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您也能见到那个小娘子,也是个乖巧可人的孩子。”萧氏闻言便笑道。

    “好好好。”沈老太太点点头。

    被自家阿娘搂着的阿珠自然也听见了自己的名字,不过在外面的时候她还是很听话的,乖巧地没说话,许是爱屋及乌,萧氏看到她也觉得颇为喜爱。

    另一边,韩辑也在与沈老爷子和自家弟子说话,说了几句之后,便夸道“我看你们家珏哥儿,看着比你还更有灵气些。”

    沈伯文闻言便调侃道“那学生便替珏哥儿厚着脸皮收下这句夸赞了。”

    饶是沈老爷子也听明白他这意思了,不由得道“哪有你这样不谦虚的。”

    韩辑起初还楞了一下,随即便笑了起来,摆了摆手道“无妨无妨,我说的本就是实话,不用谦虚。”

    众人寒暄了片刻,韩府的马车也收拾妥当了,该骑马的起码,坐车的坐车,一行人往谢家的庄子上行去。

    谢家的庄子距离城内还是有点距离的,待到他们到达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了。

    沈伯文远远地就瞧见谢夫人与谢之缙在庄子门口相迎,跳下马,将儿子也抱下来,同二位见礼之后,便转身去将自家老师从马车上扶了下来,随即又去扶沈老爷子。

    周如玉与沈老太太那边也由唐晴扶了下来。

    只见谢之缙往前走了几步,恭恭敬敬地同韩辑见礼“见过韩先生。”

    韩辑如今已经不在朝廷为官,已不能称之为大人,先生便是最好的称呼了。

    韩辑温和地笑了笑,道“当年我离京的时候,你还是个少年郎,如今一见,变化不小啊。”

    谢之缙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又道“韩先生,我父亲原本要来的,然上午之时陛下突然召他进宫,还请韩先生见谅。”

    “无事。”韩辑闻言便摆了摆手,只道“你父亲身为阁老,忙一些才是常态。”

    谢之缙这才放下心来,又去迎沈老爷子几人。

    沈伯文看着好友忙来忙去的样子,内心不由得在想,日后自家还是尽量少办些宴请之类的活动吧,看着都心累,而且自己到时也不过是在门外迎一迎客人,内宅之中想必更忙更累。

    谢之缙与沈老爷子先前便见过几次面,说起话来也不见生疏,沈老爷子对这个年轻人很喜欢,尤其是方才听到谢阁老今日有事,或许来不了,心中更是松了一口气。

    谢夫人这边,见萧氏她们下了马车,便过来相迎。

    萧氏最近同她走得近,见状不由嗔怪道“这么热的天,你还出来迎我们。”

    谢夫人闻言便笑了笑,道“你许是不用迎,不过沈家两位孺人还是要迎一迎的。”

    说罢便同沈老太太见礼。

    沈老太太先前虽然嘴上说的坦然,但真的见了阁老夫人,还是紧张得不行,还好面上稳得住。

    长辈们相互认识过之后,便轮到小辈们。

    谢夫人上次在相国寺便见过周如玉了,此时也不见生疏,见她腕上还带着自己上次送出去的镯子,不由得莞尔一笑,道“如玉有心了。”

    随即便瞧见了周如玉身侧的沈苏,不由得眼睛一亮。

    “这是您家的小娘子吗长得可真好。”

    沈老太太最喜爱这个小女儿,听到这话就高兴起来,点了点头,道“正是我家的小女儿,闺名叫沈苏的。”

    “那我便唤你阿苏吧。”谢夫人笑着问道“可好”

    沈苏闻言便落落大方地行了个礼,道“名字取了便是给人叫的,夫人尽管叫便是了。”

    见她大方,谢夫人便觉得更喜欢了,她与自家夫君只生了两个儿子,没有女儿,平日里只能看看别人家的女儿,如今见到这么个漂亮大方的小娘子,自然舍不得松手。

    萧氏见状,便不由得打趣道“你若是这么喜欢阿苏,今个儿便让阿苏陪在你身边便是,我跟孺人身边有如玉陪着就行了。”

    沈老太太并不愚钝,相反还有些小老百姓的精明,自然知道若是自家阿苏得了这位谢夫人的喜爱,能有诸多好处,说不定还能帮阿苏挑一门好亲事,此时听闻萧氏所言,自是不会拒绝。

    忙道“得您喜爱,是小女的福气,您只管让她陪着就是。”

    谢夫人笑了笑,道“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两厢叙话结束,一行人便进了庄子。

    路上时,萧氏不由得问起“我家老爷那大弟子到了吗”

    谢夫人携着沈苏走在她旁边,闻言便点了点头,道“到了,他比你们来的早些,现下正在花厅呢。”

    众人到了花厅,一看,陆翌果然已经到了,身边还带着女儿陆歆。

    又是一番互相见礼不提。

    就在众人见礼的时候,沈珠和陆歆都好奇地看着对方,大人们亦注意到了。

    谢之缙正要按照谢阁老临走前的嘱咐,引着韩辑和沈老爷子,还有陆翌,沈伯文,并沈珏去湖边亭中钓鱼,陆翌看了看女儿,正在纠结要不要带上她,谢夫人便主动开口留人“歆儿就留在这儿同阿珠一块儿玩吧。”

    陆翌低头看了看女儿,只见她脸上眼中都写满了“我想过去”,心中不由得失笑,便抬起头,拱手道“那便麻烦夫人了。”

    随即拍了拍女儿的肩,闻声道了声“去吧,要听夫人的话。”

    陆歆丝毫没有舍不得自家阿爹的意思,听到这句就提起裙角,一路小跑到沈珠跟前。

    几位长辈们看着都笑了,陆翌也颇觉无奈,只好收回看着自家女儿的视线,同老师几人离开了。

    请客人们过来,自是来放松的,见男人们都走了,谢夫人便让下人们拿了叶子牌上来,笑道“在家中的时候也打不成,总凑不够人,如今可是正好。”

    沈老太太闻言便连忙推辞“这个我可不会,先前也没打过。”

    谢夫人还没开口,萧氏便道“这个东西呀,简单得很,我们把规则跟您说一说,再一块儿打上几把,您就会了。”

    周如玉先前跟在师娘身边学习管家,自然对这种东西也耳濡目染,知道了一些,闻言也附和道“娘,这个不难的,您就上桌打,我在您身边帮您看牌。”

    儿媳妇儿都这么说了,沈老太太想了想,不就是打牌吗自己也不能露怯啊,便应了下来。

    随即萧氏便道“如玉若是不上桌,这也才三个人啊。”

    “这好说。”谢夫人似是方才就想好了,闻言便道“阿苏来,陪咱们打上几把。”

    长辈相邀,沈苏自是出声应下。

    另一边,韩辑几人也到了湖边亭中,下人们一早就把钓竿和鱼饵什么的准备好了。

    老爷子一直生活在南边,对鱼自然不陌生,只不过在老家那边的时候多半是直接下河抓鱼,钓鱼这种慢吞吞的法子,倒是头一回尝试。

    今个儿既然是来放松的,韩辑也不跟两个弟子聊什么朝中的事和学问上的事,反而跟沈老爷子话起家常来,其实他一早就对老爷子很是好奇,觉得这位颇有一番见识。

    自然了,若是没有见识,也极少有农家会将孩子送去以科举为目标念书的,那种识得几个字,能在县城或是镇上打个零工,找点活计做的才是常态。

    沈老爷子自是不用下人帮忙,自己动手就将鱼饵穿在鱼钩上,抛入水中,水中的涟漪刚消失,就听见韩先生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沈兄,您当初送延益去读书,是怎么想的呢”

    沈老爷子被这声沈兄给吓了一跳,忙道“可当不起您这么叫,您是有大学问的人。”

    韩辑却不在意,闻言便道“延益是您的长子,又是我的弟子,这轮起来,我跟您是也是同辈,也是因为有您,才让我得了这么个好弟子,这声沈兄您又有什么当不得的”

    老爷子不善言辞,听着这话,好像也有些道理,思来想去,也辩不过,便受了。

    思及韩辑方才的问题,沈老爷子便叹了口气,开了口缓缓道来“说起来,也没什么旁的原因,只不过是盼着儿孙们能有出息,也不奢求能做什么大官,只要不像祖辈们这般辛苦,整日在地里刨食,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些,就行啦。”

    听他说罢,韩辑不由得沉默了片刻,才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沈伯文坐在老爷子旁边,也是头一次听到家中原先送原主去读书的初衷,听到后面,也不由心中酸涩。

    “韩先生,不瞒你说啊”

    半晌后,沈老爷子苦笑了一声,又道“当初我家老大,乡试落第三次,尤其是最后一回,是被人从考场上抬下来的,回来就大病一场,差点儿没挺住,当时我满心满眼啊,都是后悔。”

    沈伯文听到这儿,敛下眸子,愈发沉默了。

    “后悔让他读书考科举了”

    韩辑听得出来沈老爷子的意思,在心中叹了口气。

    “是。”老爷子点了点头,但随即又道“只是后来我又想开了,人生在世,哪有什么事是容易做的不管是种地也好,做生意也罢,还是读书科举,都难”

    韩辑没想到,自己原本已经觉得沈老爷子颇有见识了,此时一听,他竟比自己想象中的更豁达,也更有智慧。

    于是他颔首道“不错,您说的很是。”

    都说寒门难出贵子,难得何止是财产条件上,这家人是否开明有见识,才是最关键的。

    如若不然,碰上个觉得读书无用,还不如杀猪能挣钱的父母,到时候别说出贵子了,想认识几个字都难。

    想到这里,韩辑不由得感到几分惆怅。

    随即又想开了,同沈老爷子道“不过延益还算争气,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您这一番苦心倒也不算白费了。

章节目录

农家长子(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成白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成白社并收藏农家长子(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