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闻的丑陋面容得以揭露, 殷蕙着实放松了几天,趁早上天气凉快带衡哥儿去逛逛花园,热起来娘俩就回到屋里玩墨认字, 时而陪妯娌们坐坐。
王府贵妇的日子虽然有时候会显得枯燥, 对于重生一次的殷蕙来说, 此刻却显得格外舒适难得,什么都不用计划筹谋, 享受就够了。
六月下旬, 大房的孟姨娘替世子爷魏旸生下了一个庶子, 也就是燕王的第六个孙子六郎。
喜讯报到澄心堂, 殷蕙让乳母看着衡哥儿, 她带上早就预备好的礼物去了颐志堂。
二房离大房更近, 纪纤纤已经到了, 还在厅堂里坐着,脸上带着喜气洋洋的笑容,恐怕她自己生二郎的时候笑得都没这么开心。
“三弟妹怎么来得这么慢, 我特意等着你一块儿去看六郎呢。”纪纤纤笑着朝殷蕙道。
殷蕙回笑“叫二嫂久等了。”
虽然知道徐清婉可能不太高兴,按照礼数, 殷蕙还是得向她道声喜。
徐清婉笑得没有纪纤纤那么夸张, 大方得体, 心里亦从容。她膝下有大郎、三郎两个儿子了,兄弟俩养得都很好,大郎少年老成聪慧守礼, 三郎开朗活泼壮壮实实,都曾被公爹夸过, 区区一个六郎又算什么, 只要看透这一点, 哪怕世子爷再带回几个姨娘再生几个庶子,她也不介意了。
府里添哥是大喜事,等会儿徐王妃等人也会过来,徐清婉叫身边的丫鬟带殷蕙她们先去看孩子,她等着迎接长辈。
孟姨娘还在产房里休息,殷蕙、纪纤纤自然不会去看她,坐在堂屋里,由乳母抱六郎出来给她们看。
“呦,这么胖啊,跟五郎刚出生那会儿差不多吧”纪纤纤往襁褓里看一眼,半是惊讶半是好笑地道。
这话总觉得有些刺耳,好在殷蕙太习惯纪纤纤的阴阳怪气了,当耳旁风就好。
等乳母来到她面前,殷蕙低头看看,就见六郎确实挺胖的,然而头发稀疏,远没有自己的衡哥儿出生时漂亮。
刚出生的孩子身上都有种味儿,自己的还无所谓,别人家的纪纤纤可不愿意忍,叫乳母抱进去了,她与殷蕙往外走。
“话说回来,现在王府里有六个小郎了,大嫂这边仨,我那边俩,我们还分别有位姐儿,三弟妹你是不是该努努力了”
纪纤纤手里摇着团扇,打趣地道。
殷蕙尴尬地笑笑。
这事跟努力又有什么关系,魏曕够努力了,她也盼着再生一两个孩子,一来自己喜欢,二来给衡哥儿作伴,免得再过几年小兄弟们一块儿玩,人家哥哥带着弟弟互相护着,就衡哥儿孤零零的自己,连纪纤纤的女儿庄姐儿都敢欺负他,四郎更是蔫坏儿蔫坏儿。
大房添丁的喜讯也传到了燕王那里。
听说六孙子一出生就有八斤重,比五郎还重几两,燕王很是高兴,让海公公安排一份赏送过去。
每个孙子孙女出生他都会给儿媳妇们赏,正室儿媳就多给点,姨娘们就少给点。
“王府人丁兴旺,再过两年四爷、五爷到了成亲的年纪,还会有更多的小郎出生,王爷再想亲自指点孙辈功夫,您可有的忙喽。”海公公笑眯眯地同情起来,实则是变着法的奉承王爷。
燕王果然笑容满面,摸着胡子道“老四今年十六,快了,老五才十三,有的等呢,三个哥哥再努努力,可能在老四成亲前给我凑够十个孙子。”
人丁兴旺好啊,真攒够十个孙子,他立即给父皇写封信恳请扩建王府,盖得比秦王的王府还要大,他是兄长,没道理住得比弟弟寒酸。
盼着再多几个孙子,燕王自然要先想想儿子,这么一想,燕王皱起眉头。
这晚,燕王去了温夫人的静好堂。
夏日天热,温夫人还真不盼着燕王过来,来了就意味着她要多洗一次澡。
主子们去沐浴时,丫鬟们仔仔细细将床上的席子擦了一遍,等燕王带着温夫人回来,席子也蒸干了,清清凉凉地睡着刚刚好。
燕王身体魁梧,温夫人伺候他一回颇耗力气,这会儿一躺下来,困得就想睡觉。
燕王却与她聊了起来“老三屋里到底有没有通房丫鬟”
提到儿子,温夫人睁开眼睛,想了想道“有啊,去年他媳妇专门从外面给他买了两个漂亮丫头,还带过来给我见过。”
燕王“那怎么还没有动静老大不说,老二那边也有二儿一女,就他那边冷清,按理说他身子骨最结实,好消息也该来得最频繁。”
温夫人眨眨眼睛,道“可能老三不热衷那个吧,您瞧瞧他那张脸,寺里的和尚都没他正经,况且他还经常在卫所住几晚,卯着劲儿做好差事呢。”
这话有些道理,燕王点点头,但还是道“你找机会跟他说说,让他多分些心思在子嗣上,趁年轻多生几个。对了,老三媳妇心胸如何,没管着他吧”
以前他觉得老二最没出息,经常被媳妇拿捏,上次亲眼见到老三陪他媳妇出门,燕王忽然又觉得老三也可能是个软耳根。
小媳妇们聪明着呢,买了通房丫鬟给外面看,私底下再缠着男人独占宠爱,这事一点都不新鲜。
温夫人越听心里就越不舒服,怎么着,挑完她的儿子再来挑她的儿媳妇,老三夫妻俩惹了他是不是
“就老三那脾气,我都不敢管,他媳妇敢我知道您是关心老三,可您这么说,我这心里突然不踏实,您跟我说实话,是不是他们两口子犯了错,还是我无意间做错了什么,您专门来挑我们了”
说着,温夫人拿被子挡住脸,低低地抽泣起来。
燕王最怕女人哭,那种不讲道理耍赖的哭法他烦,这种胆子小胡思乱想吓哭自己的,既让他烦,还不得不解释一下。
“我就是关心老三,你不用想太多。”
“那您自己跟老三说去,我怕传达得不清楚,他也胡思乱想。”
反正这种得罪儿媳妇的事,温夫人才不要干,婆媳俩本来好好的,何必闹出罅隙来。
燕王叹口气,温氏年轻时谨小慎微地
王府贵妇的日子虽然有时候会显得枯燥, 对于重生一次的殷蕙来说, 此刻却显得格外舒适难得,什么都不用计划筹谋, 享受就够了。
六月下旬, 大房的孟姨娘替世子爷魏旸生下了一个庶子, 也就是燕王的第六个孙子六郎。
喜讯报到澄心堂, 殷蕙让乳母看着衡哥儿, 她带上早就预备好的礼物去了颐志堂。
二房离大房更近, 纪纤纤已经到了, 还在厅堂里坐着,脸上带着喜气洋洋的笑容,恐怕她自己生二郎的时候笑得都没这么开心。
“三弟妹怎么来得这么慢, 我特意等着你一块儿去看六郎呢。”纪纤纤笑着朝殷蕙道。
殷蕙回笑“叫二嫂久等了。”
虽然知道徐清婉可能不太高兴,按照礼数, 殷蕙还是得向她道声喜。
徐清婉笑得没有纪纤纤那么夸张, 大方得体, 心里亦从容。她膝下有大郎、三郎两个儿子了,兄弟俩养得都很好,大郎少年老成聪慧守礼, 三郎开朗活泼壮壮实实,都曾被公爹夸过, 区区一个六郎又算什么, 只要看透这一点, 哪怕世子爷再带回几个姨娘再生几个庶子,她也不介意了。
府里添哥是大喜事,等会儿徐王妃等人也会过来,徐清婉叫身边的丫鬟带殷蕙她们先去看孩子,她等着迎接长辈。
孟姨娘还在产房里休息,殷蕙、纪纤纤自然不会去看她,坐在堂屋里,由乳母抱六郎出来给她们看。
“呦,这么胖啊,跟五郎刚出生那会儿差不多吧”纪纤纤往襁褓里看一眼,半是惊讶半是好笑地道。
这话总觉得有些刺耳,好在殷蕙太习惯纪纤纤的阴阳怪气了,当耳旁风就好。
等乳母来到她面前,殷蕙低头看看,就见六郎确实挺胖的,然而头发稀疏,远没有自己的衡哥儿出生时漂亮。
刚出生的孩子身上都有种味儿,自己的还无所谓,别人家的纪纤纤可不愿意忍,叫乳母抱进去了,她与殷蕙往外走。
“话说回来,现在王府里有六个小郎了,大嫂这边仨,我那边俩,我们还分别有位姐儿,三弟妹你是不是该努努力了”
纪纤纤手里摇着团扇,打趣地道。
殷蕙尴尬地笑笑。
这事跟努力又有什么关系,魏曕够努力了,她也盼着再生一两个孩子,一来自己喜欢,二来给衡哥儿作伴,免得再过几年小兄弟们一块儿玩,人家哥哥带着弟弟互相护着,就衡哥儿孤零零的自己,连纪纤纤的女儿庄姐儿都敢欺负他,四郎更是蔫坏儿蔫坏儿。
大房添丁的喜讯也传到了燕王那里。
听说六孙子一出生就有八斤重,比五郎还重几两,燕王很是高兴,让海公公安排一份赏送过去。
每个孙子孙女出生他都会给儿媳妇们赏,正室儿媳就多给点,姨娘们就少给点。
“王府人丁兴旺,再过两年四爷、五爷到了成亲的年纪,还会有更多的小郎出生,王爷再想亲自指点孙辈功夫,您可有的忙喽。”海公公笑眯眯地同情起来,实则是变着法的奉承王爷。
燕王果然笑容满面,摸着胡子道“老四今年十六,快了,老五才十三,有的等呢,三个哥哥再努努力,可能在老四成亲前给我凑够十个孙子。”
人丁兴旺好啊,真攒够十个孙子,他立即给父皇写封信恳请扩建王府,盖得比秦王的王府还要大,他是兄长,没道理住得比弟弟寒酸。
盼着再多几个孙子,燕王自然要先想想儿子,这么一想,燕王皱起眉头。
这晚,燕王去了温夫人的静好堂。
夏日天热,温夫人还真不盼着燕王过来,来了就意味着她要多洗一次澡。
主子们去沐浴时,丫鬟们仔仔细细将床上的席子擦了一遍,等燕王带着温夫人回来,席子也蒸干了,清清凉凉地睡着刚刚好。
燕王身体魁梧,温夫人伺候他一回颇耗力气,这会儿一躺下来,困得就想睡觉。
燕王却与她聊了起来“老三屋里到底有没有通房丫鬟”
提到儿子,温夫人睁开眼睛,想了想道“有啊,去年他媳妇专门从外面给他买了两个漂亮丫头,还带过来给我见过。”
燕王“那怎么还没有动静老大不说,老二那边也有二儿一女,就他那边冷清,按理说他身子骨最结实,好消息也该来得最频繁。”
温夫人眨眨眼睛,道“可能老三不热衷那个吧,您瞧瞧他那张脸,寺里的和尚都没他正经,况且他还经常在卫所住几晚,卯着劲儿做好差事呢。”
这话有些道理,燕王点点头,但还是道“你找机会跟他说说,让他多分些心思在子嗣上,趁年轻多生几个。对了,老三媳妇心胸如何,没管着他吧”
以前他觉得老二最没出息,经常被媳妇拿捏,上次亲眼见到老三陪他媳妇出门,燕王忽然又觉得老三也可能是个软耳根。
小媳妇们聪明着呢,买了通房丫鬟给外面看,私底下再缠着男人独占宠爱,这事一点都不新鲜。
温夫人越听心里就越不舒服,怎么着,挑完她的儿子再来挑她的儿媳妇,老三夫妻俩惹了他是不是
“就老三那脾气,我都不敢管,他媳妇敢我知道您是关心老三,可您这么说,我这心里突然不踏实,您跟我说实话,是不是他们两口子犯了错,还是我无意间做错了什么,您专门来挑我们了”
说着,温夫人拿被子挡住脸,低低地抽泣起来。
燕王最怕女人哭,那种不讲道理耍赖的哭法他烦,这种胆子小胡思乱想吓哭自己的,既让他烦,还不得不解释一下。
“我就是关心老三,你不用想太多。”
“那您自己跟老三说去,我怕传达得不清楚,他也胡思乱想。”
反正这种得罪儿媳妇的事,温夫人才不要干,婆媳俩本来好好的,何必闹出罅隙来。
燕王叹口气,温氏年轻时谨小慎微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