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担心唐阔不知道该怎么办, 沈伯文掀了帘子出去,冲他点了点头,道“收下吧。”
又对来送食盒的人温和地说“劳你跑一趟, 替我多谢梓林。”
陶家下人连忙道“沈老爷您太客气了,小的回去一定禀告少爷。”
说罢便告辞离开了。
沈伯文收回视线,看着焕然一新的庭院, 心情颇好,便同唐阔道“待会儿就在院子里摆饭吧。”
正提着食盒的唐阔刚关上门, 闻言便忙点头称是。
院子里除了原本就有的石榴树, 和沈伯文后来栽下的玉兰树, 墙角处还种了一株葡萄藤, 看样子也有些年份了, 主藤颇粗,老太太几乎一眼就爱上了, 直夸好, 这样的老葡萄藤, 结的葡萄味道定然不错。
用饭时,沈老爷子一看, 算上唐阔兄妹, 这宅子里也才九个人, 也无心搞什么分席而坐了,摆了摆手, 便道“一块儿吃吧, 好歹看着还热闹些。”
沈伯文见状便知老人家是想远在桃花村的家人们了,心下亦是惆怅了一瞬, 随即便主动开口转移起了他的注意力, 指着桌上的菜同老爷子道“爹您尝尝, 这道虎皮肉还是京都的名菜呢,味道极好,我倒是不知梓林家中的厨子竟然也会做这道菜。”
“哦”老爷子来了兴趣“那我倒是要尝尝。”
夹起一筷子,放入口中,片刻之后便点头赞道“确实不错。”
见老爷子动了筷子,家中其他人才陆陆续续也用了起来。
沈伯文本想让唐阔也同他们一块儿用饭,只不过他自个儿不愿意,非要说没有仆人跟主家同桌用饭的道理,便自个儿端了饭碗躲到厨房去吃了。
唐晴见状,也想跟着去,却被周如玉拉住了,道“晴娘就留在这儿,照顾阿珠吃饭吧,她小孩子性子不定,忒能折磨人。”
阿珠虽然人小,却很机灵,听懂她阿娘在说自己,刚想开口狡辩,嘴里却被小姑姑塞了块儿肉,堵住了将要说出口的话。
见她小眼神控诉自己,沈苏半点儿不慌,还冲侄女儿笑了笑,随即帮腔道“是啊,晴娘,你就留在这儿帮帮忙。”
沈老太太还是用不惯下人,尤其是这小姑娘,看起来还没自家小女儿大,于是便不开口说话,安静吃饭。
也没说什么反对的话。
唐晴看当家娘子同姑小姐都这么说了,心觉自己留在这儿是有用的,便安心了,听话应下,耐心地哄着沈珠用饭。
饭桌对面,沈老爷子忽的想起来,便开口问起“方才来送饭菜的,是在咱们家隔壁住着”
沈伯文点了点头,咽下口中的饭菜,才道“隔壁主人姓陶,名正靖,也是我们广陵府人,只不过是华田县籍,是与我同一届乡试的亚元,此番会试落榜,便留在京都继续读书,以待下次会试再考。”
“亚元”沈老爷子闻言就是一惊。
他老人家倒不是不知亚元是什么意思,相反,正是因为知道是第二名,所以才更为震惊。
原来乡试的第二名,也会在会试中落榜吗
长子先前还同自己说过,能考中贡士,真才实学是一方面,运气也是另一方面。
自己还当他是谦虚,没想到竟是真的,心中不免产生了一丝后怕。
不禁又默念了几句祖宗保佑。
用过饭之后,沈苏习惯性地起身准备收拾碗筷,唐晴见状立马急了,上前拦她“您别忙,放着奴婢来就是了。”
沈苏正想说什么,却见自家大嫂对她微微摇头,又看了看眼前这个一脸惶恐的小丫头,只好放弃了,让开了位置。
唐晴这才松了口气,又恢复了方才那副腼腆的模样,弯腰低头,动作麻利地收拾起了碗筷。
然后端着去了厨房洗涮。
沈苏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厨房门口,坐到自家大嫂身边,不由得叹了口气,顺手摸了把侄女儿的头发,道“还是个小娘子呢”
周如玉明白小姑子在想什么,只是更明白唐阔兄妹初来自家,签的又是活契,先前过惯了居无定所的苦日子,好不容易有了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主家又和善,自然是极力表现,不想让主家觉得自己无用,又失去了这份差事。
总归也不是什么重活,此时让她有事儿干,反倒能让她安心。
沈苏不笨,看到嫂子朝自己摇头就已经明白过来。
沈家虽然只是农家,但起码她自己父母兄姐俱在,早些年家中虽然清贫,但也能衣食无忧,没怎么受过苦,自然心善又心软,明白归明白,还是会心疼这个小娘子。
另一边,沈伯文正在书房中写信。
是的,他如今总算是有了书房,有了一片清闲的空间,不用像从前那样只能在卧房里读书习字。
除了给桃花村之中家人的一封,还有答应好的给吴掌柜的,此外,又给自家老师与师兄写了拜帖,打算隔天便登门拜访。
写完晾干之后,便叫了唐阔进来,刚想跟他吩咐,又忽的想起来,他也是头一回来京都,老师家还好说,就在同一条巷子里,只是他应当不知寄信的地方与邵师兄的住址,正想算了,唐阔却主动问道“老爷,是要小的去寄信和送拜帖吗”
说罢便跃跃欲试地道“来之前小的已经找四老爷打听过了,已经知道那几个地方了,您放心交给我吧,小的认路可厉害了。”
沈伯文闻言,不由得失笑,再怎么少年老成,也还是个少年呢,看这极力想要表现的样子,自己也不好拒绝,便将信跟拜帖都递到他手里,只是还出言叮嘱了一句“在外头注意安全。”
“老爷放心吧,小的明白”
说罢便拿着东西退下了。
沈伯文笑了笑,低头开始收拾桌面上的东西,在看到桌上那个鸡翅木的笔架时愣了一下,随即便想起,这是谢之缙先前送给自己的安家礼。
想到谢之缙,自然也就想到探亲假似乎不剩几日了,自己马上就要入翰林院开始干活儿了。
心里多少有几分期待。
等他收拾完书房,又坐在窗前读了阵书,唐阔便回来向他复命了。
他在寻路认路上倒还真有些天分,循着沈杜先前给他讲过的路线,便顺顺利利地找到了驿站与另外两家,然后又找了回来。
沈伯文听罢,看着还在微微喘着气的少年,看样子是一路疾走回来的。
温和地冲他点了点头,道“做得很好,我这边暂且无事了,你去歇着吧。”
唐阔闻言才放下心,应声出去了。
唐阔刚出去,沈伯文便瞧见门口有个小脑袋探进来,不由得一笑,招了招手,道“珏哥儿进来。”
沈珏没想到自己刚探了个头就被发现了,脸稍微有点红,但还是听话地进来了,主动道“阿爹。”
“对书房好奇”
沈珏点了点头。
“好奇便看看。”
沈伯文这里也没什么不能见人的东西,自家儿子听话,不会胡乱碰,自然没什么顾忌,又道“回头我就找人给你打一张小桌,也放在书房里,等到你师弟上京之后,阿爹就可以在这里继续为你们授课了。”
沈珏知道回头吴和仁也要来京都,自是高兴地点了点头。
另一边的邵宅。
邵哲沉默地吃完饭,就起身准备回房,邵母忽然开口将他叫住“哲儿,你先等等,娘同你说会儿话。”
正在收拾碗筷的妇人见主家有话要说,忙加快了动作,随即出了门。
见房里没有旁人了,邵母才叹了口气,看着一言不发,也不落座的儿子,眼圈不由得红了,“你就打算为了别人家的小娘子,同你娘我这般置气吗”
说着说着,便哽咽起来。
邵哲是个孝子,自然不能视而不见,听到哭声便无奈地坐了下来,满脸疲惫地说“娘,你莫要哭了。”
他已经数不清了,自从回乡同阿娘说起先前她答应自己考上进士,就替自己去沈家提亲这件事之后,她已经哭过多少次了。
每次听到,他都满心的愧疚感。
可分明,原来是娘自己答应的这件事
如今出尔反尔,又说要让自己娶一个官家小姐的人也是她。
而饱受折磨,痛苦不堪的却只有自己。
邵哲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件事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从前一直都很通情达理的母亲,在这件事上会如此的固执己见
邵母听到儿子这句话,哭声是止住了,可哽咽却是没停,随即又断断续续地道“娘让你娶个官家小姐,这都是为了你好,这难道不是为你着想吗难不成我这个当娘的,还能害了自己的儿子不成”
又来了,邵哲闭上眼睛又挣开,几乎都能预测到她下一句话要说什么。
“你那同窗是考上了榜眼不假,可就算他考上的是状元,如今也只是个小官,想升官儿还有的熬呢”
果然,又是这番话。
“娘,你接下来是不是要说,儿子若是娶了他的妹妹,也对仕途没什么帮助”
“难道不对吗”
听到儿子终于又开口了,邵母顿时也不哭了,抢先道“娘说的难道不对吗”
邵哲无言以对,他不能说,也没办法说。
他重新沉默了下来。
邵母见状,像是打赢了一场胜仗一般,继续道“哲儿,就听娘的,娘不会害你的。”
邵哲此时的心情已经跌倒了谷底,闻言便站起身来,拱手行礼“儿子先回房了。”
说罢便低头走了出去。
因而也没看见他母亲又变得不好看的脸色。
回到自己房中坐下,他看着桌上放着的拜帖,心中在难受之余,仅剩庆幸。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亲若是不同意,自己无论如何都没有别的办法。
担心唐阔不知道该怎么办, 沈伯文掀了帘子出去,冲他点了点头,道“收下吧。”
又对来送食盒的人温和地说“劳你跑一趟, 替我多谢梓林。”
陶家下人连忙道“沈老爷您太客气了,小的回去一定禀告少爷。”
说罢便告辞离开了。
沈伯文收回视线,看着焕然一新的庭院, 心情颇好,便同唐阔道“待会儿就在院子里摆饭吧。”
正提着食盒的唐阔刚关上门, 闻言便忙点头称是。
院子里除了原本就有的石榴树, 和沈伯文后来栽下的玉兰树, 墙角处还种了一株葡萄藤, 看样子也有些年份了, 主藤颇粗,老太太几乎一眼就爱上了, 直夸好, 这样的老葡萄藤, 结的葡萄味道定然不错。
用饭时,沈老爷子一看, 算上唐阔兄妹, 这宅子里也才九个人, 也无心搞什么分席而坐了,摆了摆手, 便道“一块儿吃吧, 好歹看着还热闹些。”
沈伯文见状便知老人家是想远在桃花村的家人们了,心下亦是惆怅了一瞬, 随即便主动开口转移起了他的注意力, 指着桌上的菜同老爷子道“爹您尝尝, 这道虎皮肉还是京都的名菜呢,味道极好,我倒是不知梓林家中的厨子竟然也会做这道菜。”
“哦”老爷子来了兴趣“那我倒是要尝尝。”
夹起一筷子,放入口中,片刻之后便点头赞道“确实不错。”
见老爷子动了筷子,家中其他人才陆陆续续也用了起来。
沈伯文本想让唐阔也同他们一块儿用饭,只不过他自个儿不愿意,非要说没有仆人跟主家同桌用饭的道理,便自个儿端了饭碗躲到厨房去吃了。
唐晴见状,也想跟着去,却被周如玉拉住了,道“晴娘就留在这儿,照顾阿珠吃饭吧,她小孩子性子不定,忒能折磨人。”
阿珠虽然人小,却很机灵,听懂她阿娘在说自己,刚想开口狡辩,嘴里却被小姑姑塞了块儿肉,堵住了将要说出口的话。
见她小眼神控诉自己,沈苏半点儿不慌,还冲侄女儿笑了笑,随即帮腔道“是啊,晴娘,你就留在这儿帮帮忙。”
沈老太太还是用不惯下人,尤其是这小姑娘,看起来还没自家小女儿大,于是便不开口说话,安静吃饭。
也没说什么反对的话。
唐晴看当家娘子同姑小姐都这么说了,心觉自己留在这儿是有用的,便安心了,听话应下,耐心地哄着沈珠用饭。
饭桌对面,沈老爷子忽的想起来,便开口问起“方才来送饭菜的,是在咱们家隔壁住着”
沈伯文点了点头,咽下口中的饭菜,才道“隔壁主人姓陶,名正靖,也是我们广陵府人,只不过是华田县籍,是与我同一届乡试的亚元,此番会试落榜,便留在京都继续读书,以待下次会试再考。”
“亚元”沈老爷子闻言就是一惊。
他老人家倒不是不知亚元是什么意思,相反,正是因为知道是第二名,所以才更为震惊。
原来乡试的第二名,也会在会试中落榜吗
长子先前还同自己说过,能考中贡士,真才实学是一方面,运气也是另一方面。
自己还当他是谦虚,没想到竟是真的,心中不免产生了一丝后怕。
不禁又默念了几句祖宗保佑。
用过饭之后,沈苏习惯性地起身准备收拾碗筷,唐晴见状立马急了,上前拦她“您别忙,放着奴婢来就是了。”
沈苏正想说什么,却见自家大嫂对她微微摇头,又看了看眼前这个一脸惶恐的小丫头,只好放弃了,让开了位置。
唐晴这才松了口气,又恢复了方才那副腼腆的模样,弯腰低头,动作麻利地收拾起了碗筷。
然后端着去了厨房洗涮。
沈苏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厨房门口,坐到自家大嫂身边,不由得叹了口气,顺手摸了把侄女儿的头发,道“还是个小娘子呢”
周如玉明白小姑子在想什么,只是更明白唐阔兄妹初来自家,签的又是活契,先前过惯了居无定所的苦日子,好不容易有了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主家又和善,自然是极力表现,不想让主家觉得自己无用,又失去了这份差事。
总归也不是什么重活,此时让她有事儿干,反倒能让她安心。
沈苏不笨,看到嫂子朝自己摇头就已经明白过来。
沈家虽然只是农家,但起码她自己父母兄姐俱在,早些年家中虽然清贫,但也能衣食无忧,没怎么受过苦,自然心善又心软,明白归明白,还是会心疼这个小娘子。
另一边,沈伯文正在书房中写信。
是的,他如今总算是有了书房,有了一片清闲的空间,不用像从前那样只能在卧房里读书习字。
除了给桃花村之中家人的一封,还有答应好的给吴掌柜的,此外,又给自家老师与师兄写了拜帖,打算隔天便登门拜访。
写完晾干之后,便叫了唐阔进来,刚想跟他吩咐,又忽的想起来,他也是头一回来京都,老师家还好说,就在同一条巷子里,只是他应当不知寄信的地方与邵师兄的住址,正想算了,唐阔却主动问道“老爷,是要小的去寄信和送拜帖吗”
说罢便跃跃欲试地道“来之前小的已经找四老爷打听过了,已经知道那几个地方了,您放心交给我吧,小的认路可厉害了。”
沈伯文闻言,不由得失笑,再怎么少年老成,也还是个少年呢,看这极力想要表现的样子,自己也不好拒绝,便将信跟拜帖都递到他手里,只是还出言叮嘱了一句“在外头注意安全。”
“老爷放心吧,小的明白”
说罢便拿着东西退下了。
沈伯文笑了笑,低头开始收拾桌面上的东西,在看到桌上那个鸡翅木的笔架时愣了一下,随即便想起,这是谢之缙先前送给自己的安家礼。
想到谢之缙,自然也就想到探亲假似乎不剩几日了,自己马上就要入翰林院开始干活儿了。
心里多少有几分期待。
等他收拾完书房,又坐在窗前读了阵书,唐阔便回来向他复命了。
他在寻路认路上倒还真有些天分,循着沈杜先前给他讲过的路线,便顺顺利利地找到了驿站与另外两家,然后又找了回来。
沈伯文听罢,看着还在微微喘着气的少年,看样子是一路疾走回来的。
温和地冲他点了点头,道“做得很好,我这边暂且无事了,你去歇着吧。”
唐阔闻言才放下心,应声出去了。
唐阔刚出去,沈伯文便瞧见门口有个小脑袋探进来,不由得一笑,招了招手,道“珏哥儿进来。”
沈珏没想到自己刚探了个头就被发现了,脸稍微有点红,但还是听话地进来了,主动道“阿爹。”
“对书房好奇”
沈珏点了点头。
“好奇便看看。”
沈伯文这里也没什么不能见人的东西,自家儿子听话,不会胡乱碰,自然没什么顾忌,又道“回头我就找人给你打一张小桌,也放在书房里,等到你师弟上京之后,阿爹就可以在这里继续为你们授课了。”
沈珏知道回头吴和仁也要来京都,自是高兴地点了点头。
另一边的邵宅。
邵哲沉默地吃完饭,就起身准备回房,邵母忽然开口将他叫住“哲儿,你先等等,娘同你说会儿话。”
正在收拾碗筷的妇人见主家有话要说,忙加快了动作,随即出了门。
见房里没有旁人了,邵母才叹了口气,看着一言不发,也不落座的儿子,眼圈不由得红了,“你就打算为了别人家的小娘子,同你娘我这般置气吗”
说着说着,便哽咽起来。
邵哲是个孝子,自然不能视而不见,听到哭声便无奈地坐了下来,满脸疲惫地说“娘,你莫要哭了。”
他已经数不清了,自从回乡同阿娘说起先前她答应自己考上进士,就替自己去沈家提亲这件事之后,她已经哭过多少次了。
每次听到,他都满心的愧疚感。
可分明,原来是娘自己答应的这件事
如今出尔反尔,又说要让自己娶一个官家小姐的人也是她。
而饱受折磨,痛苦不堪的却只有自己。
邵哲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件事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从前一直都很通情达理的母亲,在这件事上会如此的固执己见
邵母听到儿子这句话,哭声是止住了,可哽咽却是没停,随即又断断续续地道“娘让你娶个官家小姐,这都是为了你好,这难道不是为你着想吗难不成我这个当娘的,还能害了自己的儿子不成”
又来了,邵哲闭上眼睛又挣开,几乎都能预测到她下一句话要说什么。
“你那同窗是考上了榜眼不假,可就算他考上的是状元,如今也只是个小官,想升官儿还有的熬呢”
果然,又是这番话。
“娘,你接下来是不是要说,儿子若是娶了他的妹妹,也对仕途没什么帮助”
“难道不对吗”
听到儿子终于又开口了,邵母顿时也不哭了,抢先道“娘说的难道不对吗”
邵哲无言以对,他不能说,也没办法说。
他重新沉默了下来。
邵母见状,像是打赢了一场胜仗一般,继续道“哲儿,就听娘的,娘不会害你的。”
邵哲此时的心情已经跌倒了谷底,闻言便站起身来,拱手行礼“儿子先回房了。”
说罢便低头走了出去。
因而也没看见他母亲又变得不好看的脸色。
回到自己房中坐下,他看着桌上放着的拜帖,心中在难受之余,仅剩庆幸。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亲若是不同意,自己无论如何都没有别的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