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的赞许, 不单单让丰禾郡的纸张一夜成名,也让庄郡守得了齐王嘉奖。
当然,齐王送来的东西里头, 大部分都是给琅云的礼品, 余下的也是给自家七公子送来的东西,彰显慈父之心, 至于给了庄郡守的,便是一纸诏书,以及一块牌匾罢了。
相较于那些金玉之物, 这两样东西看上去却是有些不起眼。
可是却让庄郡守独自一人去了祠堂, 将匾额诏书一同供奉,并且在里面待了足足一整日才出来。
这让庄郡守之子庄询十分担忧。
自从上次被压趴在酒铺里之后,庄询便留在了郡内养伤, 未曾返回书院。
而随着丰禾郡的重建一步步展开,事情也就跟着多起来。
庄郎君索性就和书院请了个长假,留在郡内自行温书备考, 同时也会为庄郡守分担些事情, 让他不用着急家务, 只需要一心操持公事便好。
早上齐王旨意下达时,庄询便是跟在庄郡守身后一同领旨,待庄郡守进了祠堂, 他也就守在外面。
这一下子就等到了傍晚。
庄询眉间紧皱,眼睛里带出了些焦急。
一旁跟着的小厮不由得道“郎君, 是否要进去瞧瞧”
庄询本想说,自家爹爹去的时候说了, 不让任何人打扰,自己若是过去怕是有违父命。
可这一整天粒米未进, 也着实令人担忧。
正纠结的时候,却听到里面传来了庄郡守的声音“询儿何在”
庄询立刻迈开步子,然后就是一个趔趄。
实在是站的时间略有些久,腿脚都有些发麻。
急忙扶着小厮站好,庄询也顾不上什么仪态了,直接原地蹦了蹦,确定腿脚舒服了些,这才大步朝着祠堂走去。
进门后,就看到了跪坐在祖宗牌位前的庄郡守。
庄询下意识的放轻了步子,缓缓上前,行了一礼。
庄郡守则是指着另一个蒲团道“你坐下,为父有话同你讲。”
“是。”
庄询依言跪坐上去,然后便看到自家爹爹并没有瞧着牌位,而是看向了已经被供奉起来的匾额。
这是齐王御赐的匾额。
按理说,得了匾额之后,应该挂在外头,可是因为这是王上赐下来的,所以要先供奉起来,和旁边的诏书一起承受香火,以传后世,当做是庄家的荣耀。
而这块匾上写着四个大字。
春风化雨。
庄郡守便问道“你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吗”
庄询点头“知道的,王上应该是赞许父亲在丰禾郡内实行教化,这才予以赞颂,便是父亲的荣光了。”
可是庄郡守却是笑了笑,轻声道“恐怕不止于此,不然这匾额早不来晚不来,为何现在才到况且就算是赞,也应该是赞这丰禾郡在地龙翻身之后能迅速重新建设起来,或者赞为父能与琅云仙境交好,怎么也扯不到教化之事上。”
庄询闻言微愣,略想了想,便觉得此话有理。
丰禾郡最惊人的,是宽敞的马路,是新起的房屋,还有那边造福一方百姓的几个厂子。
要说学堂,最近才新开了一个,还不是为了读书人开的。
王上怎么专门挑着这个说
庄郡守见他疑惑,也不再多问,直接道“这便是王上的未尽之意了,明面上说的是教化,实际上却是在说丰禾纸甚好,于民有利,于读书有利。”
庄询不解“那直接说纸不就成了”
庄郡守声音轻轻“大齐不是周国和卫国,明面上还是读书为重,假使直接说造纸厂弄得好,商贸做得好,恐怕就堵不住那些读书人的嘴巴了。”
同样作为读书人的庄询略想了想,就表示赞同。
而后就听庄郡守接着道“为父思索整整一日,觉得这匾额并非是褒奖为父,而是让为父能够多多推行丰禾纸,行这春风化雨之事。”说着,他声音顿了顿,“等下便可让人去给各地县令传话,让他们所辖之地皆鼓励民众用丰禾纸。”
庄询多提了句“父亲,虽说这纸张便宜,可只能搭配炭条,并不能承墨,知否不利于进学”
庄郡守这次的回答毫不犹豫“以前为父只觉得,读书进学乃是为科举为做官,可近些日子得到仙人点化,便知道,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更好生存。今日又得了王上提点,便闭门一日,既是感悟,亦是思过。”
庄询闻言,立刻端正了姿势。
便听庄郡守接着道“既然是获取知识,那么就没有必要拘泥于形式。其实以前就有用炭书写,但那时候都是记录在石板上,而且不易保存,随便一擦就消失了,加上软笔适合纸张,更容易保存,于是炭笔便失传了,如今倒是可以重新用起来。假使为了学习书法,直接用毛笔蘸水在石板上写,在毡布上练,都不妨碍,重要的是要让我丰禾郡内的百姓均能得到求学的机会。”
庄询行了一礼“父亲教训的是,是孩儿狭隘了。”
庄郡守却没看他,只是继续看着那边的匾额,轻声道“这件事情必须要尽快推行,丰禾郡也要为了其他各地做出表率,才不辜负王上这匾。”
庄询惊讶“听父亲的意思,王上另有深意”
庄郡守淡淡一笑。
他能坐到一方郡守的位置,靠得可不单单是科考中举,还要有颗玲珑心思。
一块用意不清的匾额,一封只有套话的诏书,加起来,却能让庄郡守联想到很多。
比如,纸张能教化于民,又比如,许家越来越加大力度的想要购买并且推行丰禾纸。
而许家背后,便是裴符大人,一位出身寒门的贵子。
结合一下,庄郡守便能猜到齐王用意,这是要让他改进教育,给寒门子弟更多的机会,而未来便是让整个齐国上行下效,借此来推行整体的教育改变。
然后,便是那些世家大族
更深的地方,庄郡守不愿想,也不敢想。
装糊涂大概是每个当官的拥有的必要技能。
于是,头脑风暴了一通的庄郡守,面上依然是风淡云轻,面对着自家独子的疑惑,他也没说什么,只管笑着拍了拍庄询的肩膀,而后就站起身来,出去让人给各地下命令了。
很快,整个丰禾郡就活跃起来。
各个私塾都出了新规,并且由各地县令昭告百姓。
在厂子里打工的王二夫妇知道消息,立刻给家里捎了口信,询问哥哥王大的几个孩子是否也要进学了。
而此时,王大的大儿子王安正坐在驴车上,哒哒哒的朝着自家村子而去。
赶车的是个中年汉子,他一边晃悠着手上的鞭子,一边和王安闲聊“你这后生的手艺真是不错,轱辘做得又圆又结实,怪不得我们村里的富户都要找你打家具哩。”
王安闻言,便抬起头来,笑着道“那还请大叔以后帮我瞧着些,看谁家还要打家具,便告诉我,价钱都好商量。”
“好说好说。”说着,中年汉子看过去,“你这是在瞧什么书”
王安面不改色,依然笑眯眯地回道“没啥,随便看看。”说着,就把书收起来。
这是一本三字经,是他最宝贝的东西。
比那些木匠赖以生存的各种工具都来得宝贝。
说起来,王安从小的志向并不是当木匠,而是要读书科考,光耀门楣。
只是王家家贫,王大王二两兄弟就因为没钱交束,就都不认字。
而王大有三个孩子,王安排行老大。
他自小聪慧,记性也好,单单靠着平常去私塾附近偷偷的听,就能背下来好几句三字经。
后来王大也让他们去念过几天书,可等王安大了些便知道,家里是没办法供三个孩子都念下去的。
于是王安作为大哥便主动站出来,先退了学,然后把所有的书册全都送给了二弟,自己只留了一本三字经,然后就去找了村子里的木匠学手艺。
木匠觉得他瘦弱,不像个做活儿的人,不乐意收。
他就天天过去软磨硬泡,还当了好阵子的学徒工,这才求着人家收了自己。
后来有了些手艺,便去给人家做木匠活儿,后来进化到走街串巷打家具。
在地动的时候,在外面给一富户做活儿的王安急忙忙回来过一趟。
那时候村子里还是一片狼藉,丰禾郡城也封了,不许进出,他还是绕路回的村子。
帮着把家里收拾好,然后又免费给村里人做了些应急用的物件,幸而村子里没出大事儿,他这才重新回到富户那里,把余下的差事做完。
而地龙翻身受灾的核心地方自然是丰禾郡,周围郡县其实也有感觉,只是感触不强。
那家富户却格外紧张,不仅让王安把之前的家具打完,还要他帮忙加固房屋。
一来二去,全都做完时已经是数月过去。
回来的时候正巧赶上这驴车主人要到丰禾郡内送货,于是王安就给他白做了个轮子,得以搭了便车。
中年汉子又挥了挥皮鞭,让自家懒驴别停下,然后才对着王安道“我瞧着你这包袱鼓囊囊的,可得抱紧了,莫要摔了才好。”
王安就笑着回道“大叔放心,里头都是我攒着准备路上吃的干粮,不怕摔。”
“这么多”
“我想着就算是坐车,怕是也要明日才能到,就多带了些。”
“哪里用那么久,再有两个时辰就差不多了。”
王安闻言一愣“怎么可能”
毕竟他从村子里走的时候,可是吭哧吭哧走了两天两夜才道。
虽然这驴车比走着要快,但也没快到哪儿去,道路崎岖,如何能两个时辰就到
而就在此时,他们已经出了林子,走上了大路。
这个大路,当真是字面意义上的“大”。
不仅宽,而且平。
驴子走在上面似乎都轻快很多,刚刚还三步一喘五步一停,现在就踢踢踏踏的走,速度快了一倍不止。
而王安则是一脸震惊“这路,怎么和之前长得不一样”
赶车的汉子也很是惊讶“你不是丰禾郡的人么,竟不知道这条路便是你们郡里让人修的,已经修好一阵子了。”
王安瞪大眼睛“此话当真”
汉子道“自然,说起来这路修好了是真好走,别说我这种送货的方便,那些商队估计也是觉得这路好走,省车马,所以宁可绕路都要从丰禾郡走哩,如今丰禾郡里头可是热闹得很。”
而王安显然没想到,不过数月,自家郡城竟能如此天翻地覆。
他立刻坐直了身子,朝着马路前方看去。
果然能瞧见排列整齐有序的商队。
许是因为丰禾郡的道路修的宽,还是双向通行的,每边都能容得下三驾马车并行,故而他们这个小驴车一直是走在最边上,旁边总有商队或者是马车超过他们。
但却没有了以前那种呵斥让行的事情,而是默契的快的先走,慢的靠边。
王安原本好奇,结果还没问,就看到地上刷着字儿。
他不由得念出来“快、中、慢,这是为了区分车道吧。”
中年汉子则是惊讶道“你这后生还认得字可进学了”
王安声音一顿,心里一紧,可依然只是笑,很快就扯开了话题。
而正如赶车人所说,两个时辰就已经抵达了他家所在的村子。
赶车汉子是个心善的,瞧着王安带了一堆大大小小的工具,怕他不好拿,便道“我把你送进村子里吧。”
王安正要道谢,结果一抬眼,就看到了不远处人头攒动。
那地方他太熟悉了。
便是之前王安总是偷偷过去听的私塾。
如今围了这么多人是出什么事儿了
王安很快就道“多谢大叔,就不劳烦了,我自己走进去就成。”
赶车人也不坚持,只管帮他把包袱卸下来,然后便离开了。
王安则是走向了私塾。
待走近了些,便看清楚了,这里围着的人并不像是来闹事的,他们既不争执,也不吵闹,反倒井然有序的在排队。
王安觉着稀罕,又有些好奇,便走上前去,寻了个相熟的人问道“徐三哥。”
徐三扭头看他,先是一愣,然后就笑着道“是王家小子啊,这是刚回来”
王安点头,正准备问这里发生何事。
没想到,反倒是徐三先开口问他“你来也是为了报名吧。”
王安微愣“报名什么”
徐三指了指“你不知道吗今儿就是私塾要开始重新报名的日子,我这不是来给我家那俩小子过来问问么,还有我那姑娘,也到年纪了,正好也过来问问女子书院什么时候开。”
这句话信息量有点大,王安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好一会儿,他才定了定神儿,轻声道“三哥可是最近发财了”
徐三摊了摊手“你瞧我,像是发财的样子么。”
王安压低声音“那三个如何能让家里的孩子都来上私塾”
徐三也想到这人怕是刚回来,啥都不知道,于是便耐心道“郡守之前下了命令,这些私塾的束都会少收,像是这种启蒙的私塾,索性就不收,只要人带着纸笔去就行了。”
王安轻声“那就算是纸笔,我也是没有的”
“这个啊,这个你总买得起的。”
说着,徐三直接掏出了自己刚给孩子置办的丰禾纸还有炭条。
王安看过去,随后就眼睛睁大“这这是什么纸”
“咱们郡产的纸。”
“可之前雇我的那个富户用的丰禾纸,比这个细腻好多啊。”
徐三摆摆手“有很多种的,这个是最便宜的,平常买斤包子的钱就能买上一大沓子,炭条也不难找,有了它就能去进学。”
而后,他晃了晃纸,作为丰禾郡人,徐三颇为与有荣焉
“不过别看它长得糙,却鼎鼎有名气哩,咱王上看了都说好”
王安
虽不太清楚丰禾纸的前世今生,可是对王安来说,这绝对算得上是个顶顶好的消息。
如此便宜的纸张,如此好找的炭条。
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己,或许也有机会能读书了
想到这里,车马劳顿的疲累好似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王安匆匆的和徐三道谢后,便抱着自己的包袱,扛着自己的木匠工具,一路叮呤咣啷的跑回了家。
一进门,就连嘘带喘,累得连句整话都说不出来。
偏巧此时,王大就在院子里,似乎在帮忙收衣服。
见他回来,向来严肃的王大也有了个笑容,只是很快就收敛起来,开口便道“你回来的正好,快去收拾收拾。”
此话一出,王安的笑容就凝固在脸上,心里也凉了半截。
因为往常王大说这话的时候,基本都是有人找上了门,让他去做木匠活儿的。
之前王安会因此开心,因为来了差事。
可如今,刚刚知道私塾能报名,他也想要读书,可又要做工
嘴唇抿了抿,可最终,王安还是轻声道“好的爹,我晓得了,这次是要去谁家”
王大一边收衣服一边道“你二叔家,就在城里,你去城门口,你二叔会接你的。”
王安愣住“二叔也要打家具”
王大瞪了他一眼“打什么家具,你都要去读书的人了,赶紧把木匠活儿都放一放,还有,换身衣裳
当然,齐王送来的东西里头, 大部分都是给琅云的礼品, 余下的也是给自家七公子送来的东西,彰显慈父之心, 至于给了庄郡守的,便是一纸诏书,以及一块牌匾罢了。
相较于那些金玉之物, 这两样东西看上去却是有些不起眼。
可是却让庄郡守独自一人去了祠堂, 将匾额诏书一同供奉,并且在里面待了足足一整日才出来。
这让庄郡守之子庄询十分担忧。
自从上次被压趴在酒铺里之后,庄询便留在了郡内养伤, 未曾返回书院。
而随着丰禾郡的重建一步步展开,事情也就跟着多起来。
庄郎君索性就和书院请了个长假,留在郡内自行温书备考, 同时也会为庄郡守分担些事情, 让他不用着急家务, 只需要一心操持公事便好。
早上齐王旨意下达时,庄询便是跟在庄郡守身后一同领旨,待庄郡守进了祠堂, 他也就守在外面。
这一下子就等到了傍晚。
庄询眉间紧皱,眼睛里带出了些焦急。
一旁跟着的小厮不由得道“郎君, 是否要进去瞧瞧”
庄询本想说,自家爹爹去的时候说了, 不让任何人打扰,自己若是过去怕是有违父命。
可这一整天粒米未进, 也着实令人担忧。
正纠结的时候,却听到里面传来了庄郡守的声音“询儿何在”
庄询立刻迈开步子,然后就是一个趔趄。
实在是站的时间略有些久,腿脚都有些发麻。
急忙扶着小厮站好,庄询也顾不上什么仪态了,直接原地蹦了蹦,确定腿脚舒服了些,这才大步朝着祠堂走去。
进门后,就看到了跪坐在祖宗牌位前的庄郡守。
庄询下意识的放轻了步子,缓缓上前,行了一礼。
庄郡守则是指着另一个蒲团道“你坐下,为父有话同你讲。”
“是。”
庄询依言跪坐上去,然后便看到自家爹爹并没有瞧着牌位,而是看向了已经被供奉起来的匾额。
这是齐王御赐的匾额。
按理说,得了匾额之后,应该挂在外头,可是因为这是王上赐下来的,所以要先供奉起来,和旁边的诏书一起承受香火,以传后世,当做是庄家的荣耀。
而这块匾上写着四个大字。
春风化雨。
庄郡守便问道“你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吗”
庄询点头“知道的,王上应该是赞许父亲在丰禾郡内实行教化,这才予以赞颂,便是父亲的荣光了。”
可是庄郡守却是笑了笑,轻声道“恐怕不止于此,不然这匾额早不来晚不来,为何现在才到况且就算是赞,也应该是赞这丰禾郡在地龙翻身之后能迅速重新建设起来,或者赞为父能与琅云仙境交好,怎么也扯不到教化之事上。”
庄询闻言微愣,略想了想,便觉得此话有理。
丰禾郡最惊人的,是宽敞的马路,是新起的房屋,还有那边造福一方百姓的几个厂子。
要说学堂,最近才新开了一个,还不是为了读书人开的。
王上怎么专门挑着这个说
庄郡守见他疑惑,也不再多问,直接道“这便是王上的未尽之意了,明面上说的是教化,实际上却是在说丰禾纸甚好,于民有利,于读书有利。”
庄询不解“那直接说纸不就成了”
庄郡守声音轻轻“大齐不是周国和卫国,明面上还是读书为重,假使直接说造纸厂弄得好,商贸做得好,恐怕就堵不住那些读书人的嘴巴了。”
同样作为读书人的庄询略想了想,就表示赞同。
而后就听庄郡守接着道“为父思索整整一日,觉得这匾额并非是褒奖为父,而是让为父能够多多推行丰禾纸,行这春风化雨之事。”说着,他声音顿了顿,“等下便可让人去给各地县令传话,让他们所辖之地皆鼓励民众用丰禾纸。”
庄询多提了句“父亲,虽说这纸张便宜,可只能搭配炭条,并不能承墨,知否不利于进学”
庄郡守这次的回答毫不犹豫“以前为父只觉得,读书进学乃是为科举为做官,可近些日子得到仙人点化,便知道,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更好生存。今日又得了王上提点,便闭门一日,既是感悟,亦是思过。”
庄询闻言,立刻端正了姿势。
便听庄郡守接着道“既然是获取知识,那么就没有必要拘泥于形式。其实以前就有用炭书写,但那时候都是记录在石板上,而且不易保存,随便一擦就消失了,加上软笔适合纸张,更容易保存,于是炭笔便失传了,如今倒是可以重新用起来。假使为了学习书法,直接用毛笔蘸水在石板上写,在毡布上练,都不妨碍,重要的是要让我丰禾郡内的百姓均能得到求学的机会。”
庄询行了一礼“父亲教训的是,是孩儿狭隘了。”
庄郡守却没看他,只是继续看着那边的匾额,轻声道“这件事情必须要尽快推行,丰禾郡也要为了其他各地做出表率,才不辜负王上这匾。”
庄询惊讶“听父亲的意思,王上另有深意”
庄郡守淡淡一笑。
他能坐到一方郡守的位置,靠得可不单单是科考中举,还要有颗玲珑心思。
一块用意不清的匾额,一封只有套话的诏书,加起来,却能让庄郡守联想到很多。
比如,纸张能教化于民,又比如,许家越来越加大力度的想要购买并且推行丰禾纸。
而许家背后,便是裴符大人,一位出身寒门的贵子。
结合一下,庄郡守便能猜到齐王用意,这是要让他改进教育,给寒门子弟更多的机会,而未来便是让整个齐国上行下效,借此来推行整体的教育改变。
然后,便是那些世家大族
更深的地方,庄郡守不愿想,也不敢想。
装糊涂大概是每个当官的拥有的必要技能。
于是,头脑风暴了一通的庄郡守,面上依然是风淡云轻,面对着自家独子的疑惑,他也没说什么,只管笑着拍了拍庄询的肩膀,而后就站起身来,出去让人给各地下命令了。
很快,整个丰禾郡就活跃起来。
各个私塾都出了新规,并且由各地县令昭告百姓。
在厂子里打工的王二夫妇知道消息,立刻给家里捎了口信,询问哥哥王大的几个孩子是否也要进学了。
而此时,王大的大儿子王安正坐在驴车上,哒哒哒的朝着自家村子而去。
赶车的是个中年汉子,他一边晃悠着手上的鞭子,一边和王安闲聊“你这后生的手艺真是不错,轱辘做得又圆又结实,怪不得我们村里的富户都要找你打家具哩。”
王安闻言,便抬起头来,笑着道“那还请大叔以后帮我瞧着些,看谁家还要打家具,便告诉我,价钱都好商量。”
“好说好说。”说着,中年汉子看过去,“你这是在瞧什么书”
王安面不改色,依然笑眯眯地回道“没啥,随便看看。”说着,就把书收起来。
这是一本三字经,是他最宝贝的东西。
比那些木匠赖以生存的各种工具都来得宝贝。
说起来,王安从小的志向并不是当木匠,而是要读书科考,光耀门楣。
只是王家家贫,王大王二两兄弟就因为没钱交束,就都不认字。
而王大有三个孩子,王安排行老大。
他自小聪慧,记性也好,单单靠着平常去私塾附近偷偷的听,就能背下来好几句三字经。
后来王大也让他们去念过几天书,可等王安大了些便知道,家里是没办法供三个孩子都念下去的。
于是王安作为大哥便主动站出来,先退了学,然后把所有的书册全都送给了二弟,自己只留了一本三字经,然后就去找了村子里的木匠学手艺。
木匠觉得他瘦弱,不像个做活儿的人,不乐意收。
他就天天过去软磨硬泡,还当了好阵子的学徒工,这才求着人家收了自己。
后来有了些手艺,便去给人家做木匠活儿,后来进化到走街串巷打家具。
在地动的时候,在外面给一富户做活儿的王安急忙忙回来过一趟。
那时候村子里还是一片狼藉,丰禾郡城也封了,不许进出,他还是绕路回的村子。
帮着把家里收拾好,然后又免费给村里人做了些应急用的物件,幸而村子里没出大事儿,他这才重新回到富户那里,把余下的差事做完。
而地龙翻身受灾的核心地方自然是丰禾郡,周围郡县其实也有感觉,只是感触不强。
那家富户却格外紧张,不仅让王安把之前的家具打完,还要他帮忙加固房屋。
一来二去,全都做完时已经是数月过去。
回来的时候正巧赶上这驴车主人要到丰禾郡内送货,于是王安就给他白做了个轮子,得以搭了便车。
中年汉子又挥了挥皮鞭,让自家懒驴别停下,然后才对着王安道“我瞧着你这包袱鼓囊囊的,可得抱紧了,莫要摔了才好。”
王安就笑着回道“大叔放心,里头都是我攒着准备路上吃的干粮,不怕摔。”
“这么多”
“我想着就算是坐车,怕是也要明日才能到,就多带了些。”
“哪里用那么久,再有两个时辰就差不多了。”
王安闻言一愣“怎么可能”
毕竟他从村子里走的时候,可是吭哧吭哧走了两天两夜才道。
虽然这驴车比走着要快,但也没快到哪儿去,道路崎岖,如何能两个时辰就到
而就在此时,他们已经出了林子,走上了大路。
这个大路,当真是字面意义上的“大”。
不仅宽,而且平。
驴子走在上面似乎都轻快很多,刚刚还三步一喘五步一停,现在就踢踢踏踏的走,速度快了一倍不止。
而王安则是一脸震惊“这路,怎么和之前长得不一样”
赶车的汉子也很是惊讶“你不是丰禾郡的人么,竟不知道这条路便是你们郡里让人修的,已经修好一阵子了。”
王安瞪大眼睛“此话当真”
汉子道“自然,说起来这路修好了是真好走,别说我这种送货的方便,那些商队估计也是觉得这路好走,省车马,所以宁可绕路都要从丰禾郡走哩,如今丰禾郡里头可是热闹得很。”
而王安显然没想到,不过数月,自家郡城竟能如此天翻地覆。
他立刻坐直了身子,朝着马路前方看去。
果然能瞧见排列整齐有序的商队。
许是因为丰禾郡的道路修的宽,还是双向通行的,每边都能容得下三驾马车并行,故而他们这个小驴车一直是走在最边上,旁边总有商队或者是马车超过他们。
但却没有了以前那种呵斥让行的事情,而是默契的快的先走,慢的靠边。
王安原本好奇,结果还没问,就看到地上刷着字儿。
他不由得念出来“快、中、慢,这是为了区分车道吧。”
中年汉子则是惊讶道“你这后生还认得字可进学了”
王安声音一顿,心里一紧,可依然只是笑,很快就扯开了话题。
而正如赶车人所说,两个时辰就已经抵达了他家所在的村子。
赶车汉子是个心善的,瞧着王安带了一堆大大小小的工具,怕他不好拿,便道“我把你送进村子里吧。”
王安正要道谢,结果一抬眼,就看到了不远处人头攒动。
那地方他太熟悉了。
便是之前王安总是偷偷过去听的私塾。
如今围了这么多人是出什么事儿了
王安很快就道“多谢大叔,就不劳烦了,我自己走进去就成。”
赶车人也不坚持,只管帮他把包袱卸下来,然后便离开了。
王安则是走向了私塾。
待走近了些,便看清楚了,这里围着的人并不像是来闹事的,他们既不争执,也不吵闹,反倒井然有序的在排队。
王安觉着稀罕,又有些好奇,便走上前去,寻了个相熟的人问道“徐三哥。”
徐三扭头看他,先是一愣,然后就笑着道“是王家小子啊,这是刚回来”
王安点头,正准备问这里发生何事。
没想到,反倒是徐三先开口问他“你来也是为了报名吧。”
王安微愣“报名什么”
徐三指了指“你不知道吗今儿就是私塾要开始重新报名的日子,我这不是来给我家那俩小子过来问问么,还有我那姑娘,也到年纪了,正好也过来问问女子书院什么时候开。”
这句话信息量有点大,王安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好一会儿,他才定了定神儿,轻声道“三哥可是最近发财了”
徐三摊了摊手“你瞧我,像是发财的样子么。”
王安压低声音“那三个如何能让家里的孩子都来上私塾”
徐三也想到这人怕是刚回来,啥都不知道,于是便耐心道“郡守之前下了命令,这些私塾的束都会少收,像是这种启蒙的私塾,索性就不收,只要人带着纸笔去就行了。”
王安轻声“那就算是纸笔,我也是没有的”
“这个啊,这个你总买得起的。”
说着,徐三直接掏出了自己刚给孩子置办的丰禾纸还有炭条。
王安看过去,随后就眼睛睁大“这这是什么纸”
“咱们郡产的纸。”
“可之前雇我的那个富户用的丰禾纸,比这个细腻好多啊。”
徐三摆摆手“有很多种的,这个是最便宜的,平常买斤包子的钱就能买上一大沓子,炭条也不难找,有了它就能去进学。”
而后,他晃了晃纸,作为丰禾郡人,徐三颇为与有荣焉
“不过别看它长得糙,却鼎鼎有名气哩,咱王上看了都说好”
王安
虽不太清楚丰禾纸的前世今生,可是对王安来说,这绝对算得上是个顶顶好的消息。
如此便宜的纸张,如此好找的炭条。
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己,或许也有机会能读书了
想到这里,车马劳顿的疲累好似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王安匆匆的和徐三道谢后,便抱着自己的包袱,扛着自己的木匠工具,一路叮呤咣啷的跑回了家。
一进门,就连嘘带喘,累得连句整话都说不出来。
偏巧此时,王大就在院子里,似乎在帮忙收衣服。
见他回来,向来严肃的王大也有了个笑容,只是很快就收敛起来,开口便道“你回来的正好,快去收拾收拾。”
此话一出,王安的笑容就凝固在脸上,心里也凉了半截。
因为往常王大说这话的时候,基本都是有人找上了门,让他去做木匠活儿的。
之前王安会因此开心,因为来了差事。
可如今,刚刚知道私塾能报名,他也想要读书,可又要做工
嘴唇抿了抿,可最终,王安还是轻声道“好的爹,我晓得了,这次是要去谁家”
王大一边收衣服一边道“你二叔家,就在城里,你去城门口,你二叔会接你的。”
王安愣住“二叔也要打家具”
王大瞪了他一眼“打什么家具,你都要去读书的人了,赶紧把木匠活儿都放一放,还有,换身衣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