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这回事舒晏上辈子没吃过猪肉也也见过猪跑, 一旦确定要拆迁了,必然要冻结所有操作。

    二十年后哪片地确定要拆迁了,立刻用无人机拍照留档。等到真的拆起来时, 每栋房子每棵树都要和无人机拍的照片一一比对。因此得到拆迁的消息后, 再临时盖房子种树完全没有用。

    千禧年代还没有无人机, 但也不碍事, 无非就是政府工作人员拿着相机一寸寸地走、一张张地拍。

    拆迁前临时占便宜是绝不可能的,土地承包转租等一系列交易到时候也早就冻结了。

    因此, 舒晏想要包一块梦湖边上的地种东西只能是长线操作。

    她必须要做好种地五年的准备。

    这样的长线操作, 舒晏就算不赚钱, 最起码也要做到收支平衡不赔钱。

    包地、雇人、灌溉哪一样都要钱。

    要是一两年后就能拆迁最好,但如果真的要等上五六年后才拆到她那一片, 硬生生地赔上5年, 舒晏肯定是赔不起的。

    在土地上种什么容易保本呢

    舒晏得仔细研究一番。

    舒晏在同小区里又租了一套房子作为员工宿舍。

    最大的那间卧室, 舒晏指定给田盼娣和王来来住。

    舒晏不知道田盼娣流产多久了, 流产后按理说应该好好休养, 不能劳累、充分休息、注重营养等。

    但是田盼娣流产后显然没有这样的条件。舒晏注意到她时不时伸手揉揉腰,明显是腰部经常酸痛。

    虽然现在已经晚了,但是舒晏觉得晚一些休养总比不休养要好。

    舒晏不想给田盼娣派活,但是又怕白发工资养着她田盼娣会多想, 只能想办法为她找轻松的工作。

    招聘其他员工时,舒晏都让田盼娣跟着她一起面试, 然后询问田盼娣的意见。

    田盼娣一开始什么都不敢说, 但是舒晏要求田盼娣必须要说五句话来评价一个员工。

    “以后你们都是要在一起工作的, 我可不希望店里的员工们合不来吵架, 我还要给你们断官司。所以干脆从一开始就挑能合得来的。”

    田盼娣受宠若惊, “那为什么以我为标准, 找能和我合得来的”

    舒晏理所当然地回答道,“因为你是最早来店里的那个啊”

    “当然是后招进来的要能和先招进来的合得来”

    田盼娣比现在招聘的员工早来了二十多年。舒晏心中想道。

    舒晏非常了解田盼娣,她干活勤快、性格宽厚、很少与人起矛盾。如果哪个新招聘的员工和田盼娣都合不来,那和别人就更合不来了。

    舒晏遇到田盼娣后,每天都盼着还能接到其他阿燕面馆的老员工打来的电话。

    可惜后面再也没有了。

    能够重新和田盼娣相遇,已经是概率极低的巧合、极为难得的缘分了。

    舒晏也不贪心,能和田盼娣重逢她就很知足了。

    而且阿燕面馆的几个老员工里,田盼娣年轻时是过得最苦的那一个。另外几个老员工的人生虽然也说不上多完满,但是都比田盼娣要强上一大截。

    因此,舒晏十分庆幸回到二十年前找到的唯一一个老员工是田盼娣。

    除了田盼娣之外,舒晏还招了两女一男三名新员工。

    卫晓丽,二十出头的年纪,进城打工两年了。

    屈红,不到三十岁,小孩在老家刚上幼儿园,她重新出来找工作。

    还有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名叫董小虎,舒晏准备让他主要负责进货搬东西这类体力活。

    其实饭店开起来,进货最好有一辆面包车,但是舒晏舍不得买。

    现在汽车太贵了

    一辆像样的汽车价格,都能抵得上一套房了

    即使是用来送货的最便宜的小面包车,价格在舒晏眼中也高得离谱。

    准确的说,不是汽车太贵,而是现在房子便宜。在房价的对比下,汽车就太贵了。

    舒晏有钱当然买房不买车

    于是舒晏思考一番,决定为饭店添加一样重要财产──用来进货的电动三轮车。

    舒晏拨通的绿源电动车公司倪总的电话。

    让舒晏有些意外的是,倪总竟然把她的电话号码存在了手机里,接通电话后立刻叫出她的名字,“舒老板”

    舒晏笑道,“老板还不敢当。倪总,我想再从你们公司买一辆用来进货的电动车。”

    “你们电动车的电池有进步吗现在有没有动力更大的,每次充电后能跑得里程更远的”

    倪总叹了口气,“有点进步,但是进步不大。”

    “电池这方面还是不行。自从你从我们公司定制电动餐车后,我们公司一直主要在开拓电动餐车这方面的业务。”

    当初舒晏画图设计的餐车,给绿源公司带来不少生意。

    “普通人对电动车还有疑虑,更愿意选择熟悉的自行车和摩托车,但是对于很多要摆摊的小商贩来说,电动餐车没有更好的替代品了。”

    “你那个电动餐车做好之后,我们公司宣传了一番,卖出去了很多辆。”

    “我立刻让公司里的设计师照着你那辆电动餐车,再设计几款。

    “有更小更便宜的、只有一个棚顶不是四面全包的。”

    “你那辆配色比较复古,又设计了几款更鲜艳的、接地气的。”

    “冬天的配色暖和一点,夏天的配色清凉一点。卖不同的食物的餐车颜色肯定要不一样,里面的布置也要不一样。”

    “卖的最好的两款,一款是红色的卖烧烤的餐车,一款是蓝色的卖冷饮冰棍的餐车。”

    倪总坦荡得说,“电动餐车这一块的业务还不错,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重回千禧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宋杭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宋杭杭并收藏重回千禧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