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姜佑是没一点印象的,自占据这具身体,暗地里姜佑也打听过姜家的情况。
只知道,姜家没落已久,姜父姜母因病早亡,姜父是一介清流小官,因早年和陆召为友,所以姜佑和陆云起才有了娃娃亲。
不过怎么看,小小姜家都和京城陆府不搭,也不知当初陆召是怎么想的,要下嫁陆云起。
姜父姜母同一年死后,姜家就更加一蹶不振,办完丧事,只在内城留了间院子。
留原主和一个年迈的老仆役生活。
生活了有大概四五年的时间,后来老仆役今年二月初的时候也死了,姜家就只剩原主孤零零的一个。
原主也是个小可怜鬼。
后陆家陆云起在幽州打出名堂,念其旧情,就招姜佑为婿,直到现在。
姜佑知道的就这么多。
原主没兄弟,也没姐妹,光杆一条
俗称独生子
“姜二郎”
“你家里哪来的兄弟,你说啊”
上官竺扶刀质问道,私底下上官竺也打听过姜佑的家世,直到这赘婿家中并无兄弟。
既然姜佑说三国乃姜二郎所作,上官竺就下意识地认为这位“姜二郎”是姜佑的兄弟。
姜佑俗称“姜大郎”
“姜二郎不是我的兄弟,而是我的师父。”
姜佑扬扬下巴说道。
其实当初“姜二郎”此人一出,是为了应付张载。
巽山书院教授的那等术数奇理,张载这倔老头不相信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于是姜佑突发奇想,给自己编了一个师父,俗称“姜二郎”。
“师父”上官竺更加不信。
姜佑哪来的师父,他没入上将军府之前,整个人就一个书呆子,读书认死理。
一个人把自己闷在家里,期间三年都没出过门,哪来的师父
所以上官竺打包票认为,所谓的“姜二郎”就是姜佑胡撰出来的。
三国一书,是从陆云起那里得来,所著书者也必定是陆云起军中之人。
要不然书中那些极高的计谋又是谁想出来的
这著书人肯定有极高的军事素养,对文学也有一定的研究。
说不定就是军中的参谋
“反正不是你上官竺,你署名自己何意”姜佑知道上官竺不相信,但书上也不能署名上官。
这厮盗名
应为世人所不齿
“现在我算是看出来了,原来你姜佑就是个胡搅蛮缠的小子。”上官竺耸耸肩,努嘴道。
撩拨额前的刘海,上官竺又说“必定是你今日入内城,看到三国大卖,起了贪财之心。”
“我呸,你算个什么玩意儿,姜兄贪财”
许久不曾说话的李洛阳开口,一开口即是国粹。
听到这,李洛阳也算明白了二人间到底为何争吵。
姜佑执意三国乃其师“姜二郎”所作,没想到刚才在开源书铺,瞧见三国署名“上官”。
一时为师不忿,故前来大理寺找上官竺对峙。
“阁下是”上官竺看向李洛阳。
自上官一府没落,上官竺也改了性子,遇见不认识的人,首先会搞清楚对方的身份,谁知道普普通通的一个人又有多大的背景
以前上官府还在,上官竺自然不需要这样小心翼翼,但现在不同。
祸从口出,要小心谨慎行事。
见对方问自己的身份,李洛阳耍了一个心眼,自己就是
只知道,姜家没落已久,姜父姜母因病早亡,姜父是一介清流小官,因早年和陆召为友,所以姜佑和陆云起才有了娃娃亲。
不过怎么看,小小姜家都和京城陆府不搭,也不知当初陆召是怎么想的,要下嫁陆云起。
姜父姜母同一年死后,姜家就更加一蹶不振,办完丧事,只在内城留了间院子。
留原主和一个年迈的老仆役生活。
生活了有大概四五年的时间,后来老仆役今年二月初的时候也死了,姜家就只剩原主孤零零的一个。
原主也是个小可怜鬼。
后陆家陆云起在幽州打出名堂,念其旧情,就招姜佑为婿,直到现在。
姜佑知道的就这么多。
原主没兄弟,也没姐妹,光杆一条
俗称独生子
“姜二郎”
“你家里哪来的兄弟,你说啊”
上官竺扶刀质问道,私底下上官竺也打听过姜佑的家世,直到这赘婿家中并无兄弟。
既然姜佑说三国乃姜二郎所作,上官竺就下意识地认为这位“姜二郎”是姜佑的兄弟。
姜佑俗称“姜大郎”
“姜二郎不是我的兄弟,而是我的师父。”
姜佑扬扬下巴说道。
其实当初“姜二郎”此人一出,是为了应付张载。
巽山书院教授的那等术数奇理,张载这倔老头不相信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于是姜佑突发奇想,给自己编了一个师父,俗称“姜二郎”。
“师父”上官竺更加不信。
姜佑哪来的师父,他没入上将军府之前,整个人就一个书呆子,读书认死理。
一个人把自己闷在家里,期间三年都没出过门,哪来的师父
所以上官竺打包票认为,所谓的“姜二郎”就是姜佑胡撰出来的。
三国一书,是从陆云起那里得来,所著书者也必定是陆云起军中之人。
要不然书中那些极高的计谋又是谁想出来的
这著书人肯定有极高的军事素养,对文学也有一定的研究。
说不定就是军中的参谋
“反正不是你上官竺,你署名自己何意”姜佑知道上官竺不相信,但书上也不能署名上官。
这厮盗名
应为世人所不齿
“现在我算是看出来了,原来你姜佑就是个胡搅蛮缠的小子。”上官竺耸耸肩,努嘴道。
撩拨额前的刘海,上官竺又说“必定是你今日入内城,看到三国大卖,起了贪财之心。”
“我呸,你算个什么玩意儿,姜兄贪财”
许久不曾说话的李洛阳开口,一开口即是国粹。
听到这,李洛阳也算明白了二人间到底为何争吵。
姜佑执意三国乃其师“姜二郎”所作,没想到刚才在开源书铺,瞧见三国署名“上官”。
一时为师不忿,故前来大理寺找上官竺对峙。
“阁下是”上官竺看向李洛阳。
自上官一府没落,上官竺也改了性子,遇见不认识的人,首先会搞清楚对方的身份,谁知道普普通通的一个人又有多大的背景
以前上官府还在,上官竺自然不需要这样小心翼翼,但现在不同。
祸从口出,要小心谨慎行事。
见对方问自己的身份,李洛阳耍了一个心眼,自己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