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如果郡守调任的话,他是能够带走一部分的,全带走都可以,他们这些都是由郡守安排的官员。
而其他的官员不同,其他官员是由朝廷派任的。
这么做呢,就是起到一个两相制衡的缘故。
郡守能管辖这些官员,但是没有权利撤职,这就是为了降低郡守胡作非为的概率。
而这些官员一般都是由地方势力担任的,给郡守选直属官吏的权利,也是为了不让这些官员架空郡守。
当然,也有一些郡守和地方官员联合在一起那啥那啥的,也有两者势同水火,互相争斗不好好为官的。
但总体来说,这套制度还是很有用的,大概率避免了地方势力割据的状况发生。
还有一个都尉在旁,文武相制,郡守是没有权利管兵事的,凡事都得商量着来。
整个郡中的官员就像是一个小朝廷一般,情况复杂,官员众多,但其实还是很好理解的。
像陇西这个边疆郡,令居、金城、护羌站所等地虽然也是在陇西郡管辖地域范围之内,但是他们没有资格插手这三地事物。
这片地区是属于军管区,里面的一切事物都按照兵事来,是由护羌校尉全权负责一切事物。
包括湟中义从,也是由护羌校尉管辖,掌管着一片不输于一郡的地区。
但是跟相互制衡的郡中不同,这片地域由护羌校尉管辖,一切事物他说了算,毕竟军中只能有一个主将嘛
而东边的乌桓校尉也是一样,权利很大,有兵马、有地域,所以非信任之人不可担任。
而像北地的那一片地区,不是郡中的众多的都尉、校尉就跟这两者有些不一样了。
他们麾下是有兵马的,但是没有地区,他们跟护羌、乌桓就差了这一点。
而这些众多的不由地方势力管辖的校尉、都尉,都是由朝廷管辖的。
他们的直属上司呢,就是掌管全国军事的大司马,而大将军是全国武将之首,大司马才是一个实权职务。
但是这些校尉、都尉有统兵权,但却没有调兵权。
若是敌人来攻,他们就只能够防御,把消息传回大汉,然后就是八百里加急那一套了。
到底是让他们自己根据情况安排,还是朝廷派大将前来,这就要看朝廷的考虑了。
大汉的军队唯有诏令与虎符一起才可以调动,有时候特殊情况,使节的节旄也可以调动一些。
没有这三样东西,就算是天塌了,你也不能主动出击,因为这是大罪。
若是真立下了滔天大功,那你还能逃过一死,被降职削爵,贬为平民,这还得看皇帝心情好不好。
根本就没有功过相抵一说,你擅自调动兵马,那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死,严重一些,族灭。
当然,你也可以投降敌方。
虽然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这是一件犯忌讳的事,干这种事的人哪一个不是青史留命的名将
但是他们下场呢不得好死
得善终的有几个人
当然像霍嬗这种,这些事物都是不存在的,就算是擅自调动,随后也就是补一张诏书的事情。
更别提此刻他自己就拿着诏书。
所以啊,这玩意儿,也是看人的。
不光是要看自己,你还要看上面坐着的皇帝。
而霍嬗原本是大司马,手中有着斩蛇剑,这些校尉都尉们以及他们的兵马,霍嬗都能够随意调动。
就算是郡中的兵马,情况紧急也不是不可以。
而刘彻给他的一十四郡掌管一切事物的权利,非常的大。
这是因为霍嬗凭此,就能够调动郡中的一切事物,文事,钱财,兵马等等一切都可以任由他自己安排。
霍嬗一道手令,就能让陇西所有人迁到天水。
一道手令,就能让天水所有人迁到陇西。
一道手令,就能让一十四郡所有人迁到西域。
一道手令,就能够调动一十四郡的所有资源。
而重要的不是这些,最重要的是兵马,还不光是他能调动郡中的兵马。
霍嬗一道命令下去,一十四郡数百万人,就能尽起百万大军,这个权利大不大
随后的空白诏书也只不过是为了名正言顺的补充而已,流程还是要走走的嘛
而霍嬗要了那么多的资源,陇西郡守肉疼的心直滴血,因为这些东西搬空了他陇西近一半的资源。
他陇西虽然是个大郡,但是大半的资源交完赋税,剩下的全都投到了护羌校尉部用来应对羌人了。
而陇西郡的军户也全都是在护羌校尉部手上,他们所产的资源都用在了护羌校尉部身上。
而这还不够,陇西虽然是个大郡,但是还支撑不起护羌校尉部。
每年其余各郡和朝廷也会调派资源过来。
而北地也是一样,要不是有刘彻那被骂穷兵黩武的军户政策在,光大汉的军事部署就能拖垮整个大汉,你有多少的钱粮都不够。
所以说一年下来,他陇西基本就留不下来什么了,穷的叮当响,这就是此时的边疆郡的无奈。
但他看完后依旧还是痛痛快快的答应了下来。
那一份诏书就占了一大半的原因。
而另外的一小半原因,则是因为经过了几十年的连年的征战,大汉所有的官员都有着一点共识。
那就是什么都可以耽误,唯有军事不可耽误,你就算是穷死,但只要命令一下,你拼死也得准备好。
而陇西郡守这么痛快,还有一点点原因就是下令的人是霍嬗。
上次大战霍嬗没有动用北地丝毫资源,回来还是分了二十万牛羊给北地,这次要是胜了,那是不是也有的赚就当是投资了。
这想法,算是一点他给自己的安慰吧
等了没多久,门下掾们就找来了陇西郡守想要找的人。
他把手令递给众人,开口说道
“我已经应了下来,诸位都看看吧”
先接过的是都尉,他刚扫了一眼就面露惊喜
“前几日朝廷刚传令,冠军侯这就要到了”
郡守露出笑容,做了一番解释
“已经不算是慢了,朝廷诸公商议的时间太长,冠军侯此行也带了兵马,在长安需要准备,所以耽误了不少的时间,冠军侯只能路上赶赶了”
而其他的官员不同,其他官员是由朝廷派任的。
这么做呢,就是起到一个两相制衡的缘故。
郡守能管辖这些官员,但是没有权利撤职,这就是为了降低郡守胡作非为的概率。
而这些官员一般都是由地方势力担任的,给郡守选直属官吏的权利,也是为了不让这些官员架空郡守。
当然,也有一些郡守和地方官员联合在一起那啥那啥的,也有两者势同水火,互相争斗不好好为官的。
但总体来说,这套制度还是很有用的,大概率避免了地方势力割据的状况发生。
还有一个都尉在旁,文武相制,郡守是没有权利管兵事的,凡事都得商量着来。
整个郡中的官员就像是一个小朝廷一般,情况复杂,官员众多,但其实还是很好理解的。
像陇西这个边疆郡,令居、金城、护羌站所等地虽然也是在陇西郡管辖地域范围之内,但是他们没有资格插手这三地事物。
这片地区是属于军管区,里面的一切事物都按照兵事来,是由护羌校尉全权负责一切事物。
包括湟中义从,也是由护羌校尉管辖,掌管着一片不输于一郡的地区。
但是跟相互制衡的郡中不同,这片地域由护羌校尉管辖,一切事物他说了算,毕竟军中只能有一个主将嘛
而东边的乌桓校尉也是一样,权利很大,有兵马、有地域,所以非信任之人不可担任。
而像北地的那一片地区,不是郡中的众多的都尉、校尉就跟这两者有些不一样了。
他们麾下是有兵马的,但是没有地区,他们跟护羌、乌桓就差了这一点。
而这些众多的不由地方势力管辖的校尉、都尉,都是由朝廷管辖的。
他们的直属上司呢,就是掌管全国军事的大司马,而大将军是全国武将之首,大司马才是一个实权职务。
但是这些校尉、都尉有统兵权,但却没有调兵权。
若是敌人来攻,他们就只能够防御,把消息传回大汉,然后就是八百里加急那一套了。
到底是让他们自己根据情况安排,还是朝廷派大将前来,这就要看朝廷的考虑了。
大汉的军队唯有诏令与虎符一起才可以调动,有时候特殊情况,使节的节旄也可以调动一些。
没有这三样东西,就算是天塌了,你也不能主动出击,因为这是大罪。
若是真立下了滔天大功,那你还能逃过一死,被降职削爵,贬为平民,这还得看皇帝心情好不好。
根本就没有功过相抵一说,你擅自调动兵马,那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死,严重一些,族灭。
当然,你也可以投降敌方。
虽然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这是一件犯忌讳的事,干这种事的人哪一个不是青史留命的名将
但是他们下场呢不得好死
得善终的有几个人
当然像霍嬗这种,这些事物都是不存在的,就算是擅自调动,随后也就是补一张诏书的事情。
更别提此刻他自己就拿着诏书。
所以啊,这玩意儿,也是看人的。
不光是要看自己,你还要看上面坐着的皇帝。
而霍嬗原本是大司马,手中有着斩蛇剑,这些校尉都尉们以及他们的兵马,霍嬗都能够随意调动。
就算是郡中的兵马,情况紧急也不是不可以。
而刘彻给他的一十四郡掌管一切事物的权利,非常的大。
这是因为霍嬗凭此,就能够调动郡中的一切事物,文事,钱财,兵马等等一切都可以任由他自己安排。
霍嬗一道手令,就能让陇西所有人迁到天水。
一道手令,就能让天水所有人迁到陇西。
一道手令,就能让一十四郡所有人迁到西域。
一道手令,就能够调动一十四郡的所有资源。
而重要的不是这些,最重要的是兵马,还不光是他能调动郡中的兵马。
霍嬗一道命令下去,一十四郡数百万人,就能尽起百万大军,这个权利大不大
随后的空白诏书也只不过是为了名正言顺的补充而已,流程还是要走走的嘛
而霍嬗要了那么多的资源,陇西郡守肉疼的心直滴血,因为这些东西搬空了他陇西近一半的资源。
他陇西虽然是个大郡,但是大半的资源交完赋税,剩下的全都投到了护羌校尉部用来应对羌人了。
而陇西郡的军户也全都是在护羌校尉部手上,他们所产的资源都用在了护羌校尉部身上。
而这还不够,陇西虽然是个大郡,但是还支撑不起护羌校尉部。
每年其余各郡和朝廷也会调派资源过来。
而北地也是一样,要不是有刘彻那被骂穷兵黩武的军户政策在,光大汉的军事部署就能拖垮整个大汉,你有多少的钱粮都不够。
所以说一年下来,他陇西基本就留不下来什么了,穷的叮当响,这就是此时的边疆郡的无奈。
但他看完后依旧还是痛痛快快的答应了下来。
那一份诏书就占了一大半的原因。
而另外的一小半原因,则是因为经过了几十年的连年的征战,大汉所有的官员都有着一点共识。
那就是什么都可以耽误,唯有军事不可耽误,你就算是穷死,但只要命令一下,你拼死也得准备好。
而陇西郡守这么痛快,还有一点点原因就是下令的人是霍嬗。
上次大战霍嬗没有动用北地丝毫资源,回来还是分了二十万牛羊给北地,这次要是胜了,那是不是也有的赚就当是投资了。
这想法,算是一点他给自己的安慰吧
等了没多久,门下掾们就找来了陇西郡守想要找的人。
他把手令递给众人,开口说道
“我已经应了下来,诸位都看看吧”
先接过的是都尉,他刚扫了一眼就面露惊喜
“前几日朝廷刚传令,冠军侯这就要到了”
郡守露出笑容,做了一番解释
“已经不算是慢了,朝廷诸公商议的时间太长,冠军侯此行也带了兵马,在长安需要准备,所以耽误了不少的时间,冠军侯只能路上赶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