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兴化府, 知府衙门后院。

    书房之中,日头透过窗扇照了进来,摇椅上躺着一个略有几分肥大的男人, 正摇摇晃晃的,闲适极了,屋里的地上摆着冰盆, 多少降了降屋内的热度。

    摇椅旁边站着个小丫鬟, 轻轻地摇着手中的扇子, 替摇椅中躺着的人送来清凉的风。

    这般岁月静好了没多久, 屋外就传来一道谦卑的声音“大人, 学生赵勤求见。”

    摇椅中的男人听见声音, 眼皮都没有抬一下,只“嗯”了一声,又懒散地道了声“进来吧。”

    屋外的小厮听见这道声音,才替赵勤掀开帘子, 将他让了进去。

    赵勤许是方才顶着日头一路走过来的,额头上被热出了汗, 一进书房,迎面而来的凉意顿时让他心中舒服地喟叹了一声。

    不过面上却没有什么变化, 依旧很是恭敬,也不管摇椅中的人是不是睁着眼睛, 还是躬了身子, 拱手行礼,口中道“学生见过大人。”

    直到此时,孔建安也就是摇椅中之人, 才掀起眼帘, 许是太胖了的原因, 一双本就不大的眼睛即便睁开了,也并不如何大,甚至像极了两条缝。

    “赵勤啊,刚从哪儿来啊”

    他大概是被热得有些困顿,声音都懒洋洋的。

    赵勤闻声便道“回大人的话,学生刚从外头打听消息回来。”

    他这话说罢,孔建安还是没什么太大反应,显然是兴致缺缺。

    赵勤心下无奈,暗道自己当初怎么就选了这么个人跟随呢,但想归想,口中还是不由得主动交代“是关于那位,刚被陛下任命为兴化府通判的沈大人沈伯文的消息。”

    他自称学生,其实并不真的是孔建安的学生,若说起来,他也不过是个落第举人,没什么资格称呼正儿八经的两榜进士,正四品的知府为老师,而且自己乡试的时候,孔建安也并非是自己的座师,这般称呼,也不过是为了套套近乎,类似于晚辈,属下这般的自称罢了。

    听到“通判”两个字,孔建安总算是有了反应。

    摇椅也不摇了,虽然还没坐直身子,不过总算是把眼睛又睁大了点儿,从鼻腔中哼了一声。

    他从一边的小几上的果盘中拿了颗龙眼,慢条斯理的放入嘴中,吃完之后,把核吐了出来,才总算是出了声“说说罢,你都打听出来什么了”

    孔建安只不过是懒散,并不是傻,若真的傻,当然也做不到大周的四品官。

    既然不傻,自然知道“通判”这两个字的分量。

    赵勤闻言,心下总算是松了口气,开始将自己这段时间通过一些京都的友人们打听来的消息一一道来。

    他虽然科举上的运气不太好,不过除了这点,他在算学上颇有一套,属于是孔建安的钱袋子师爷了,而且在打听消息上却颇有一手,三教九流,各处各地的朋友都有一些,故而他能留在孔建安身边,全靠这两个优点。

    “回大人的话,咱们这位新通判,来头可不小啊。”

    “细说。”

    赵勤轻咳了一声,才继续道“沈伯文,字延益,籍贯是南直隶广陵府长源县,癸卯年的榜眼,乡试座师是长公主驸马范学士,会试的座师则是褚阁老,殿试之后便被陛下亲点进了翰林院,据说颇得范学士与苏掌院的赏识,被荐到陛下跟前,为皇长孙讲学。”

    听到这儿,孔建安面上闪过一丝不耐烦,毕竟他自己也是堂堂的两榜进士出身,现下听到关于沈伯文的这些消息,还不被他放在眼里。

    赵勤一见便知他这是不想听了,毕竟自己方才说的这些,并不如何关键。

    关键的则是“除了这些之外,学生还打听到,他的妹妹嫁给了谢阁老的幼子,也就是癸卯年的状元谢之缙,亦是他的同年。”

    这个消息倒是让孔建安来了精神“这沈伯文,难不成也是出自什么我没听过的世家不成”

    赵勤摇了摇头,“并非如此,甚至他还只是个出身乡野的农家子。”

    “农家子”

    孔建安闻言就笑出了声,仿佛听到了什么笑话一般,笑个不停。

    笑罢之后,他才道“这就是你说的大有来头赵勤啊,你是不是被这兴化的太阳晒昏了头”

    “大人明鉴,学生并非胡说八道。”

    赵勤却没有笑,面上神色反而还严肃了几分,“他的授业恩师,是韩辑,韩先生。”

    他话音落下,孔建安面上残存的笑意顿时凝固了。

    半晌过后,他才缓缓开了口,语气中带着疑问“真是那个韩辑”

    赵勤点了点头,又道“的确是那一位,听说沈伯文就是他在广陵府收的弟子,只教了一年,便从一个乡试落榜三次的举子,成了解元。”

    “那还挺厉害的啊。”

    孔建安不由得脱口而出。

    说完就顿住了,为了掩饰尴尬,清咳了两声,才继续道“那怎么本官没听到韩辑重新入朝为官的消息”

    “这个学生便不得而知了。”

    赵勤老老实实地道。

    不过这些消息对孔建安来说已经足够了,他终于从摇椅上坐直了身子,想了半天,才道“既然他是韩辑的弟子,那得了陛下的青眼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至于这个沈延益本身,自己本事应当也不赖,如若不然,也不会刚在翰林院待了三年,就被升到了一府通判。”

    “大人说得是。”

    孔建安说完这番话,却又重新躺下了,甚至还闭上了眼,口中道“不管谁来当这个通判,跟本官又有什么关系呢本官也不过是想混混日子,早点儿从这个破地方调走罢了。”

    赵勤无语。

    但是他知道孔建安说的都是实话。

    这位大人胸无大志,正儿八经地考上了进士之后,就以混日子为前途,外放时也一向都是萧规曹随,没干过什么实事儿,也没出过什么岔子,不会特意去鱼肉百姓,但也没闲到专门当个包青天。

    这位的仕途,突出一个“混”字。

    正当赵勤想着自己带来的消息也说完了,要不要先行告退的时候,就听见摇椅中已经阖上双眼,又优哉游哉晃了起来的孔大人,小声地道了句“就算是慌,也轮不到本官,该他黄林慌才是”

    赵勤心中一凛。

    看来自家大人只不过是面上糊涂,心里倒是门清儿。

    位于兴化府东城的同知府之中,孔知府口中方才所说的黄林,也就是黄同知。

    也在跟自己的幕僚议事。

    话题的重点,自然也是沈伯文这位即将到来的兴化府通判。

    赵勤能打听到的那些消息,黄林自然也有自己的人脉和法子能打听到。

    在听到沈伯文已经做过杭州府的乡试主考官之后,他的眉头便皱得死紧,像是能夹死苍蝇。

    黄林跟胖胖的孔建安完全是两种风格,但却比孔建安更像个读书人,他身形削瘦,面容严肃,已经蓄须已久,修得极为用心,身上的官服很是合身,说话也慢条斯理,声音清楚。

    然而,相较于正儿八经两榜进士出身的孔建安,黄林却只是个举人出身。

    举人出身,补了个县令的官儿,熬了许久,才终于熬到了如今同知的位置。

    “此话当真”

    他沉默了许久,才终于开口,只不过是又问了一遍。

    幕僚当即称是。

    黄林闭了闭眼睛,复又睁开,虽然没有冷笑一声,但话中意味却不怎么友好“三十岁的乡试主考官,可真是简在帝心,年轻有为,令人艳羡啊。”

    幕僚很是清楚自家大人因为举人出身,一贯对这些很是敏感,闻言也不敢出声。

    好在黄林说完这句,便没有继续围绕这个话题继续往下了。

    他端起桌上的茶低头啜饮了一口,放下茶盏,食指在桌上敲击了片刻,才面无表情地道“老邢那边的事儿,捂紧点儿,别让什么乱七八糟的人跑出来了,本官可不想为他得罪了前途无量的通判大人。”

    他这话说得阴阳怪气,幕僚却已经习惯了,闻言便点了点头,恭敬地道“大人放心,属下明白。”

    “行了,你去吧。”

    “属下告退。”

    看着幕僚的身影消失在门帘后头,黄林才理了理袖口,站起身来,往后院走去。

    另一头的沈伯文一家,已经下了船,又换乘了马车,继续往兴化府的方向驶去。

    沈伯文对于自己晕船这件事已经麻木了,也彻底认清了自家人除了自己,就没有别人晕船的现实。

    是的,说的就是霁哥儿。

    非但不晕船,也没有出现像沈老太太所担心的那些水土不服的毛病,生龙活虎得厉害,甚至因为已经会走了,经常扯着他或者唐阔的袖子,想去外头玩儿。

    于是乎,在太阳的照耀之下,原本白白胖胖的霁哥儿,如今已经变成了小黑胖了。

    让沈伯文真是哭笑不得。

    但随即想到多晒太阳对小孩子的骨骼发育有好处,倒也没有制止,甚至还安慰起了周如玉。

    “没事儿的,他是个小郎君,现在黑点儿也没事,多晒太阳能长高。”

    沈伯文对上自家妻子将信将疑的目光,硬着头皮道。

    可能是觉得语言还不够支撑自己的说法,看了看在旁边的小黑胖,一把将他抱了过来,递给周如玉,证实似的道“你看他现在是不是结实多了”

    霁哥儿现在已经长得颇为结实了,周如玉一时不妨接到手中,顿时被沉得差点儿抱不住。

    沉了口气,才抱回怀中。

    可能是事实胜于雄辩,她不得不承认“确实,霁哥儿是比先前要重了。”

    只是看着自己原本白白胖胖的孩子变成如今这样,还是有点不忍直视,特别是在珏哥儿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农家长子(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成白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成白社并收藏农家长子(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