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锅盖一盖。

    随后捡起柴火开始烧制。

    伴随着木炭的燃尽,锅子里面正在发生一场神奇的变化。

    等到面饼制作好的时候。

    表面已经留下下石子的印记。

    一个个类似环形山的凹陷出现在面饼上。

    凹陷底部的褐色,更是增添了一丝食欲。

    但是真正令卡尔感到喉口一动的是。

    随着拿住面饼的手微微一用力。

    “啪!”

    一声清脆的响起,穿透屏幕传递了出来。

    让屋内的三人同时感觉到。

    饿!

    卡尔看到这里,扭头看向自己父亲。

    “父亲,您要是觉得不好看,我可以把他关掉。”

    “没关系,这个纪录片倒是跟你之前拿回来的那些不同,还可以看下去。”

    老父亲笑呵呵的打断了卡尔的动作。

    卡尔点了点头。

    一旁的向前卫同样也是松了口气。

    只要能够看下去,那就是胜利!

    “用火,把小麦面团烤制成面包,数千里,几乎主导了半个地球的饮食。”

    “小麦向西传播到欧州,干热烘烤的烹饪方式被发挥到了极致。”

    “发国人在面包的制作工艺上,展示出了惊人的创造力。”

    背景音乐的突然转变,由之前悠扬的曲调,变换成了蓝调的布鲁斯。

    预示着发国人这刻印到骨子里的浪漫。

    在一栋栋优雅的法式建筑里面,一名厨师正在制作面包。

    发酵好的面团,在他手下不断的变换着形状。

    等到形状捏好,用小刀随手划出几道刻痕。

    再放进已经跃跃欲试的烤炉里面。

    临进门前还像是依依不舍的情侣。

    又给它刷上了一层蛋液。

    关上盖子,调好时间和温度。

    透过玻璃就可以看见里面产生的奇妙的变化。

    面包快速膨胀,形状被固定。

    香气也随之出现。

    人类的技术和蒸汽时代的产物此刻被结合的相得益彰。

    最终呈现出了被摆在桌子上的面包。

    羊角包、长棍面包。

    人们赋予它生动且贴切的名字。

    这样的工序看得人食欲大开。

    尤其是对以面包为主食的白人来说,更是如此。

    卡尔此时全神贯注的看着屏幕里面。

    都忘记了要关照老父亲的情绪。

    同时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母亲不知道何时站到了众人身后。

    手中还拿着用来搅拌奶油的搅拌棒。

    似乎是做饭到一半,出来看的。

    紧接着电视机里面的画面一转。

    回到了华国。

    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被一个面容有些粗糙的汉子推着。

    车上用棉被覆盖住。

    汉子推着车穿梭在大街小巷里面。

    口中正在吆喝着。

    “卖馍了~”

    这样的声调,在此起彼伏的叫卖中,毫不起眼。

    但也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调。

    飞快的吸引了许多人围聚到了三轮车面前。

    汉子把棉被掀开,露出了藏在里面。

    一个个的长方形面包,面包一看就很厚实绵密。

    这样新奇的面包也是让几人感到十分的好奇。

    “一路向东,小麦遇到了擅长用蒸汽烹饪美食的华国人。”

    “制作体型硕大的面团,需要借助一根铁棍,并压上全身的重量。”

    “这个男人祖上三代都是靠制作这种面团为生。”

    “发酵的时间关乎口感,一口直径1.6米的大蒸锅,才能为每个1.5公斤的面团提供足够的蒸汽。”

    每一个面团被揉捏好之后,像是盖被子一样。

    折叠上三次,不同于欧州的那种自动式蒸汽机。

    这种需要烧柴火的大蒸锅,显得极为原始。

    每一个面团,沾上油,随后被依次黏在蒸锅的锅壁之上。

    这让卡尔很好奇,这么重的面团是怎么被固定住的。

    但是饮食人自有他的一套神奇技术。

    随着蒸锅的盖子被盖上,面团也开始发生变化。

    随着时间一到,盖子被打开。

    一股浓厚且散发着香气的烟雾升腾而已。

    预示着美食的诞生。

    “一个半小时后,浑圆光滑,洁白紧实,装入枕头的大馍就出炉了。”

    “层层包裹的馍瓣,面香浓郁柔韧劲道,配上粉鸡或散汤都不如直接抹上香辣的西瓜豆酱,最能衬托馍的香甜。”

    这种对三人来说都是新鲜玩意的大馍。

    特别的紧实,浑身光滑。

    表面很想大萝卜。

    但是却要比大萝卜柔软的多。

    每一个馍的重重都代表着它的厚实度。

    用刀切开,从上到下刀锋都会受到不小的阻力。

    厚实的大馍形状很像枕头。

    侧面切开之后的形状,就可以看得到,它这1.5公斤的承载量。

    欧州人喜好在吃面包的时候抹酱。

    聪明的华国人亦是如此。

    红色的西瓜豆酱,碰上这浑厚紧实的枕头馍。

    就是天衣无缝。

    馍能够中和西瓜豆酱的辣度。

    西瓜豆酱又能给增加面团的单一。

    明明只是色彩传输出来的画面。

    但是仿佛让电视机前的几人闻到了那股他们心中以为的香气。

    尤其是抹酱的那一刻,更是让他们的口水在疯狂的分泌。

    同样一种食材在不同地域的人的手里。

    就能够散发出不同的光彩。

    从陕硒的石子馍到伊朗的拉文什。

    从欧州的面包再到华国的枕头馍。

    物种迁移的成果展现在食物上。

    带来一种令人别具一格的体验。

    “小麦在山海之间的传播,几乎改变了全人类的饮食结构。”

    “世界各地的巧手,又反过来,赋予种子更强大的生命力。”

    “这是漫长,壮美又充满互动性的旅程。”

    “华国,从来不是食物旅行的终点站,更多时候。”

    “它是不断创造和在创造的源策地。”

    旁白的声音很有煽动性,语调越说越激动。

    而画面更具有诱发性。

    种种不同的由小麦制作而出的食物依次的出现在镜头面前。

    从包子到油麦馅。

    从伊朗的羊肉汤泡馍再到陕硒的葫芦头泡馍和酿皮。

    食物的不同,烹饪手法的不同。

    但是其中所包含的主食结构却是一样的。

    卡尔没有想到过,一粒小小的小麦种子里面可以延伸出这么多的故事。

    也没有去深挖过一颗小麦种子上面所流淌的历史痕迹。

    一扭头,正想询问一下自己父亲的意见。

    却发现自己母亲不知何时也出现在这里。

    眼神紧盯着电视上面的屏幕,似乎是看入迷了。

    而卡尔的老父亲看着画面的食物嘴角也是微微的上扬。

    卡尔默不作声的将视线调转了回去。

    其中蕴涵的意思已经是很明显了。

    那就是他不再需要询问自己父亲的意见了。

    画面还在继续变换。

    这一次的主角却不在是小麦,而是变成了淡水鱼。

    在华国的顺德这里有着生鱼冷吃的作法。

    而在同纬度的霓虹也有着闻名世界的生鱼片。

    从鱼儿再到鸡。

    在马六甲有着制作方法复杂的鸡饭。

    在华国的海喃同样有着海喃岛鸡饭

    每一个地方的美食总是在另外一个地方,能够找到相似的食物。

    虽然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中,这些食物已经有了另类的变换。

    但是不可置否的是,它根本所带来的原始味道未曾改变。

    从食物去探寻历史。

    从口口相传到切身体会。

    这或许就是时间带来的改变。

    但是唯一不变的还是包裹在食物里面所蕴含的本意。

    那就是在外闯荡的人,对自己家乡的一种思念。

    这种思念往往随着家乡的食物,在远方出现而凝聚成型。

    从而有了如今全世界各种各样的美食。

    也正是应对了《舌尖2》第二集的主题。

    落叶生根!

章节目录

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喜欢吃脆桃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欢吃脆桃子并收藏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