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制组的每一项设备都需要用到电。

    在茫茫戈壁中,仅靠着一台发电机来维持设备们所用的电量。

    但是由于低温偏低。

    发电机似乎是停止了工作。

    向导急忙想办法启动发电机。

    而在屋内,摄制组的人正在用仅存的电量拍摄牧民们制作库尔扎克。

    经过一番检查,发现发电机是由于气温太低。

    冻住了管道,于是向导用加热的木炭放在管道下方。

    随后几经尝试,最后终于启动了发电机。

    不至于让摄影师的摄影机拍摄到一半罢工。

    拍摄工作也得以顺利的进行。

    “我们现在待的这个地方,叫做南戈壁草场。”

    “它在夏天的时候是那种沙漠戈壁的模样。”

    “人是很难进来的,牧民只有在冬季的时候。”

    “就是下一场能够留存得住的大雪,才会进来。”

    “这个地方因为没有饮用水源,下了大雪之后才能够解决人和牲畜的饮水问题。”

    “所以他们冬季的时候才会转过来。”

    “我们过来主要是拍摄牧民怎么适应当地的环境,他们的生存智慧。”

    “牧民到了冬牧场,他们会制作大量的肉类储存。”

    “一直到来年春季的时候。”

    导演胡同的声音,成了旁白。

    一边阐述着他们此行拍摄的目的。

    一边在为哈萨克的传统习惯感到惊艳。

    却浑然不知他们自己也成了冬牧场一抹不可忽视的景色。

    冬牧场人迹罕至,这里没有现代生存法则。

    牧民们却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出的方式。

    再严酷的生存环境,也不能阻碍他们对美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镜头逐渐远离冬牧场。

    但是小张对于这一片戈壁留下的印象却尚未消散。

    上天入地,是他对《舌尖2》摄制团队的初印象。

    从伊朗到戈壁。

    好像就没有什么困难是他们不能跨越的。

    画面再次一转,来到了三亚。

    跟星疆的严寒相比,此时另一个摄制组正在沐浴着温暖阳光。

    陶器的诞生让人类第一次能够熟练的运用火和烹饪。

    但是最原始的陶器工坊已经很难寻找到了。

    这一集的两个导演,温柔和王田,几经周折终于是在三亚的闹市边。

    找到了一个还抱有制作陶器的小村落。

    画面一转,几个年过古稀的老奶奶正在树下制作陶器。

    而在镜头之外的镜头。

    温柔和王田正面对镜头讲述自己为什么出现在这里。

    “我们这一集滚滚红尘,主要是讲述食物和水的关系。”

    “而经过选择,我打算用陶器来表现这之间的联系。”

    在村庄的后山有一片湖泊。

    温柔和王田十分高兴的面对镜头讲述道。

    “昨天上午,我们要拍摄烧纸陶器用的水。”

    “然后我们开着车在这里一直转悠,都没有找到满意的地方。”

    “最后我说要看一下挖陶土的地方,然后很幸运的找到了这一片地方。”

    小小的一个发现就能够让整个摄制组的人感到十分的兴奋。

    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能够用更加美妙的镜头向观众展现他们所要表达的东西。

    这样的小满足,也在不知不觉中代入了小张的情绪之中。

    黎族制陶传女不传男,在烧制陶器的时候不允许有外人在场。

    为了拍摄这一传统技艺。

    老人们破例让摄制组留在这里。

    在现场全程记录。

    干草引燃椰子壳,产生持久的高温。

    草灰保护层天然形成一座灰窑。

    让里面的温度相对稳定。

    接下来便是几个小时漫长的等待。

    在大太阳下面。

    摄制组的人没有一个人离开。

    他们都生怕错过这陶器诞生的一幕。

    两个小时后,剥开草木灰。

    一间间棕红色的陶器就这样诞生在污垢之中。

    但是也依旧掩盖不了,他们的光芒。

    也遮挡不了,现场所有人脸上挂着的笑意。

    看着镜头下,年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温柔和王田。

    此刻已经成为了分集的导演。

    这让小张感觉羡慕的同时,也对《舌尖2》的团队更加的向往。

    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虽然有艰辛。

    但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再辛苦的工作似乎也能够轻松许多。

    纪录片展现给观众美好的同时。

    也在为这一群幕后的人创造与众不同的回忆。

    他们的经历让很多的同龄人羡慕。

    也让小张感到敬佩。

    甘愿放弃坐办公室,天南海北的跑。

    这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做不到的。

    镜头一转。

    剥开云雾。

    来到了一座小山村之中。

    建立在山野之间的小山村伴随着晨间的雾气。

    显得野性十足。

    一条崎岖难走的公路上面。

    几辆越野车正在行驶。

    广栖!

    总导演徐文故地重游。

    面对这个自己拍摄《舌尖1》时候就来过的小山村。

    徐文很是感概。

    对着镜头阐述。

    “你说他们真的是厉害,能够从腐败的滋味里面找到美食。”

    “在万里之外的一个国家冰岛,他们哪里也是吃腐败的鲨鱼肉。”

    “因为鲨鱼肉里面有一种毒素,必须腐败了之后才能够食用。”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够从这种腐败里面找到鲜味的来源,就是氨基酸。”

    三十公里外。

    万家灯火的摄制组,正在紧张的拍摄。

    摄制组就是为了这个村子一道延续了数百年的风味而来。

    “我们这一次来就是拍摄广栖侗族的酸鸭子。”

    “所有酸的食物里面,最珍贵的就是酸鸭子。”

    摄影师笑呵呵的说道。

    今天拍摄的主人公是杨玉清。

    明天整个村庄将要为杨玉清的孙女举办庆生宴。

    酸鸭子是主要的美食。

    但是拍摄的过程并不顺利。

    因为主人家是在庆生。

    连续好几天的忙碌,以及几公里外赶过来的人。

    让杨玉清很多时候都无法配合摄制组的拍摄。

    忙碌了一天,夜晚。

    摄制组照例讨论当天的素材。

    “光影的配比,呼吸感,张力基本上都有没有一点问题。”

    “但还是我说的,你们的力量不集中,中间被吸引的东西太多。”

    酒店的房间内,徐文检查完今天的拍摄素材之后,对摄制团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这时一个策划说道。

    “徐老师,就是我们拍摄的主角那个藏了五年的酸鸭子。”

    “我们一直不知道在哪里,其实就在那个杨阿姨的卧室里。”

    “她说她从不让人进,不管男女,除非结了婚,这怎么办。”

    没想到徐文笑了笑。

    “这就构成故事了,外表拍摄的是美食,其实讲述的是一个种族延续的故事。”

    一个上锁的细节,让摄制组找到了思路。

    经过几天的等待,杨玉清终于有时间参与摄制组的拍摄。

    美食。

    在潜移默化的延续着一个家庭甚至一个民族。

    特有的属性。

    “从人类发展来看,我们寻觅美食的过程。”

    “就是一个人类多元文化发展的过程。”

    “也是我们今天世界上,丰富多彩的基石。”

    画面中一个白发的老者笑呵呵的说道。

    他的旁边有一个身份介绍。

    美食顾问:蔡岚。

    看到这里,小张一惊。

    著名美食家蔡岚!

    《舌尖2》都看完了,小张这才发现《舌尖2》的美食顾问居然是蔡岚!

    这让他在惊讶之余也为摄制组的诚意感到赞叹。

    浮华随风去。

    一菜一江湖。

    在美食的江湖世界里。

    只要有心,每一个角落。

    都会有精彩的故事!

    .....

    《舌尖上的华国2.风味人间》

    最后一集:风味之旅!

    正式完结。

    也标志着《舌尖2》大结局!

章节目录

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喜欢吃脆桃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喜欢吃脆桃子并收藏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