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王二一家人带着王安他们哥仨是今儿一大早就从丰禾郡城离开了, 但因为带了不少东西,专门雇了个驴车拉着,一直到中午才瞧见村子。
而在他们进村前, 就被人拦住了。
领头的是他们村子所属县的县丞。
这县丞论官位是要比县令矮一级的, 但即使如此,也不是寻常小老百姓想见就能见的。
但这会儿他却是在村子外面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蹲了好阵子, 腿都麻了。
瞧见王家人来,便直接起身,似乎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 只管笑着道“可算是把你们等来了。”
王二吓了一跳。
实在是来的人有些多。
不单单有县丞, 后面还跟着不少差官,穿着衙门里的衣服,但一个两个扛着铜锣, 拿着打鼓,怎么瞧都不像是办差的。
于是王二和王安对视一眼,便从驴车上下来, 走向了县丞, 表情都带着谨慎。
结果没等他们询问, 县丞就对着身后招手“这就是王安郎君吧”说着,他一扭头,“快, 给郎君绑上”
绑上
他们也没做什么,怎么上来就要绑
王二下意识的挡在了自家侄儿前头, 伸手护着他,嘴里问着“大人, 这话从何说起我家安郎也没做什么大事啊。”
县丞却是笑眯眯“瞧你这话说的,咱们县里, 还有比你家这孩子做的事儿小的吗”
而这时候,差人也拿了东西来。
王二一瞧,便愣了一下。
因为这人拿来的既不是麻绳,也不是铁链,而是一根红绸子,上面是个大大的红花。
如今在齐国,配这种大红花是有讲究的。
要不是成亲,要不是中举,再不然便是得了大功劳了,才会被官府特赐红花佩戴,寻常是不能随便用的。
看起来这是要嘉奖啊。
还没等王二反应过来,差人们就已经凑上来,七手八脚的给王安系上了。
王安虽然个子高,但是骨架小,这个大花儿直接把他的胸口都占满,差点就把脸挡上了。
随后,县丞就招呼人“抬好匾额,叫上村正,进村”
“是。”
王安还没搞清楚状况,就和自家二叔一道走在了队伍的最前头。
而王安的二弟坐在驴车上头,好奇的往前看“这是做啥呢”
王二的媳妇汤氏并没听清楚那些人的话,可她本就聪慧,这些日子在郡城里又长了见识,很快就猜到“多半是县里面给你们哥哥还有二叔的体面,放心吧,是好事。”
少年立刻踏实下来,乖乖的坐了回去。
而王安的三弟年纪小,手里正拿着个糖人。
但他的眼睛却没有看糖人,而是瞧着汤氏的女儿妮子,好奇问道“妹妹在做功课吗”
妮子闻言就昂头笑着,晃了晃手上的炭笔,声音清脆“嗯,幼儿园留的功课,要画十幅画。”
“我瞧瞧,”三弟端详了一下,就有模有样的点头,“妹妹画的猪真可爱。”
妮子听了这话,小脸蛋上的笑容一下子就顿住了。
她茫然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画,小声嘟囔“我画的是大老虎啊”
三弟噎了一下,眼睛转了转,就把手里拿着的糖人塞给了妹子,哄着她吃,然后偷偷的把画挡住,装作无事发生。
而此时,队伍已经进了村,直奔王家而去。
他们阵仗大,又是一路敲锣打鼓的,自然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
王二和王安正在和县丞说话,没有朝着两边瞧。
但是汤氏坐在驴车上,小心地护着三个孩子,耳朵却是听到了旁边人的议论。
能听到惊讶,听到羡慕,还有一些夹杂其中的杂音。
显然“王大被弟弟套路了,被儿子撇下了”的这种闲话早就已经传起来了,如今瞧他们回来,自然有人开始嘟囔着这事儿。
汤氏听了进去。
换成之前的她,定然直接从车上跳下去,和那些嘴巴长的东西理论一番。
可这会儿在郡城里历练过的汤氏却是不动声色,依然笑眯眯的,陪着自家女儿画猪不,是画大老虎。
等到了王家门口,队伍停下,汤氏便带着仨孩子下了驴车,朝着王二和王安走去。
这会儿叔侄两个已经知道了县丞的来意。
他是来给王家道喜,顺便送匾额的。
而这个匾额还是郡守亲笔提的
据县城所说,庄郡守是想要告诉整个郡城内的村民,只要有本事的,尽可以去厂子里搏一搏,还要鼓励人人进学,就算不为了考科举,多学个一技之长都是好的。
王家就是他们树立的进步典型。
但无论庄郡守的目的是什么,这份天大的体面算是落到了王家头上了。
王二一想到这里,就笑的合不拢嘴。
但是王安却有些羞涩。
到底是年轻人,面皮薄,他扒拉了一下胸前的大红花,小声嘟囔“这个能先摘了吗戴了一路,也差不多了。”
结果汤氏先笑眯眯道“摘了作甚婶婶瞧着安郎戴着正合适,好看的紧,让人多看看才好呢。”
县丞也跟着点头,王安这才歇了心思。
倒是王二有些奇怪,他性子憨直,没有那么多心思,于是就对着自家心细如尘的娘子小声问道“这是要让谁看”
汤氏踮了踮脚,在他耳边轻声道“给爹娘看,给大哥看,也给村里人看。”
让自家人瞧,自然是为了让自家人高兴。
给村里人瞧,就是为了堵住他们的嘴,直接把所有的闲话都给塞回去才好,这样以后也能免去不少麻烦。
也就在这时,村正终于把王大给寻了回来。
而王大此时的脸上还是一片迷茫。
他瞧了一眼王二一家,又看了看仨儿子,最终的视线定格在了王安胸前的大红花上,声音都有些发愣“这,这是咋了儿子你要娶媳妇了”
王安脸上一红,都快和大红花同色了。
县丞则是走上前来,和善的看着王大,那架势颇有种下乡慰问的感觉,但是他说出来的却不是嘘寒问暖,而是溢美之词“你家着实是出了好人才啊。”
王大虽然知道自家人在郡城里是有差事的,但是鉴于他不识字,王二也多是带口信回来,自然不能说的详尽。
于是这会儿王大对他们的事情并不了解。
结果便听县丞道“你弟弟和弟媳妇都有本事得很啊。”
王大“这我知道。”
虽说一开始知道女子也能做工读书的时候,不少人都吓到了,可是很多事情就是上行下效。
郡城里这么做了,那些当官的都不说什么,豪门大户更是上赶着让自家姑娘读书认字,那么底下的平民百姓看着瞧着,就会跟着学。
加上现在读书成本低了,女娃儿读好了书,也可以和男娃儿一样做工赚钱,家里自然会重视些。
不过是几个月,他们就像是已经习惯了女子做工似的,现在半点不觉得稀奇。
县丞“那你知道郡城的仙庙就是他帮着修成的吗”
王大倒吸一口冷气,身后进入围观模式的村民也跟着一起惊呼出声。
仙庙,那可是仙庙
在丰禾郡,如今最紧俏的话本,就是和琅云有关系的那些事儿。
结果他们还只能听听传说的时候,人家就已经开始造仙庙了
这会不会能跟着沾上点仙气儿
然后就听县丞接着道“还有你家这小子,更是不得了,已经拜到了莫夫子门下了。”
王大茫然“莫夫子是谁啊”
而其他村人也大多不知道这人。
立刻就有在私塾里读书的孩子蹦q起来“就是那边书院里面的莫夫子,可有本事了,我们先生说,郡守的孩子想要拜到他门下都不一定能收呢”
郡守的儿子都不收,偏偏收了王安
这这
县丞似乎觉得刺激还不够大,又接着道“还有,现在丰禾郡里面用的炭笔,都是你家小子牵头带着人研究出来的。”
一句话,众人都不知声儿了。
如果说仙庙还带这些虚无缥缈,那这个炭笔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也是他们每天都能见到的。
不单单是那些读书进学的孩子们会用,不少不咋识字的农户也会用。
拿来写写画画,学学最近流行的素描,再不济,收麦子的时候装麻袋计数也要用的。
但他们并不知道这炭笔是谁改良的,只觉得从之前那种一握一手黑灰的东西进化成现在这样,必然是天才一般的主意。
现在却发现,天才竟在我身边
王安却有些不好意思“也不全是我琢磨出来的,还是琅云仙人给的法子好,是他们启发我的。”
结果这句谦虚的话,反倒引起了更大的反响。
王大就瞪大眼睛,瞧着自家儿子问道“你,你得到仙人点化了”
王安啊
他着实没想到话题会偏到这件事情上,想说不是,但又觉得好像又是这么回事儿。
结果就有人七嘴八舌的聊上了。
“没想到你们都和仙人说过话了”
“他们是不是和传说中一样,有千般变化,万种本事”
“仙人会不会腾云驾雾”
这道题,王安不会,但是王二却是会答的。
曾经亲眼见过邵筑在一片烟雾之中,用神奇的两轱辘的车子当坐骑的王二一脸郑重“当然是会的,而且比故事里面的更震撼。”
一句话,就让村人们又倒吸冷气。
而在人群之中,原本也得了奖赏的徐三半点不觉得自己被抢了风头,反倒庆
而在他们进村前, 就被人拦住了。
领头的是他们村子所属县的县丞。
这县丞论官位是要比县令矮一级的, 但即使如此,也不是寻常小老百姓想见就能见的。
但这会儿他却是在村子外面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蹲了好阵子, 腿都麻了。
瞧见王家人来,便直接起身,似乎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 只管笑着道“可算是把你们等来了。”
王二吓了一跳。
实在是来的人有些多。
不单单有县丞, 后面还跟着不少差官,穿着衙门里的衣服,但一个两个扛着铜锣, 拿着打鼓,怎么瞧都不像是办差的。
于是王二和王安对视一眼,便从驴车上下来, 走向了县丞, 表情都带着谨慎。
结果没等他们询问, 县丞就对着身后招手“这就是王安郎君吧”说着,他一扭头,“快, 给郎君绑上”
绑上
他们也没做什么,怎么上来就要绑
王二下意识的挡在了自家侄儿前头, 伸手护着他,嘴里问着“大人, 这话从何说起我家安郎也没做什么大事啊。”
县丞却是笑眯眯“瞧你这话说的,咱们县里, 还有比你家这孩子做的事儿小的吗”
而这时候,差人也拿了东西来。
王二一瞧,便愣了一下。
因为这人拿来的既不是麻绳,也不是铁链,而是一根红绸子,上面是个大大的红花。
如今在齐国,配这种大红花是有讲究的。
要不是成亲,要不是中举,再不然便是得了大功劳了,才会被官府特赐红花佩戴,寻常是不能随便用的。
看起来这是要嘉奖啊。
还没等王二反应过来,差人们就已经凑上来,七手八脚的给王安系上了。
王安虽然个子高,但是骨架小,这个大花儿直接把他的胸口都占满,差点就把脸挡上了。
随后,县丞就招呼人“抬好匾额,叫上村正,进村”
“是。”
王安还没搞清楚状况,就和自家二叔一道走在了队伍的最前头。
而王安的二弟坐在驴车上头,好奇的往前看“这是做啥呢”
王二的媳妇汤氏并没听清楚那些人的话,可她本就聪慧,这些日子在郡城里又长了见识,很快就猜到“多半是县里面给你们哥哥还有二叔的体面,放心吧,是好事。”
少年立刻踏实下来,乖乖的坐了回去。
而王安的三弟年纪小,手里正拿着个糖人。
但他的眼睛却没有看糖人,而是瞧着汤氏的女儿妮子,好奇问道“妹妹在做功课吗”
妮子闻言就昂头笑着,晃了晃手上的炭笔,声音清脆“嗯,幼儿园留的功课,要画十幅画。”
“我瞧瞧,”三弟端详了一下,就有模有样的点头,“妹妹画的猪真可爱。”
妮子听了这话,小脸蛋上的笑容一下子就顿住了。
她茫然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画,小声嘟囔“我画的是大老虎啊”
三弟噎了一下,眼睛转了转,就把手里拿着的糖人塞给了妹子,哄着她吃,然后偷偷的把画挡住,装作无事发生。
而此时,队伍已经进了村,直奔王家而去。
他们阵仗大,又是一路敲锣打鼓的,自然引来了不少人的注意。
王二和王安正在和县丞说话,没有朝着两边瞧。
但是汤氏坐在驴车上,小心地护着三个孩子,耳朵却是听到了旁边人的议论。
能听到惊讶,听到羡慕,还有一些夹杂其中的杂音。
显然“王大被弟弟套路了,被儿子撇下了”的这种闲话早就已经传起来了,如今瞧他们回来,自然有人开始嘟囔着这事儿。
汤氏听了进去。
换成之前的她,定然直接从车上跳下去,和那些嘴巴长的东西理论一番。
可这会儿在郡城里历练过的汤氏却是不动声色,依然笑眯眯的,陪着自家女儿画猪不,是画大老虎。
等到了王家门口,队伍停下,汤氏便带着仨孩子下了驴车,朝着王二和王安走去。
这会儿叔侄两个已经知道了县丞的来意。
他是来给王家道喜,顺便送匾额的。
而这个匾额还是郡守亲笔提的
据县城所说,庄郡守是想要告诉整个郡城内的村民,只要有本事的,尽可以去厂子里搏一搏,还要鼓励人人进学,就算不为了考科举,多学个一技之长都是好的。
王家就是他们树立的进步典型。
但无论庄郡守的目的是什么,这份天大的体面算是落到了王家头上了。
王二一想到这里,就笑的合不拢嘴。
但是王安却有些羞涩。
到底是年轻人,面皮薄,他扒拉了一下胸前的大红花,小声嘟囔“这个能先摘了吗戴了一路,也差不多了。”
结果汤氏先笑眯眯道“摘了作甚婶婶瞧着安郎戴着正合适,好看的紧,让人多看看才好呢。”
县丞也跟着点头,王安这才歇了心思。
倒是王二有些奇怪,他性子憨直,没有那么多心思,于是就对着自家心细如尘的娘子小声问道“这是要让谁看”
汤氏踮了踮脚,在他耳边轻声道“给爹娘看,给大哥看,也给村里人看。”
让自家人瞧,自然是为了让自家人高兴。
给村里人瞧,就是为了堵住他们的嘴,直接把所有的闲话都给塞回去才好,这样以后也能免去不少麻烦。
也就在这时,村正终于把王大给寻了回来。
而王大此时的脸上还是一片迷茫。
他瞧了一眼王二一家,又看了看仨儿子,最终的视线定格在了王安胸前的大红花上,声音都有些发愣“这,这是咋了儿子你要娶媳妇了”
王安脸上一红,都快和大红花同色了。
县丞则是走上前来,和善的看着王大,那架势颇有种下乡慰问的感觉,但是他说出来的却不是嘘寒问暖,而是溢美之词“你家着实是出了好人才啊。”
王大虽然知道自家人在郡城里是有差事的,但是鉴于他不识字,王二也多是带口信回来,自然不能说的详尽。
于是这会儿王大对他们的事情并不了解。
结果便听县丞道“你弟弟和弟媳妇都有本事得很啊。”
王大“这我知道。”
虽说一开始知道女子也能做工读书的时候,不少人都吓到了,可是很多事情就是上行下效。
郡城里这么做了,那些当官的都不说什么,豪门大户更是上赶着让自家姑娘读书认字,那么底下的平民百姓看着瞧着,就会跟着学。
加上现在读书成本低了,女娃儿读好了书,也可以和男娃儿一样做工赚钱,家里自然会重视些。
不过是几个月,他们就像是已经习惯了女子做工似的,现在半点不觉得稀奇。
县丞“那你知道郡城的仙庙就是他帮着修成的吗”
王大倒吸一口冷气,身后进入围观模式的村民也跟着一起惊呼出声。
仙庙,那可是仙庙
在丰禾郡,如今最紧俏的话本,就是和琅云有关系的那些事儿。
结果他们还只能听听传说的时候,人家就已经开始造仙庙了
这会不会能跟着沾上点仙气儿
然后就听县丞接着道“还有你家这小子,更是不得了,已经拜到了莫夫子门下了。”
王大茫然“莫夫子是谁啊”
而其他村人也大多不知道这人。
立刻就有在私塾里读书的孩子蹦q起来“就是那边书院里面的莫夫子,可有本事了,我们先生说,郡守的孩子想要拜到他门下都不一定能收呢”
郡守的儿子都不收,偏偏收了王安
这这
县丞似乎觉得刺激还不够大,又接着道“还有,现在丰禾郡里面用的炭笔,都是你家小子牵头带着人研究出来的。”
一句话,众人都不知声儿了。
如果说仙庙还带这些虚无缥缈,那这个炭笔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也是他们每天都能见到的。
不单单是那些读书进学的孩子们会用,不少不咋识字的农户也会用。
拿来写写画画,学学最近流行的素描,再不济,收麦子的时候装麻袋计数也要用的。
但他们并不知道这炭笔是谁改良的,只觉得从之前那种一握一手黑灰的东西进化成现在这样,必然是天才一般的主意。
现在却发现,天才竟在我身边
王安却有些不好意思“也不全是我琢磨出来的,还是琅云仙人给的法子好,是他们启发我的。”
结果这句谦虚的话,反倒引起了更大的反响。
王大就瞪大眼睛,瞧着自家儿子问道“你,你得到仙人点化了”
王安啊
他着实没想到话题会偏到这件事情上,想说不是,但又觉得好像又是这么回事儿。
结果就有人七嘴八舌的聊上了。
“没想到你们都和仙人说过话了”
“他们是不是和传说中一样,有千般变化,万种本事”
“仙人会不会腾云驾雾”
这道题,王安不会,但是王二却是会答的。
曾经亲眼见过邵筑在一片烟雾之中,用神奇的两轱辘的车子当坐骑的王二一脸郑重“当然是会的,而且比故事里面的更震撼。”
一句话,就让村人们又倒吸冷气。
而在人群之中,原本也得了奖赏的徐三半点不觉得自己被抢了风头,反倒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