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习武之人,不必那么讲究。这府里只有你一个女主人,你去了,他们便知道你是谁,不会冒犯你。”
温蕙怀念道“从前军堡里,就是这样的。”
温夫人跨上马就能出门,男人也好女人也好,纷纷给她让路。并没有什么严防死守。
只到了江南,女人被层层包裹住,一堵堵院墙隔开,唯恐别的男人多看去一眼。
她道“等过完礼,我去看看。”
那时候名正言顺,旁人见了她,称一声“夫人”就可以了。不必问她姓什么,不必唤她“温姑娘”。
她向霍决求证另一个事。
“四哥,你跟我说个实话。”她问,“我的功夫,究竟如何”
刚才切磋虽然只是短平快,但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足以判断高低深浅了。
霍决问“你自己不知道”
“以前在军堡的时候,常有擂台,我心里有数。”温蕙说,“只七八年了,都自己一个人练,再没跟人切磋过了。心里没底了。”
心里没底,便敢揣着一柄匕首来了
霍决问“你的枪法呢可丢下没”
犹记得当年她一根白蜡杆子,使得虎虎生风,可俊。
温蕙叹气“我就没摸过真的枪,我只有一根白蜡杆子。”
“我娘怕我没轻重伤了人,只许我以棍练枪。家里开了刃的兵刃是不许我碰的。”温蕙道,“连我练刀都给的我一柄缺了口的钝刀,还不许我磨。”
霍决忽然笑了。
温蕙微怔。
霍决道“我记得这个事。”
温蕙望着他。
她想起来了,这个事,她写信抱怨过的。
那时候,真是什么琐琐碎碎啰啰嗦嗦的事情,她都写信给他。有时候信纸会攒到十张八张的,再一起发。
纵路途遥远要很久之后才会收到回信,他也一定会给她回信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自己分明是将他当作了家人,当作哥哥般看待了。
可他呢,四哥他很认真、很温柔、很耐心地把她当作未婚妻在对待。
倘若她那时候年纪不那么小,大概他随信寄来的就不会是泥娃娃、九连环,就是胭脂水粉衣裳钗环了。
如果,如果没有潞王之乱会怎样呢
大概不会错过四哥,也不会,遇到陆嘉言。
那样她的人生,又会怎样的呢
如果四哥身上未曾遭那一刀,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常常笑
过得顺的人都爱笑的,陆嘉言就爱笑。她以前,也爱笑。什么时候开始不那么爱笑了呢
四哥以前,一定也是爱笑的人吧只他这些年太辛苦,笑不出来。
那日与他重逢,他一张脸多么地冷啊。
从前偶尔听人提起他,说到他名字,说到他厉害的时候,那些人也是不自觉地带着悸惧的。
悸惧,又鄙夷。
读书人,哪里会看得起阉人呢。哪怕提到他的名字会发抖,也一样还是又害怕又鄙夷的。
四哥,从许多年前就开始面对这种鄙夷了吧。
在这种鄙夷中,他努力地往上爬,爬到了足够高的位置,握着让这些鄙夷他的人提到他就害怕的权势。
可是他很少笑。
其实他笑起来很好看。
温蕙被霍决的笑带动,也微微笑了,又道“我只从前在家里,偷偷摸过我娘那根红缨枪。她从娘家带过来的,我外祖父给她的。只被她发现了,就要挨揍。”
霍决喜欢听她说青州的事。
因为青州的事,算是他们俩共同的回忆。这“共同”二字,十分珍贵。
温蕙接着道“我出阁的时候,只带了我那根白蜡杆子。那个也丢在陆家了。原不知道是你,要早知道是你,我就带过来了。”
这就是胡话了,要早知道是霍决,事情根本就不是现在的这样子了。
但温蕙忽然怔住。
因为她才想起来,她这根白蜡杆子,并不是当初带出门的那一根了。
她的那根呢
霍决对温蕙过于平静的状态一直忧心。
因为他最清楚不过,长期的压抑情绪会让人变成什么样子。触底反弹的情绪容易反噬。最好,是能宣泄出来。
他以练武这件事,撬动了温蕙的情绪,仿佛轻轻地划开了一个口子。
那些压抑已久的情绪,果然便泄洪一样地喷发出来了。
这天晚上,他睡到半夜被唤醒了。
因他吩咐过,温蕙那里有什么异动,都要立刻禀报他的。
霍决披上衣服就去了。
一路上,婢女跑着追在他身边“睡的时候还好好的,夜里忽然醒了就开始哭,也不让我们靠近。”
这婢女以前是上房里贴身伺候霍决的,因为得力,被送去贴身伺候温蕙。
霍决问“哭得很厉害吗”
“嚎啕大哭。”婢女说,“只捂着声音。”
霍决的步伐更快了。
婢女提着裙子气喘吁吁,已经跟不上。
待到温蕙的院子,屋子里亮着灯。
院里的婢女迎上来,霍决低声问“她怎样了”
婢女低声道“不哭了,但也不让我们靠近。”
霍决点点头,走上台阶,推开门进去了。
走进正堂明间,穿过次间,进了内室。
内室里已经点了蜡烛,但匆忙中只点了一根,橙色的光昏昏的。
帐子垂着,隐约有抽噎的声音。
“月牙儿,是我。”霍决说着,撩开帐子,走进了床里。
床里没点灯,更昏暗。
温蕙坐在床上,腿上还盖着被子。抱着腿,脸埋在膝盖的被衾里。
背心一耸一耸的。
“月牙儿。”霍决唤她。
“四哥,别这么叫了。”她道,“我长大了。”
“好。”霍决道,“蕙娘。”,,
温蕙怀念道“从前军堡里,就是这样的。”
温夫人跨上马就能出门,男人也好女人也好,纷纷给她让路。并没有什么严防死守。
只到了江南,女人被层层包裹住,一堵堵院墙隔开,唯恐别的男人多看去一眼。
她道“等过完礼,我去看看。”
那时候名正言顺,旁人见了她,称一声“夫人”就可以了。不必问她姓什么,不必唤她“温姑娘”。
她向霍决求证另一个事。
“四哥,你跟我说个实话。”她问,“我的功夫,究竟如何”
刚才切磋虽然只是短平快,但对他们这样的人来说,足以判断高低深浅了。
霍决问“你自己不知道”
“以前在军堡的时候,常有擂台,我心里有数。”温蕙说,“只七八年了,都自己一个人练,再没跟人切磋过了。心里没底了。”
心里没底,便敢揣着一柄匕首来了
霍决问“你的枪法呢可丢下没”
犹记得当年她一根白蜡杆子,使得虎虎生风,可俊。
温蕙叹气“我就没摸过真的枪,我只有一根白蜡杆子。”
“我娘怕我没轻重伤了人,只许我以棍练枪。家里开了刃的兵刃是不许我碰的。”温蕙道,“连我练刀都给的我一柄缺了口的钝刀,还不许我磨。”
霍决忽然笑了。
温蕙微怔。
霍决道“我记得这个事。”
温蕙望着他。
她想起来了,这个事,她写信抱怨过的。
那时候,真是什么琐琐碎碎啰啰嗦嗦的事情,她都写信给他。有时候信纸会攒到十张八张的,再一起发。
纵路途遥远要很久之后才会收到回信,他也一定会给她回信的。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自己分明是将他当作了家人,当作哥哥般看待了。
可他呢,四哥他很认真、很温柔、很耐心地把她当作未婚妻在对待。
倘若她那时候年纪不那么小,大概他随信寄来的就不会是泥娃娃、九连环,就是胭脂水粉衣裳钗环了。
如果,如果没有潞王之乱会怎样呢
大概不会错过四哥,也不会,遇到陆嘉言。
那样她的人生,又会怎样的呢
如果四哥身上未曾遭那一刀,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常常笑
过得顺的人都爱笑的,陆嘉言就爱笑。她以前,也爱笑。什么时候开始不那么爱笑了呢
四哥以前,一定也是爱笑的人吧只他这些年太辛苦,笑不出来。
那日与他重逢,他一张脸多么地冷啊。
从前偶尔听人提起他,说到他名字,说到他厉害的时候,那些人也是不自觉地带着悸惧的。
悸惧,又鄙夷。
读书人,哪里会看得起阉人呢。哪怕提到他的名字会发抖,也一样还是又害怕又鄙夷的。
四哥,从许多年前就开始面对这种鄙夷了吧。
在这种鄙夷中,他努力地往上爬,爬到了足够高的位置,握着让这些鄙夷他的人提到他就害怕的权势。
可是他很少笑。
其实他笑起来很好看。
温蕙被霍决的笑带动,也微微笑了,又道“我只从前在家里,偷偷摸过我娘那根红缨枪。她从娘家带过来的,我外祖父给她的。只被她发现了,就要挨揍。”
霍决喜欢听她说青州的事。
因为青州的事,算是他们俩共同的回忆。这“共同”二字,十分珍贵。
温蕙接着道“我出阁的时候,只带了我那根白蜡杆子。那个也丢在陆家了。原不知道是你,要早知道是你,我就带过来了。”
这就是胡话了,要早知道是霍决,事情根本就不是现在的这样子了。
但温蕙忽然怔住。
因为她才想起来,她这根白蜡杆子,并不是当初带出门的那一根了。
她的那根呢
霍决对温蕙过于平静的状态一直忧心。
因为他最清楚不过,长期的压抑情绪会让人变成什么样子。触底反弹的情绪容易反噬。最好,是能宣泄出来。
他以练武这件事,撬动了温蕙的情绪,仿佛轻轻地划开了一个口子。
那些压抑已久的情绪,果然便泄洪一样地喷发出来了。
这天晚上,他睡到半夜被唤醒了。
因他吩咐过,温蕙那里有什么异动,都要立刻禀报他的。
霍决披上衣服就去了。
一路上,婢女跑着追在他身边“睡的时候还好好的,夜里忽然醒了就开始哭,也不让我们靠近。”
这婢女以前是上房里贴身伺候霍决的,因为得力,被送去贴身伺候温蕙。
霍决问“哭得很厉害吗”
“嚎啕大哭。”婢女说,“只捂着声音。”
霍决的步伐更快了。
婢女提着裙子气喘吁吁,已经跟不上。
待到温蕙的院子,屋子里亮着灯。
院里的婢女迎上来,霍决低声问“她怎样了”
婢女低声道“不哭了,但也不让我们靠近。”
霍决点点头,走上台阶,推开门进去了。
走进正堂明间,穿过次间,进了内室。
内室里已经点了蜡烛,但匆忙中只点了一根,橙色的光昏昏的。
帐子垂着,隐约有抽噎的声音。
“月牙儿,是我。”霍决说着,撩开帐子,走进了床里。
床里没点灯,更昏暗。
温蕙坐在床上,腿上还盖着被子。抱着腿,脸埋在膝盖的被衾里。
背心一耸一耸的。
“月牙儿。”霍决唤她。
“四哥,别这么叫了。”她道,“我长大了。”
“好。”霍决道,“蕙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