纸来透露一下庄郡守对于书院的重视程度。
而傅筠之前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现下就格外好奇“可否带我过去瞧瞧”
庄郡守自然愿意展示自己的政绩,立刻道“还请公子随我来。”
书院距离城门不远,很快便到了。
众人并没有惊动里面学习的人,悄然走了进去,只从窗子往学堂当中望去。
然后就瞧见了里面正在读书的“学子”们。
说是学子,可是和寻常的读书人大有不同。
莫说丰禾郡了,整个齐国的读书人其实装扮都差不多,穿长衫,拿折扇,头戴方巾,总归是一瞧就知道是读书之人。
但现在里面坐着的却基本上没有这样装束的。
光是傅筠一眼扫过去,就能看到有人绫罗绸缎,有人粗布麻衣,还有些明显是农户,手上的老茧清晰可见,却也认真的用粗壮的手指拿着似乎是炭条做成的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而他们用的纸,虽没有孙柏买的那些白皙,可也比一般的纸张要光滑细腻得多。
公子筠问道“丰禾纸”
庄郡守点头。
公子筠又瞧了一眼这个另类的学堂,并没有入内,只管对着庄郡守道“让我看看你们这里出的纸张吧。”
“是,还请公子随臣来。”
很快他们就去往了学堂后院,因着今日莫夫子并不在书院,此时出来迎的是施家大郎施韫。
他直接将那边送来的几种纸张取了出来,摆放在了众人面前。
公子筠最先看过去。
只见眼前的纸各不相同,哪怕不用手摸,光是从颜色上就能看得出区别。
有些偏黄,有些偏白,有的上面有点点金光,并且还有染色过的纸张。
而后,施大郎细细解释了各种纸张的用途。
有些易散墨,有些却可以反复着色,其中还根据薄厚、吸水性等等分成了各种类型,不同的纸张应用的场景也有所不同。
施韫条理清晰,说起话来也是娓娓道来。
不过傅筠看他穿着打扮便知道是位商人,便没开口,只是看向了庄郡守。
而后就听郡守道“这位施大郎因为课业优异,故而在莫夫子不在时,书院中的大小事由便由他代管。”
听了这话,傅筠面上难免露出了些许不赞同。
他会这般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齐国内,相较于前朝,已经对商人多有宽宥,商户出身的子弟可以参与科考,也不再随意打压,算得上进步。
只是既然是经商坐贾,为人自然会精明些。
说不好听了便是奸诈油滑。
既然庄郡守口中的这件书院是为了教化百姓,那么让一个商贾管事总归有些不合常理。
而庄郡守大抵也能猜出傅筠的心思,便解释道“施大郎与寻常商户不同,他原本是远道而来,如今已经准备长居丰禾郡,并且代为经营造纸厂的生意,并且承诺,只在进价上多收两成作为利润。”
此话一出,不仅公子筠惊讶,一旁的裴仲文更是震惊。
他的母亲许氏乃是巨富人家出
此时的傅筠正在书桌前, 看上去像是遇到了什么难事,正盯着眼前空白的桌面出神。
再过不久,便是齐王寿辰。
而傅筠的面前摆着的是一封早早就写好的贺词。
可是在写到献上何种贺礼的时候却卡住了。
他看了看自己手边的书卷, 叹了口气“若是往常在都城时, 我只需要给父王送个乐谱诗词,或者是精心搜罗来的乐器, 便能讨得父王欢心,可如今却是难办了些。”
亲卫阿四闻言,轻声建议“公子从仙境中学到了不少, 挑出一个来献上不就好了”
傅筠却摇了摇头, 但没有开口。
因为有些话,哪怕是对着自己最信任的亲卫也没有办法解释清楚。
虽说公子筠在齐王的众多王子之中并不显眼,可是贺寿之事, 常常不是比谁送的贺礼最好,而是要看谁送的最能讨齐王喜欢。
退一步讲,不讨喜, 也别讨嫌。
作为立志当咸鱼的傅筠, 他希望越平庸越好, 宁可不掐尖冒头,宁可泯然众人,也好过招来厌憎。
这中间的尺度就不是很好把控了。
在琅云当中看到的,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戏曲话剧, 每一样都能拿得出来,可如此一来, 闭着眼都能想到自己能在寿宴之上一鸣惊人。
后面可能就是无穷无尽的麻烦。
公子筠不由得叹了口气,昂头靠着椅背喃喃“有时候, 人过于优秀,也是一种错处。”
阿四默默低头。
哪怕听过许多次,可他还是无法适应这种凡言凡语。
就在这时,裴二郎和孙柏前来拜见。
傅筠迅速收敛了所有情绪,露出了个温和的笑“是你们啊,是不是人到齐准备开宴了”说着,他就要起身。
然后便听裴仲文道“公子,琅云中的应考学子还未抵达,臣此番前来,是有事情想要同公子商议。”
傅筠听了这话便重新坐了回去“何事裴大人只管照直说了便是。”
裴仲文也没想绕圈子,只管将刚刚孙柏给他的本册递了过去,而后道“还请公子看看这个。”
公子筠接过来翻看,第一反应也是“这字写得甚好。”
可很快,他就注意到了纸张的不同。
伸手摸了摸,又拿起来对着阳光看了看,傅筠面露惊讶“这是哪儿来的”
裴仲文看了孙柏一眼,孙郎君心领神会,上前两步,端端正正行了一礼后就将丰禾郡造纸厂的事情和盘托出。
而傅筠其实是听说过此事的,毕竟江宜郡和丰禾郡之间的距离不远,两边有什么动静都隐瞒不住对方。
只不过,周边郡县更多注意的都是丰禾郡的砂石厂、造砖厂,以及正在建造中的仙庙,鲜少有人关注到这个新开的造纸厂。
如今看来,倒是疏忽了。
于是公子筠便道“你可知道这造纸厂的产量如何”
孙柏刚刚才回过裴仲文,现下的说辞也是一样“比寻常作坊要高,具体的数字并不清楚。”
“价钱呢”
“他们有好几种可供选择,学生这次购入的纸张大多是不高不低,价钱与寻常用纸相差不多。”
傅筠不再说话,只是低头抚摸着书册上的纸。
价钱差不多,可质量却是天上地下。
听孙柏的意思,显然是还有比这个更便宜的
公子筠很快便看向孙柏,笑着开口“若不是你,我怕是要错过这样的好纸,如今甚好,我大齐的文坛怕是要再度兴盛了。”
此话一出,裴仲文垂下眼帘,掩饰住了自己的惊讶。
原本他来拜见傅筠的目的,就是想要向他阐述这纸能带来的变化,可如今听着公子筠的意思,他显然是自己就想通了,根本不用谁点拨。
之前在都城的时候,看七公子不显山不露水的,可如今看来,这位分明是聪慧得紧,比起其他公子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孙柏却有些懵“请恕学生愚钝,公子所言,学生不甚明白。”
傅筠笑道“这些日子你应当知道了,读书人比拼的不单单是天赋和文思,还要有钱财,不然也不会寒门难出贵子。”
孙柏闻言便点头表示赞同。
以前他感触不深,毕竟是官宦人家的子弟,自小富庶,让他们去明白百姓疾苦也是有些强人所难。
可自从他去了丰禾郡之后,每天都在刷新自己的认知。
不说旁的,光是他在工厂里面教授算数的时候,便发觉那些以前觉得毫无学习天赋的农户们其实有不少都颇有天资,甚至许多妇人在记账上比男子还要强。
那时候孙柏就去问过他们,为何不好好读书,应考科举,总要比在田间耕作要轻松些。
结果得到的回答都一样――
“家中没有银钱,如何能交得起束没有束,谁家私塾都不收的。”
“束就罢了,那些笔墨纸砚,我们是一样都买不起。”
“书本也贵得紧,瞧不起啊。”
简而言之,就是没钱。
这对富家子弟出身的孙柏来说有些难以想象,可他真切的意识到,有些路一开始就是对着这些贫苦人家堵上的,上面贴着“此路不通”。
而现在,孙柏结合了刚刚裴仲文和公子筠问的问题,放在一起想了想,很快的眼中就有了光芒“公子的意思是,若是这纸能兴盛,便会有更多的人可以读得起书了”
公子筠微微颔首“且不提质量,光是价钱,只要能低下来,那么相应的书本价格也会变得低廉些,到那时候能买得起的人自然会变多,能读得起书的也会增多。”
孙柏琢磨了一下“就是不知道丰禾郡产量如何。”
这时候,裴仲文轻声道“无论产量如何,纸张的价格都会变低。”
两人一同看过去“为何”
裴仲文声音冷静“一样东西之所以会价格高昂,除了成本,便是要看所需求的是否稳定。拿纸张来说,除了官造纸,民间纸张多是手工作坊,产量低,价格高,而那些大一些的造纸坊是不会主动降价的,因为他们知道,若是想要读书,就需要纸,而齐国的纸张只有有限的几种,没得选择,价格自然居高不下。”
孙柏福至心灵“就像分子变大,分母却不变,所以只会越除越多。”
裴大人并不知道分子分母是啥意思,所以他只是点点头,很快就接着道“现在丰禾郡造纸厂俨然已经有了成品,加上质量颇高,那么只要它的名声打响,接下去,自然会格外畅销,到那时候,其他靠着造纸暴利的商户想不降价都难,而且还会倒逼他们改进造纸方法,以后的纸张质量会越来越好。”
这一番话说出来,环环相扣,对还未走上仕途的孙柏来说实在是信息量巨大。
他便沉默下来,在心里细细琢磨,一点点消化。
而傅筠则是看向了裴仲文,想要问问这位裴大人为何对商贾之事如此清楚。
然后很快便想到,裴仲文不单单是裴老大人的儿子,母亲许氏的娘家便是齐国有名的巨贾。
可能,这就是仙人说过的,遗传
公子筠突然觉得裴仲文身上开始冒金光了。
但很快他就收回视线,直接起身道“阿四,去备马车,我们去丰禾郡走一趟。”
“是。”
公子筠也很快迈出门去,孙柏走在后面,小声的对着裴仲文问了句“那大人设宴之事”
裴仲文轻声回道“无妨,江宜郡距离丰禾郡不远,一日便可来回,左右齐国学子们也要在江宜郡中歇息调整,公子明日设宴也是一样的。”而后声音顿了顿,裴二郎像是想到了什么,转头叫了个差役过来吩咐了几句。
于是,当公子筠坐上马车时,看到的不仅有阿四,还有矮桌上摆着的一大碗羊肉羹。
其实傅筠早就肚饿了,只是因着事情一件接一件,他没来得及用饭。
这会儿瞧见一碗热羹,还是用的江宜郡特产羊肉,便不由得问“这是谁准备的”
阿四回道“裴大人让人送来的。”
傅筠便落了帘子,坐到了软垫上,没说什么,只管拿起了勺子吃羹。
待他们抵达丰禾郡的时候,正好一碗羹吃完。
外面,孙柏的声音传进来“到了。”
傅筠便起身,直接挑开帘子自己下了车。
然后当他抬头的瞬间,原本风淡云轻的表情就变了,眼睛都睁大了一圈儿。
倒不是说丰禾郡重建的城有什么特别稀罕的,毕竟公子筠是从都城出来的人,有去过江宜郡,见过边郡的城墙有多结实,现在丰禾郡的高墙起码从外观上瞧着并没有太稀罕的。
可问题就在于,只过了数月时间。
新的城墙,新的道路,还能看到新的房屋,以及熙熙攘攘的人群。
就算听说过丰禾郡的重建惊人,可终究百闻不如一见。
谁能想到,地龙翻身后废墟一样的郡城,如今竟能如此快的恢复过来。
而庄郡守得了消息之后,急忙忙去往城门恭迎,到了之后就急急告罪。
公子筠吃得好,心情也就跟着好,现下便笑道“无妨,我也只是一时兴起想要过来看看,未曾告知庄郡守,算起来还是我唐突了。”
庄郡守连道不敢。
而后就听傅筠道“我此来,是为了看看丰禾郡的用纸。”
其实他指的是造纸厂,但是庄郡守却是理解的有些偏差,笑着道“公子是不是也听闻郡内新开设的书院”
傅筠一愣,可还是顺着道“你且说说。”
然后便听庄郡守道“这书院是郡内一位姓莫的夫子开设的,教授之事皆是与民生息息相关,为了显示朝廷恩典,也是为了百姓能尽早学会一技之长,从而恢复正常生活,故而其中的用纸皆由丰禾郡免费。”
这话其实有两层含义。
一则是告诉公子筠,丰禾郡重视民风教化,二则是通过免费用纸来透露一下庄郡守对于书院的重视程度。
而傅筠之前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现下就格外好奇“可否带我过去瞧瞧”
庄郡守自然愿意展示自己的政绩,立刻道“还请公子随我来。”
书院距离城门不远,很快便到了。
众人并没有惊动里面学习的人,悄然走了进去,只从窗子往学堂当中望去。
然后就瞧见了里面正在读书的“学子”们。
说是学子,可是和寻常的读书人大有不同。
莫说丰禾郡了,整个齐国的读书人其实装扮都差不多,穿长衫,拿折扇,头戴方巾,总归是一瞧就知道是读书之人。
但现在里面坐着的却基本上没有这样装束的。
光是傅筠一眼扫过去,就能看到有人绫罗绸缎,有人粗布麻衣,还有些明显是农户,手上的老茧清晰可见,却也认真的用粗壮的手指拿着似乎是炭条做成的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而他们用的纸,虽没有孙柏买的那些白皙,可也比一般的纸张要光滑细腻得多。
公子筠问道“丰禾纸”
庄郡守点头。
公子筠又瞧了一眼这个另类的学堂,并没有入内,只管对着庄郡守道“让我看看你们这里出的纸张吧。”
“是,还请公子随臣来。”
很快他们就去往了学堂后院,因着今日莫夫子并不在书院,此时出来迎的是施家大郎施韫。
他直接将那边送来的几种纸张取了出来,摆放在了众人面前。
公子筠最先看过去。
只见眼前的纸各不相同,哪怕不用手摸,光是从颜色上就能看得出区别。
有些偏黄,有些偏白,有的上面有点点金光,并且还有染色过的纸张。
而后,施大郎细细解释了各种纸张的用途。
有些易散墨,有些却可以反复着色,其中还根据薄厚、吸水性等等分成了各种类型,不同的纸张应用的场景也有所不同。
施韫条理清晰,说起话来也是娓娓道来。
不过傅筠看他穿着打扮便知道是位商人,便没开口,只是看向了庄郡守。
而后就听郡守道“这位施大郎因为课业优异,故而在莫夫子不在时,书院中的大小事由便由他代管。”
听了这话,傅筠面上难免露出了些许不赞同。
他会这般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齐国内,相较于前朝,已经对商人多有宽宥,商户出身的子弟可以参与科考,也不再随意打压,算得上进步。
只是既然是经商坐贾,为人自然会精明些。
说不好听了便是奸诈油滑。
既然庄郡守口中的这件书院是为了教化百姓,那么让一个商贾管事总归有些不合常理。
而庄郡守大抵也能猜出傅筠的心思,便解释道“施大郎与寻常商户不同,他原本是远道而来,如今已经准备长居丰禾郡,并且代为经营造纸厂的生意,并且承诺,只在进价上多收两成作为利润。”
此话一出,不仅公子筠惊讶,一旁的裴仲文更是震惊。
他的母亲许氏乃是巨富人家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